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25 幼稚的喜劇令人啼笑皆非


幼稚的喜劇令人啼笑皆非 Kid’s Stuff Comedy

坦白說,我不喜歡看香港片,這與有沒有歸屬感完全無關,香港的電影往往令我失望,而我的電影光盤庫要看好的電影多的是,何苦浪費時間去看那些無聊、無稽兼幼稚的戲呢?看了就心戚戚然,如此爛的劇本也可浪費金錢拍成電影。

前些兒去看了那部所謂喜劇的「人間喜劇」,我是愛看喜劇片,滿以為若是稱得上是人間喜劇,至少「爛船也有三斤釘」,應該總是會逗我開心吧,哪知道看了反憋了一肚子悶氣,我的腰圍已是46吋了,看了出來更增加到52吋。

看喜劇片最糟糕是無法發笑,而聽見戲院內有人大聲笑,真的有點悲從中來,我怎會完全不感到好笑呢?莫非是我是脫離群眾?或是我的感情僵化了?

喜劇片的劇本應該是從平凡中有不平凡的情節,合情合理之內,出乎意料之外,要超乎觀眾及大多數人的想像力,就像編偵探小說,作者有如跟讀者奕棋,要著著勝過讀者,令讀者看得心服口服才行。

這部人間喜劇,我愈看愈不耐煩,也不期望導演再出什麼奇招擊中我笑穴,果然沒出我意料之外,祇是耍出更幼稚不堪的自以為是笑料,那才要命。

故事主軸是說杜汶澤演的「旗兵」大陸偷渡來港的殺手,跟搭檔綽號「夕陽」的前輩殺手許昭雄到了香港,可是大家失散了,有這樣窩囊廢的殺手,辦事如此失敗,請他們遠道而來的人可說是倒大霉頭,但片中並沒提及他們來是對付什麼人,如此捉了鹿也不懂得脫角,白白浪費了可以加鹽加醋的情節副線,原來編導比他兩人更窩囊廢。

杜汶澤到了一間天台小屋等待搭檔「夕陽」來會合,冷風驟至,令他病倒了,不醒人事,他醒過來,已是躺在別人家裡的床上,寸縷不存,原來救他的人是個編劇家王祖藍,往後就是他跟王祖藍發生的胡鬧情節。

他誓要殺死阻礙他的王祖藍,屢殺不死,王祖藍問他身世,他隨口看著書架上的電影光盤盒子,把各部電影的片名串成了他的身世,對我這種影迷來說殊不好笑,跟著他括起赤裸胸膛的兩點,道:「籍著兩(雨) 點說愛你。」低俗不堪。

劇情有如一盤散沙,東拉西扯,轉到說王祖藍跟小情人薛凱琪的情情塔塔關係,既不動人也不有趣。

一個殺手與一個普通人扯上關係,而那個普通人又是個煩惱極了的人,這種題材絕不新鮮,法國片多的是,雖然看過,也如過眼雲煙,忘了片名,祇記得好久以前皮亞李察演過那個麻煩人,「大鼻子情聖」謝拉爾德柏迪約演殺手,被那個普通人纏上,哭笑不得,大概在十年前反過來,大鼻子情聖演麻煩先生,而「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尚雷諾演殺手,這類片美國片也拍過,也是喜劇片,不過也有紋有路,不像此片那樣兒嬉和小兒科。

不能說是人間喜劇抄襲人家,祇可說是「如有雷同,乃屬巧合」。

但本片的孩子氣編導處處炫耀自己是個影痴,拿拍電影的資金來滿足己欲,抓了馮小剛的作品「集結號」、吳宇森的模式電影片段來戲謔,更不知所謂,再加插一段由李力持扮個導演,找王祖藍和杜汶澤來創作一個殺手劇本,那段戲拖得很長,再加插一段杜汶澤跟一個懷孕的女孩一起,那個女孩又喜歡用手機自拍電影,天呵,拉雜成戲,比我東扯西拉的拉雜成文更勝一籌,真的服了他,這,更顯得劇本單薄。

拉扯夠了就找吳嘉龍出來當個發現杜汶澤是殺手的刑警探長,展開一場蓋著塑料布的槍戰,祇聽見聲音,跟著兩名殺手逃去,走進戲院裡,銀幕上正放映一個黑影從通水道內奔跑,杜汶澤割破銀幕,走進裡頭,從此逃之夭夭。

