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 之92 芥末式的小鬍子 - 大衛尼雲


芥末式的小鬍子 - 大衛尼雲 The Mustard Moustache – David Niven


昨天晚上(2010年4月18日) 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我對這節目並不熱忱去看,祇是拿著遙控器去看,也幸而沒窺全部,浮光掠影的看也悶出鳥來,司儀的插科打諢殊不幽默,也不雋永睿智,祇是把節目宕延,看時想起奧斯卡金像獎的節目,驀然想起某年由大衛尼雲上台頒獎,突爾有男人從他後面裸跑,當年裸跑是方興未艾,大衛尼雲頗有急才,他處變不驚的說:「It’s Bounce to happen。」直譯是這一定會發生的事,但「Bounce」這個字有彈起、跳躍、退票之意,那裸跑者確是蹦蹦跳跳閃出來,某物彈來彈去,他輕描淡寫的說,足令全堂哄笑,這把尷尬場面化為輕鬆,不像昨夜的撰稿人把所有司儀和嘉賓唸的對白寫得比文藝片還來得淡而無味。

這個瘦個子的小鬍子,在銀幕上演的角色多是瀟灑風流,風度翩翩,他多演喜劇,別瞧他是道貌岸然,其實他卻充滿鬼馬蠱惑,如今再在銀幕上找不出跟他能分庭抗禮,同樣有份量的喜劇演員了。

我收藏大衛尼雲的光盤並不多,昨夜想起他的形象,找到一張由他主演的「玉樓春劫Bonjour Tristesse」,合演者還有狄波拉嘉Deborah Kerr和珍茜寶Jean Seberg,當日我是因為是珍茜寶的影迷才買下這光盤,她的獨特氣質也是後無來者,這部文藝片至今還不捨得再重看,因為原著是法國才女薩岡Francoise Sagan的名著「日安、憂鬱」,大衛尼雲在這片裡扮演珍茜寶的風流父親,與他平常演的詼諧角色截然不同,演得相當嚴肅,以前看過的記憶祇剩下這小節而已。
但大衛尼雲留在我腦海裡的印象是他跟義大利諧星阿拔圖蘇地(恕我寫不出此君的英文名字了) 合演的「醉臥沙場君莫笑The Best of Enemies」,適逢世界盃將屆,此片值得一提,這部由商業大導演佳咸美頓Guy Hamilton執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是喜劇,說的是在北非戰場上,一隊英軍和一隊義軍短兵相接,互相對峙,但後來英軍有人踢出足球,這勾起了義軍的足球癮來,兩隊敵對的軍人既有共同所好,立刻放下武器,在沙漠上作友誼賽,也不理外面戰火如何,大家成了好友,還互相交換罐頭食品,但世事絕不臻完美,英國援軍來了,把義軍俘虜,最後義軍俘虜列隊時,該隊曾與他們作足球賽的英軍全齊向他們行禮致敬,以示識英雄重英雄,這部拍於1962年的電影反戰意識甚濃,人情味也濃得化不開來,這電影我是記憶猶新,我當年是翹課在旺角的百老匯戲院看早場的,就是現在旺角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所在地,當年早場是中午12時至2時,早場選影的都是挺好看的舊電影。在這部戲裡大衛尼雲扮演英軍的指揮官,愛板起面孔扮嚴肅,但卻有溫情,他的演出令我印象深刻。

其後他演的「六壯士Gun of Navarone」,一部由驚險小說名家亞烈提麥堅Alistair McClean暢銷小說改編的戰爭片,他演一個英軍爆破專家,跟隨格力哥利柏Gregory Peck的盟軍小組特攻隊,前往希臘爆破「阿華隆」的德國納粹黨巨型大砲,在最後他和格力哥利柏兩人潛入敵軍重地布置炸藥時還不失其英式幽默感,搞些小動作,這片值得一看再看。

