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51 理性的雄辯之「十二怒漢」


理性的雄辯之「十二怒漢」 The Rational Eloquent:「12 Angry Men」

近日香港的政策訪問調查報告,市民對於法政的信任程度大降,皆因出身於名門家族的醉酒千金小姐掌摑警員竟法官獲得輕判所致,重審也因為檢控官提出的控告不足,又獲輕判了事,繁文縟節的法律實在有隙可乘。

想找回經典的法律片看,「雄才偉略Witness of Prosecution」卻找不著,祇找到薛尼盧密Sidney Lumet於1957年拍的「十二怒漢」來看。

一直沒看過此片,有些人說這片悶出鳥來,也有人說是佳品,各有各說法,就像法庭內控辯雙方,各持己見,終於看了,才領略到高手出招,出手不凡。

多年前看過積林蒙Jack Lemmon重演的「十二怒漢」電視劇,前年又看了俄羅斯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拍的「十二」,各有千秋,俄國片「12」有點拖長及悶,但涉及是烏克蘭的政治謀殺案,意義又深了些。

其實這部舊作應該是舞台劇,如「雄才偉略」一樣,電影完全沒有外景,祇在一個房間內,但薛尼盧密的鏡頭活動流暢,才顯出真功夫。

電影除了亨利方達Henry Fonda外,還有其他演員,像李谷Lee J. Cobb(演過驅魔人The Exorcist的探長) 、積和頓Jack Warden(演過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眾星中其中一角色) 、馬田波森Martin Balsam(演過希治閣的觸目驚心Psycho的探長) 、E. G. 馬素E. G. Marshall(演過超人第二集Superman II的總統) 、羅拔韋伯Robert Webber(此君是電視片集的大配角) ,還有積高曼Jack Klugman(他是由電影妙人妙事The Odd Couple改編為電視片集的兩個主角之一) ,這群配角都成為甚佳的綠葉演員,可惜十二人中祇剩下兩三個仍健在。

法官把一樁子弒父的謀殺案交給這十二人的陪審團,關在房間裡商議判決結果,一開始是十一對一,大夥認定青年嫌疑犯有罪,祇有亨利方達一個力排眾議,指出審案的疑點,游說其他人接納他的觀點,結果如何?誰都猜得著。

已猜到什麼時候完場的電影,我妄稱之為「大俠除八惡」公式電影,就是一個大俠要纖滅八個惡霸,到他殺掉第七個時,已知臨完場時間不遠矣,要看的祇是大俠纖霸的過程,職業編劇家也有公式可循,先把正義凜然的主角置之於劣境,就是看主角如何反彈,觀眾看的是主角經歷的過程,就在那兒落筆,看細節怎樣鋪排,就視乎編導的功力高低。

主角亨利方達認為把青年草率從事定了罪,判了死刑,就是斷送一條生命,他的主觀很強,也要別人接納他的見解,憑三寸不爛之舌逐一分析証人口供和疑點,正如片中半場時那個跟他對著幹,老是跟他唱反調的李谷對E.G. 馬素說:「這高個子就是想我們認同他的觀點。」當天是天氣酷熱,十二個人困在房間內,熱得汗流浹背,唯一的電風扇又不能動,熬得人人煩躁,與俄羅斯片「12」把陪審團困在室內運動場,空間是比較寬闊得多,這部原作編劇維真奴羅斯Rignald Rose寫的是十二個人在有限空間裡表露出每個人的人性,要細嚼才領會真味。

一件懸案,除了在法庭上控辯雙方針鋒相對外,還要提出理據的支持,「十二怒漢」是把針鋒相對的場合改在小房間裡,亨利方達的責任是推翻眾人的觀點和偏見,有時候我們對某件事開始存疑,為了對自己釋疑,自會產生一套解釋了疑問的答案,而對這個主觀推測衍生的定斷答案深信不疑,但若是別人提出的見解是針對我們心裡答案的弱點,我們會開始反思,會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念,一下子會認同客觀的見解,編劇就是寫出這種情況。

也要視乎個人的立場是否堅定,像一直堅持認為青年兇手罪有應得的李谷,把亨利方達的見解一一否決,但原來他對兒子是有分歧,形成了他的固執和偏見,最後他整個人由兇巴巴至陷於崩潰,同意了認同年青人無罪的眾議。

法律建於情理,由此尋求出公義,要抽絲剝繭仔細尋出每個小處的破綻,絕不能因為了個人的直覺而影響了客觀性的判斷。

適逢昨夜8月19日香港明珠台播映了「法妻The Good Wife」,美國的電視片也不是集集精彩,這片集一開始是十二個陪審員,進入一個房間內商議一件高校學生的鎗殺案,我一看也詫異有這麼巧嗎?我正在寫十二怒漢,而片集正是借用這橋段,看下去,果然跟十二怒漢的情節有頗多雷同之處,若不是看了這經典片,倒覺得片集拍得精彩,但Copy Cat始終是Copy Cat,影響了我對這片集的觀感,也是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嘛,抄襲是無分中外的。

同樣是十二個陪審員當初祇有少數認為女生兇手是無罪,所不同的是片集以法庭辯護戲為主,不斷剪接了法庭戲和調查案件的戲,再加上幾個主角的情感戲,其他枝節甚多,沒有原作那樣集中和較單調的舞台劇場化,畢竟是電視片,若像原作一樣,恐怕觀眾會悶得喊苦,也抄襲了兇器殺人的高度疑點,後來大家公認兇嫌是該無罪,片集裡是法官偏袒控方,對辯方律師團諸多留難,後來是辯方律師與主控官達成協議,要女疑兇認罪獲輕判十年牢獄,結果陪審團的意見和爭論也份屬多餘,最後一個鏡頭是推向垃圾箱內,有陪審團投票的小紙張,全寫上「無辜」兩個字,最後的判決不管如何也有很多人為因素影響了公義性。

「十二怒漢」還有一點突出之處是十二人從沒提及姓名,祇是以各人坐的位置而定名為「幾號先生」,到了結束時,亨利方達走出法院前才有另一位陪審員問他名字,他說:「我叫戴維斯。」電影此時打出「完場」的字,餘味無窮。

這部經典片已翻拍過一次,若沒看過原作又怎能比較誰是高低呢?「不見黃河不知源頭」,所以說看多了經典片就知道源自何處了。

(2010年8月20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