至於王祖藍跟薛凱琪的愛情本來可以拍得更感人的,女者是個患精神失常的病者,應該可以拍得男者用愛感化她,一切逆來順受那才動人,這半點兒人情味也交不出來,奈何編導材料有限,祇是不湯不水的拿來搞笑,哪就有點兒過份了。

演喜劇片千萬不可把觀眾當作白痴或幼稚園生,愈演得過火愈令人難受,像王祖藍老是扮情竇初開的情場白痴,像杜汶澤的誇張鬼臉表情,就是兩位編導太幼稚了,還沒摸清楚拍喜劇片的竅門。

不過香港觀眾的要求也不高,既來之則安之,也許沒看過上好的喜劇片,不過就是那些具高評價的喜劇電影對幼稚生來說,或也許是認為艱澀,不值得看,幼稚程度的人還是給他們普通貨色,他們也會甘之如飴。

最悲哀的莫如那部大陸翻炒片「人在囧途」也比此片好笑兼好看,香港人真的要加把勁了,不然不單是經濟方面被人爬過頭來,連文化也輸了一截呢。

(2010年6月30日)

疊影迷情之124 漫長歸家路(二)


漫長歸家路(二) The Long Way Home (II)

要說到「人在冏途」這部喜劇片,說的是兩個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在春運期間千里迢迢,歷盡萬苦千辛才能到達目的地,一個是回家過年,一個是去討債,喜劇性情節就從在這兩個活寶身上發生。

主角是由徐崢飾演個搞動漫發了財的小老闆李成功,要在除夕返回長沙渡歲,另一個由王寶強演的牛場擠牛奶工人牛耿,要到長沙追回倒閉牛場主人其客戶拖欠的一筆債。

兩人從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已註定在一起,湊成一對活寶,從坐飛機遇上驟變風雪飛機折返,李成功改坐火車,竟跟牛耿買到的是同一硬座的車票,最好笑的是李成功用姆指摁一下自己那張車票,姆指上竟印上脫色油墨,顯明是由電腦打印機泡製出來的假票,他們協議兩人輪流坐那座位,火車開了不久,又因前面遇上雪塌方,走不動,他們改坐長程汽車,卻又遇上交通意外,車又不能走,這偏偏碰上剛剛,兩個霉蛋偏要走在一起,還要一同夜宿一個破爛賓館的房間雙人床上,李成功是苦不堪言,整齣戲就是寫兩人在沿途上的怪遭遇。

若是看過我上文,明眼人已瞧得出是抄襲那部美國片「天涯淪落人Planes,Trains & Automobiles」,祇是改頭換面,把兩個老美改為中國人,一富一貧,又是富的千方百計也擺不脫那貧小子,略為更改了些情節,論人情味,總算打個平手。

別以為抄襲、盜用外國片是香港人擅長,那部「瘋狂的石頭」就是照抄襲佳烈治(Guy Richie)的電影「掠奪Snatch」,不過製片人是劉德華,他是香港人,哪就不足為奇了,這部片的監製是文雋,也是香港人,抄襲就更是名正言順了。

不過改弦易轍後也改得不錯,很多笑料,足讓我看得開心,既然不能找回那部美國片重看,也可聊勝於無,好比吃同樣材料的菜,不過這次是中式煮法。

也有點像在港式茶餐廳吃西餐,中式醬料較濃,但也好吃就是。

也是兩人千辛萬苦歷盡滄桑才能抵達目的地,主角李成功家有賢慧嬌妻,但在外頭也有個小情人,那個小情人還摸上門來,他不在家,但他妻子知道了也原諒了他,雖然是電影理想的寫法,但浪子回頭,是要靠容忍和包涵才行。

說回我那次千辛萬苦才能回家的事吧。

說這個之前,該說這事影響了我開始寫作,是那次我把經歷寫了一封信給我好友張天明,我是全部真確的說述,並無半句虛言,祇是加了少許個人見解而已,那是人生中碰上這種事情,我也不想,但卻是避無可避,不過我當自己是幸運兒,一下子接二連三同一天十幾個小時內發生了這大串事,人生就是這樣無奈,他看了我的長信後覺得很有娛樂性,回信督促我該從事寫作,我才開始大膽的寫。

記得那是80年代,也記不起來是83或是84年了,那年的復活節假期,一連四天,我跟太座 「事頭婆」到了廣州渡假,當年我有一個舊伙計住在廣州市,我託他替我們買回程的香港直通火車票,他竟託家人去代買。