他是典型的英國紳士,氣質如此,每齣戲也是扮演這種角色,甚少變化,但非獨沽一味,每部電影演出也有不同,在好萊塢電影中編導每每寫他的角色是落難貴族,來戲謔他的英式傳統,就如像「良宵花弄月The Pink Panther」,他演個貴族型的騙子大盜「魅影The Phantom」,除了與演「烏龍幫辦Inspector Clouseau」的比得斯拉Peter Seller的太太嘉寶仙Capueine偷情外,他連青春貌美的CC歌迪亞嘉汀妮Claudia Cardinale演的印度公主也迷住了,幸而他是「大雞不喫細米」才放她一馬,「烏龍幫辦」近年重拍了兩集,但珠玉在前,重拍的祇會令人更懷念前作,雖然前作也是胡鬧電影,但看大衛尼雲的狡猾多詐已夠份量了。

說到重拍的電影,他在1964年拍的「風流脂粉客The Bedtime Story」,他扮演一個以貴族作幌子的騙徒,與剛出道的小騙子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鬥法,大家要騙的目標是一個美國女子莎莉鍾絲Shirley Jones,最好笑的一場是馬龍白蘭度在莎莉鍾絲面前扮可憐,扮作是因公受傷導至下肢癱瘓的美國傷兵,豎直一腿坐在輪椅上,由莎莉鍾絲推出來,在大酒店的大堂巡梭,大衛尼雲收買了酒店服務員,叫小廝拿著寫上「神經科專家名醫」名字的呼喚聽電話牌板,在大堂裡走動,喊他去接聽電話,莎莉鍾絲聽到他是名醫,立刻慕名去找他幫忙醫治馬龍白蘭度的病。他站在馬龍的輪椅前,先扮作不肯隨出手醫治,然後經莎莉鍾絲聲淚俱下的哀求才勉為其難地亮一手,說先要為病者作初步檢查,然後脫掉其傷患那根腿的皮鞋,馬龍說自己下肢是全無知覺,他拼命去搔馬龍的腳巴子,馬龍要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要極力忍著笑,他更進一步,對莎莉鐘絲說要再詳細探測病情,用手杖大力敲打馬龍的腳,痛得這小騙子涕泗縱橫,痛不欲生,他則扮作關心兼細心地詢問馬龍有沒有知覺,馬龍此刻已有口難言,流著淚拼命的搖頭,莎莉還說:「瞧,他已感激涕零了。」

這場戲,馬龍演得七情上面,莎莉鍾絲是陪襯,大衛尼雲則皮笑肉不笑,演得恰如其分,跟馬龍是旗鼓相當,表演他擅長的英式冷幽默,這部電影由羅富李尼Ralph Levy執導,當年是賣座片,全片笑料如泉,後來在1988年由法蘭奧玆Frank Oz重拍了「江湖大滾友Dirty Rotten Scoundrels」,此君也是經典電影迷,拍過幾部重拍的舊題材電影,再由米高堅Michael Caine和史提夫馬田Steve Martin合演,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橋段,但佐料則不一樣,仍是那一句「新不如舊」,米高堅跟大衛尼雲同是英國人,但已是兩輩人才了。

他在1957年演的「八+日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改編自法國科幻小說先驅祖梵儒Jules Verne的名著,他演一個生活刻板的英國紳士霍先生Fogg,當年由伊莉莎伯泰萊的第二任丈夫米高鐸Michael Todd監製及執導,當年是以70米厘攝製,是銀幕特大,影像更清晰為賣點,就如今日的3D銀幕一樣轟動,這是頭一部70米厘闊銀幕大電影,更稱之為AO - Todd,大衛尼雲演出可說是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來者,就像近年重拍的那一部,由卸任鐵金鋼皮雅布士南扮同樣角色,多添一個成龍作配菜,也不外是一場猴子戲,難登大雅之堂,新作卻殊不好看。

大衛尼雲也是個作家,寫下不少幽默感作品,他永遠蓄著修剪得整潔的短髭,那把小鬍子像會挑逗女性,有點黃色,說他是芥末式鬍子紳士他也受之無愧。他在銀幕上是風流不羈,但銀幕下是個標準丈夫,電影裡的角色跟現實是截然迴異。

也不是我喜歡懷舊,更不是我抱著舊包袱不放,昔日的電影明星的確是光華璀璨,在天邊的夜空裡光茫四射,把經典的電影仍照射得金光耀目。

2010年4月19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