當年沒有香港回鄉証及身份証的話是買不到直通火車票的,結果他是買了到深圳去的慢車票,我當年有坐過這種每村、每鄉、每鎮都停站的慢車的苦經驗,有一次坐在我旁邊的大陸同胞一上車倒頭就睡,還把頭枕著我肩膊,他倦了借用我的肩膊也不打緊,最慘是他邊睡邊流唾液,我推開他,他還惡形惡相的用北方方言罵我打擾他美夢,他是北人北相,長得高大,我看見他,自己像縮了一號,也不敢惹事生非,全車廂內祇有我一個是香港人,祇好逆來順受,也不知道他是吃什麼長得哪麼高頭大馬的,流出來的唾液帶有顏色,結果我回到香港家裡,衣服右邊肩膊處有大灘黃澄澄的髒塊,怎也洗不掉,害得我衣服也報銷,當火車快到布吉時,有邊界官員登上火車車廂來檢查邊防証,我推醒他,這粗漢竟罵我為什麼到了東莞常平時不喚醒他,害得他要坐回頭車倒回去,怪責我這個同途陌路人不盡職守,每到一站不給他一個「叫床Wake Up Call」,(當年國內稱飯店的早晨定時喚叫服務Morning Call是稱為叫床服務) ,那年頭大陸同胞真的不可理喻,以為離鄉背井是真了不起的大人物。

那一次我看到那兩張慢車火車票,對著我舊伙計,不謝也不是、謝也不是。

我拿了車票,豈可讓我「愛人」有同樣擠密密麻麻火車廂的遭遇?我又自作聰明,第二天九時到火車站退票,當時車票很火,一下子就脫手了,老伴問我怎樣回深圳再轉車?我回答是大不了去召部出租車到深圳去。

但是在出租車站,那些司機開天劈價,獅子張大口來噬咬,當然沒成交,不過當年公路的路費很貴,坐長途出租車也不見得安全,這個我也有過經驗,有次我要坐出租車由東莞厚街到廣州去,我跟出租車師傅談好了價錢,包一輛車,登車啟程,車子離開了東莞,沿途沒現在的工廠林立,看同一的叢林景色看得膩了,不知不覺打盹兒,突然我被人碰撞一下,醒過來,看見左右兩旁各坐了一名大漢,司機座旁邊又有另一個壯漢,那師傅咧嘴對我說:「老闆,他們都是同路去廣州的,就給個方便吧。」我哪知道他有沒有額外收了車資?但哪敢出聲抗議呢?

既然坐不成出租車,我倆就到長途車站打算坐巴士回深圳,怎料到了巴士站祇見人頭湧湧,又不排隊,又爭先恐後,情況惡劣,站頭大部份是香港人,為要在長假期能趕回深圳,中國人的國粹全耍出來了,要爭恐怕不夠他們狠,妻子叫我倒回出租車站,多少錢也找部車子先回到深圳再說,我祇好從命,又折回原處,豈料經過「麵包車(當年是14座小巴士) 」站時,看見有「幫車」的人扳著車門叫嚷:「廣州到深圳,每位四十元,車子馬上要開了。」

嘩!我聽見,心裡想:果然是「天無絕人之路」,四十塊,挺合經濟原則,而且車子有空調又是空車,我們就坐上去,哪知道噩夢才剛開始。

那天幸好我心血來潮,買了幾個肉包子沿途吃,上了車,經過一番折騰,肚子餓了,我倆先吃了包子充飢,車子真的開了,祇不過是在廣州市內遊覽,先來附送個「市內觀光City Tour」,這種小巴經營手法是跟香港那些「打游擊」小巴一樣,到處鑽到處接客,客未坐滿休得開車走正途,偏偏遇上我是廣東人說的「腳頭好」,能帶「旺氣」給人家,我們坐上去後不久,全車十四個座位都坐滿了,但司機竟每個上車乘客都要一視同仁,市內觀光不輟,直至車廂內中間通道也坐滿人,車子足坐了二十四人才正式啟程,有坐板凳子的,有站立的祇收半價。

車子是關了車窗,空調又不夠,窗子全鎖緊了,打不開,乘客有幾個北方老鄉是慣吃大蒜的,呼吸的口氣困在車廂內,其臭可知,我已熬不住,把衛生紙扭了兩根小油條,塞進鼻子裡,驟眼看有如兩條白色鼻涕,方可捱得過來。

算起來我們是十一時上車,車子十二時四十五分才正式離開廣州,一路上風馳電掣,別以為平平穩穩可以一直到深圳去,車子到了東莞厚街,剛駛上超級公路,後面傳來一陣警察車響號,一部警車飆上前來,停住,擋著我們車子的去路。

「打開車門。」警車裡的公安衝出車外,兇巴巴的敲著車門大叫,車門打開,公安想擠上車也擠不進去,祇有喝令:「全部人下車。」

要下車也要費一段時間,車子真的是有資格參加多人乘麵包車的世界紀錄,我們坐在最後一排,待前面的人下了車才能下車,我看見公安一個箭步登上車,一手攫奪了司機的車匙,隨手一甩,拋到高橋下面野草叢生的荒地上。

二十幾個人全部由另一個公安頒令,由幫車的小伙子帶領到高架公路的路旁等候,乘客有十幾個是香港人,當然鼓躁,但又徬徨,那小伙子安撫大家說:「沒事的,司機會在車上用無線電話叫另一部車子來接回大家,繼續上路。」

大家祇有等著車子來接,我私下問那隨車拉客的小伙子:「公安把車子的啟動車匙拋到荒草叢中,怎樣才能找回呢?」他回答說:「少擔心,我們的後備用車匙多的是,公安這樣做是一貫手法,祇是想召拖車來把車子拖回公安局扣押一兩天,以示警戒,罰些錢就可取回車子,不過公安召了拖車來是要另找藉口多收一筆以補助局裡的加菜開支。」

等了好久,終於有一部同樣大小的麵包車駛至,我們二十四個乘客又魚貫登車,待我們坐好,車子正想開動時,公安又拍車門,叫我們全部下車。

哪有這樣笨的事,不是目睹也不相信,第一部車子是超載,第二部接回原班乘客豈不是一樣超載嗎?害得我們上了車又下車,第二部車子的車匙還不是給公安大爺摔到老遠處。

沒騙人,大家正徬徨無措之際,是我不知道哪裡來的愚勇,對那隨車小伙子問車資你已全收了,現在你怎樣解決我們到深圳去的問題?我一說了就一呼百應,小伙子跑到高架路口,跟被扣押第一部車子的司機商議,過了片刻他跑回來,跟大夥人說,把一半車資退還給我們,叫我們另覓車子回深圳好了,這也好,我對大夥人說:東莞厚街我最熟,哪怕迷路,大夥可跟著我走。

當兒我帶著十多人一起走到厚街市去,我們攔到一部麵包車,這部車子也不超載,有其他的人分別坐了其餘的麵包車,我們的車資是每人十五塊,還以為省了,也滿以為車子一上高架路就很快到達深圳,哪知道事與願違。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那車子不走高架橋超級公路,為的是省過橋費,走的是鄉間小路,車子簸盪得像坐在「電動全身按摩機」上,祇不過是部又殘又舊的機器,足以令到我渾身骨頭差不多鬆脫,人家說「舟車勞頓」就是這般苦況。

鄉下的路又迂迴曲折,車子邊走邊接客,不過乘客多是坐短途的,有上有下。

直熬了三個多小時,車子終於停下來,司機說到此為止,車子已到了二線的布吉關口,這部車不能過關再走,要我們自行過關,再坐別的車子到深圳市去。

我們過了關,真的有幾部大巴士在等客,我們想坐出租車也不行,祇有幾部出租車,但都是等過關的原乘客,我們祇有坐大車到火車站去,到了羅湖火車站,再嚇了一跳,人頭湧湧,都是長假期後趕回香港的人潮。

八幾年香港人用的是一本式的回鄉証,我們到達羅湖時是七時多一點,排隊過兩個海關,足耗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英界。

坐上火車已是九時了,能在擠逼的車廂內找到兩個座位已算幸運了,我跟老伴相顧而苦笑,覺得耗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終於抵達英界,這種噩夢式的經歷是畢生難忘,家裡附近的「雲吞麵」店十一時才打烊,雖然是難吃,但此刻倒令我真的渴望吃得到。

那料到香港的火車開到上水站竟停下來,等了好久,也不開動。

過了差不多四十五分鐘,車內傳出廣播聲音說:因為前面列車架空電纜發生事故,列車不能啟動,所有乘客必須下車,鐵路局會安排巴士接送乘客到火炭站,再接駁另外的巴士到紅磡終站。

「天呵!」我聽到這消息真的是氣餒得狠拍了額頭一下,怎想到會峰迴路轉,以為可安全坐輕便鐵路列車回到紅磡,坐上過海隧道巴士就可回家,但現在在香港也要轉來轉去?老天真的幽默,大半天折騰我倆還嫌不夠要多加添幾兩。

我們再轉了幾次巴士才能回到家裡,剛好是凌晨零時,那家雲吞麵店早已烏燈瞎火,我倆都累得垮了,祇有泡方便麵吃,那頓方便麵是我畢生最好吃的。

凡事要向好的方面想,正如老外說:「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有多少人能有這種啼笑皆非的遭遇呢?噩運拉隊過來,避也避不了。買六合彩沒我中大獎的份兒,但這種事接二連三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平安無事,也算幸運了。

我是把那趟經歷再像寫給遠方好友的信再默出來,事隔多年,再重烹調同一道菜食味自是不同,當年是佐料新鮮固然好吃,但現在寫了多年泡製出來的別有不同吧,若覺得平平無奇,哪就像我當年的苦遭遇,拐個大灣還沒到目的地了。

所以我當年覺得看那部「天涯淪落人」時,特別覺得好看,是因為感同身受,如今看這部「人在冏途」也一樣對這片有偏愛。兩部片有不同的人情味,後者是牛耿被一個女騙子騙盡所有盤川,後來他們再遇回女騙子,窮追到底,才發現她另有苦衷,她把一張小孩子畫兩大戇頭的圖畫送給他們作紀念,李成功把圖畫一分為二,各拿對方形象的圖畫作為紀念,他雖然是個員工討厭的上司,私下謔稱他是「大灰狼」,但經過一番經歷,他人也完全改變過來了。

有時候人生路途上的一點兒經歷也足可影響後半生,我亦如此,經過那事,我將一切突發的噩遇也處之泰然了,這也算是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吧。

(2010年6月29日)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23 歸家漫長路(一)


歸家漫長路(一) The Long Way Home (I)

好久沒看過喜劇片了,看到在深圳上影的「人在冏途*」,雖然是國產片,我對國產片的印象也比香港片好,況且為文多談外國片,冒上「崇洋」之惡名,也得談談國片,免得人家糗我。*冏字應是”口” 字內+八字+口字下面封一劃。

那是關於千辛萬苦歸心似箭、中國的公路電影,很好笑,好久也沒看過這樣好笑的喜劇片了,人情味濃,隨後才細說吧,我是劣性毋改,又翻腦海裡的檔案,結果翻出來的又是一兩套我看過的西片,慣性也要一提。

經典電影是看過了印象深刻方能稱之,這兩部就是令我難忘的歸家電影。

先說那一部是60年代的,中文名字記不起來了,好像叫「歸心似箭」,英文片名是「Everybody Home」,80年代有齣國產片也是同名,我也看過,說的是抗日戰爭中,一個游擊隊隊員躲在一個寡婦家中的故事,也拍得不錯,不過這部是義大利片,導演是我喜歡的藍尼萊,一個出色的導演,執導過我在文章中談過的「義大利風情Made in Italy」,演員是義大利諧星阿拔圖蘇地,也是義大利佳釀,他演的喜劇片絕不低俗,演過我在拙文中提及過、他與大衛尼雲合演的「醉臥沙場君莫笑The Best of Enemy」。

「歸心似箭」是以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向盟軍投降時期,祇想早日結束戰爭,但反被德軍佔領了整個國家,當時義國軍隊解散,阿拔圖蘇地是個義大利小兵,他從戰場退役返回家鄉。

電影就是拍他歷盡千辛萬苦,一個人沿著鐵路路軌走回家,沿途上他目賭德軍的暴行,他獨自一個小人物,祇有敢怒不敢言,到處躲躲藏藏,夜行日宿,遭遇一段段的經歷,構成一段段小故事,導演藍尼萊就是擅長拍義大利式一段段小故事,拍來就得心應手,是喜劇片,卻控訴戰爭的禍害,是笑中有淚,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戰事,但看見他苦況也深受感動。

戲很多情節都已記不清楚了,祇記得他本是跟幾個戰友一起逃亡的,後來一個個的離開他,有的是被德軍抓去,有的是意外身亡,他走到連皮靴底都磨穿,要用布塊墊著腳巴,飢寒交迫,苦不堪言,沿途上發生的事是悲喜交集,到他回到家鄉,見到德軍橫行暴政,他憤然再加入游擊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再離開家庭去對抗入侵的德軍,電影是相當感人。

在80年代有一部美國笑片也是與千方百計趕回家為題材的,好像中譯名叫「天涯淪落人Planes,Trains & Automobiles」,由尊曉路士John Hughes執導,主演者是史提夫馬田Steve Martin配尊肯迪John Candy,尊肯迪是個大胖子諧星,兩個諧星配搭,互相耍出渾身解數,劇本又寫得精彩,不失為一部動人的經典公路喜劇片,其中他們的經歷我也嘗試過,箇中也如電影情節,此乃後話。

故事說述史提夫馬田是個大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在感恩節前買了機票要回家跟家人同聚,在機場上遇到大胖子尊肯迪,他是個推銷員,笨手笨腳。

他們坐的飛機因遇上大風雪,無法啟航,逼著要改坐火車,但火車也遇到風雪阻路,逼著他們要想辦法坐汽車回家,但公路上又堵車,行不得也哥哥,史提夫馬田自持是高人一等,對這位卑微而說話滔滔不絕的低級胖子推銷員十分厭惡,但偏偏要碰上他,命運把這兩個人幾天要一起同渡,有時候命運的安排不由自己選擇,擺也擺不脫。

笑料是源源不絕,喜劇真的不容易編寫,這部片的橋段是萍水相逢,先是一方抗拒另一個人,後來史提夫馬田漸漸發現尊肯迪的優點,他把掛在浴室塑料簾子上的小圓環脫下來,用作戒指及其他用途,也是個有點子的聰明人。

史提夫馬田後來經過千辛萬苦才回到家裡,那時才發現尊肯迪是剛喪了配偶,無家可歸,所以才變得喋喋不休,為解寂寥,感恩節要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渡過,他和妻子力邀尊肯迪留下同渡佳節,那份濃淆的人情味,真賺人熱淚。

喜劇片的主要配料欠不了人情味,但矯揉造作的人情味加進去就破壞了整齣戲的味道,最近看了一部港產片「人間喜劇」,就犯了這種毛病,不單是破壞了整部戲,看得我毛骨悚然,這部戲浪費了我幾個小時,就留待日後再算這筆賬。

以前我認識一個在喜來登大飯店當大廚的德國人,他對我說最好吃的菜是他母親煮的大鍋肉,將什麼吃剩的菜餚也放進去熬,一家人聚在一起,撕開麵包醮汁來吃是其味無窮,他是身為國際大飯店的大廚長,啥美食沒吃過?還是認為家裡菜、家鄉肉乃天下佳肴,因為吃時是一家同聚,鬧哄哄的,是那份感情成了最佳的調味料,所以遠在他鄉的人,每逢佳節都想趕回家吃那頓家常飯。

在美國,最注重的是感恩節,等同廣東人的「冬至」節,廣東人說:「冬至大過年」,「過冬」是一家在節日裡相聚吃一頓飯,老美也有這種倫理關係的節日,全世界人也注重倫理關係,所以到了感恩節,人人歸家,才衍生出這個故事。

祇可惜這兩部歸家戲也沒機會找得到光盤再重溫一次。

(2010年6月27日)

疊影迷情之122 為政治幼稚園生哀痛

為政治幼稚園生哀痛

政治是一場「成年人」的遊戲,完全沒有遊戲的規則,況且千變萬化,適者生存,要耍手段,甚至下三濫也在所不計,奉勸一句,心智未成熟者切勿參加,最怕是許多人連自己的心智都沒摸清楚就闖進去玩得不亦樂乎。

冷眼觀看今日的香港特區政府的立法局政改辯論,暴露了他們的幼稚,發表謬論者還振振有詞,歪理靠譜,看見也令人痛心。

一向激動的社民連三個議員,黄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該說他們是三條毛蟲,並不是水滸傳所曰的「母大蟲」,欠的不單祇是一個「母」字,真的是恰如廣府駡人俗話「有爺生冇娘教」,黄毓民自從當了立法局議員後,一洗以前文人作風,以流氓姿勢經常在立法局會議中大吵大鬧,行為粗鄙,像個毫無家庭教養寵壞了的孩子,但卻得一群還吮著「奶咀」的80代青年人擁戴,此其悲之一。

黃毓民已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爭取激進派無知青年不遺餘力,但那個「長毛」梁國雄更是語無倫次,謾駡一向忠於民主的司徒華是患癌症上腦,這樣的話也說得出來,他是不是沒有腦?既然是道不同,可以不相為謀就是,怎可以拿人家的病來咒詛,他這樣說卻挑起「奶咀」族興奮的擁戴,果然是投他們幼稚族群所好,他也是個徹底顯示了缺乏家教的街童。

司徒華我是從小認識的前輩,他以前是忠於新中國,但後來委實是對共產黨徹底的失望,發生了六四事件更令他痛心,多年來他對民主的熱誠和堅持,不幸罹疾也不屈不撓,這份精神令人敬仰,不管是跟他政見殊異,他多年來的努力不懈難道要視之如賤屐嗎?「長毛」梁國雄一番辱罵的說話顯出了此人的政治低智,祇能與奶咀族同類,如此低智議員竟能代表民意,此其悲之二。

至於陳偉業,以前也是民主黨成員,後來退黨自立門戶,是個「大牛亀」,行徑如蠻牛,祇會瞎衝動,而是毫無理智和理性的支持,而且近年近朱者赤,與黄毓民和長毛組黨,更之為甚,身為議員,一句不合則暴跳嘶叫,此其悲之三。

而身為法律界的前民主黨創黨人李柱銘,竟跟三條毛蟲一般見識,支持他們,他是一個民主的形像,頗得民心,但他也揚言要退黨,祇因為不同意民主黨的温和政改方案,這有點像撒野的小孩,為求達到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成人給予,否則就寧可不要繼續吵鬧撒嬌,完全沒有轉寰的餘地,這種心理及行為豈不是幼稚嗎?哀哉李大律師,身為法律界翹楚,竟有如此心態,此其悲之四。

更令人可悲的是那群律師組成的公民黨,也不能怪梁家傑和余若薇,她們是浸淫「番書」成材的,「起義」這名詞大概是小時候曾認識到,但長大就忘記了,作為律師,出庭打官司,每句話、每個字也要小心謹慎,不能亂用亂說,但「起什麼義」?真的能憑一兩句口號就可把整個共產黨政權拖垮嗎?他們的思想不免幼稚了點吧?再說舉凡打官司也有庭外和解的,當然控辯雙方要討價還價,各讓一步才能和解,若是大家仍各持己見,甭談了吧,他們既然與民主黨組成泛民聯,大家該是同一陣線,民主黨提出的改良政改方案,已有大部份民主黨黨員同意支持,這群以余若薇為首的公民黨卻要背道而馳,投反對票,促成了泛民聯分裂,別把他們稱之為政客了,稱他們為律師也不配,嗚呼哀哉,此其悲之五。

泛民聯因此而導至分裂,本來祇是一小拙的反對派,分裂後力量更不成氣候,得益是誰?是政府那群「草包思維」的官員,以後對付「草根市民」更容易了,更讓搖風擺柳牆頭草派民建聯正掩口而笑,為什麼泛民聯不以大局為重呢?

今日的中國,共產黨已是牢不可破,像個長得魁梧的巨人,但是體內蘊藏著殊多隱疾,要治好這些足可致命的病毒也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制,更需要開放民主和促進文明,這條漫長的路荊蕀滿途,不好走,但祇要是有羊腸鳥道,有一線希望,也要艱苦的走下去,別以為硬闖亂撞,力抗到底就成為推翻共產黨的烈士,在香港是稍有自由和半點民主,想當烈士嗎?甭想了。

說回那次所謂公投的猴子戲,議員辭職後又再復職,勞民傷財,浪費公帑,挑起舊事,還說什麼全民起義,這種不是「吉士Gut」(勇氣) ,那些在大陸敢言也不怕被囚的人才是烈士,才算得是有吉士,這,祇能稱是「不是」一族。

民主黨提出循序漸進的2012政改方案,幸而獲得中央同意,要知道他們走過的路經過多少困難,中央領導階層是早已把民主黨視為反動派,不斷的打壓,他們提出的政改方案並非完全推翻功能團體議員選舉,此方案已是邁開一大步了,要共產黨一下子撤手,全面普選簡直是妄想,是不切實際,當然不行,雖說香港擁有特區的特權,中央可將香港作為試點,若可能,再推而廣之,以後每省每縣都有普選,這可能也有點妙想天開,香港的政制發展是遵照英國留下來的模式,跟中共立國六十年的政制是兩碼子事情,要仿效歐美政制全民普選,也應該經過深思熟慮,不是像小孩子心態,說做就做,絕不能囫圇吞棗。

不同政見總有互相協調融合的一天,政局如棋,變化萬千,沒有永遠的朋友,亦沒有永遠的對敵,祇要大家有同一信念,或可以說是逼於形勢大家可能要合作,就得摒棄成見暫時攜手合作,並非是永久對著幹,「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把這句話寫進「毛語錄」裡的人早已歸西多年,不合時宜了。

拿個比方說,中華民國台灣以前稱共產黨是共匪,但時移世易,現在國民黨跟大陸領導人稱兄道弟,不管他們閉上門後,蓋上被子私下怎樣低聲對枕邊人罵中共,此乃別論,但現下一方仍向老美購買新武器,另一方不斷的找老美碴子,就像兩個雙面人,一邊是兩人攜手並肩,一邊打得頭崩額裂,但至少現下大家有了共識,有合作機會,互有利益,何妨大家相見言歡做幾場好戲給世人看呢?

大家都是中國人,祇想中國日趨富強,令中國人以國家為傲,由務農國家攀升到工商大國,人民幣的強勢銳不可當,我們愛的是中國而非共產黨。

以前聽過一個僑居香港的英國人說過,香港人要玩政治遊戲尚未成熟,要花上至少五十年才見雛形,中國人擅長的是搞另一種政治遊戲,玩的規則是互鬥陰險,我當初並不同意,但看了每個政黨議員的表現,也確是覺得他所言沒錯。

那一綑政府高官是由英國佬訓練出來的,但如今由他們當家作主卻暴露他們的真才實學,真的不成氣候,那群官去護航的政改「起錨」行動,就是他們一群高官也搞不清楚細節內容,祇懂得大聲疾呼,曾蔭權是好大喜功,搞一個全無雛形的2012年政改,並非現時民主黨向中央提出的政改方案,實在不得民心,他這樣做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為的是想在民意支持度低迷時,搞些小動作以挽回一點民望,以免中央領導人看民意支持率有如電視台高層看收視率一樣,見他支持率不合格,若還有往下趨勢,不找他又去述職,若再來一次七一回歸大遊行,達至五十萬人參加,中央領導人不把他噴一頓才怪。現在好了,他總算有點「尾」運,中央開了門縫兒,接納了民主黨提出的方案,而在立法局表決時又獲大比數通過,他是冷手檢個熱饃饃,民望會像跳豆般躍升吧,雖然在閉門辯護賽中出了醜,現在總算可以放下鬱悶氣安心看世界盃足球賽了。

一向以牆頭草左右左為黨章風格的民建聯,這次滿不是味兒,中央接納了民主黨的點子,可見民主黨是做了成績出來,他們一向是沒骨氣,唯中央黨命是從,中央放個屁也是香的,黨是後台雄厚,若求落實真正的民主也別期望民建聯有所作為,祈求中央開放還來得實際點,他們祇不過是應聲蟲,這種有限度的政改方案該是由他們早已向中央提出才對,但他們就是缺乏人才,又畏首畏尾,怕得罪主人,竟被民主黨著了先機。其實這會不會是中共一向慣用的收買政策,始終也要給鞭長莫及的反對派一點甜頭,以便統戰政策順利進行,沒想到一點甜頭已令泛民聯分裂,中央會喜出望外,不過,這祇是陰謀論的想法,中國已逐漸開放,雖然步筏是緩慢,但也確是開步走了,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期待已久的事,希望民主黨能盡力影响中央領導人的思維,能帶領他們大步的邁向真正的民主大道吧。

(2010年6月27日)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21 慢熱的感情



慢熱的感情 Some Likes It Warm

幾天前看了一隻蘇菲馬素Sophie Marceau在2007年拍的法國片「枕邊的男人L’HOMME DE CHEVET」光盤,合演者是演過「復仇者The Highlander」和扮演過「泰山」的基施杜化林拔Christophe Lambert。

在前幾篇文章的「緣來復活節」談及過蘇菲馬素,說她當年是青春貌美,但後來是年華老去,美麗不再,歲月的確是女人最大的敵人,而且冷酷無情,早些兒看過她與義大利艷星蒙麗嘉貝魯奇Monica Bellucci合演的一部的文藝片「不要回頭NETE RETOURNE PAS」,兩人一比,媸麗立判,那套又是悶藝片,導演還把她拍成思覺失調的家庭主婦,歇斯底裡得令人憐惜,這部片也沒什麼可值得拿來一談,有時候某些藝術導演的作品曲高和寡,不是人人都能捱到完場。

就是為了光盤上她的劇照笑臉迎人,笑得甜美,氣質猶在,我才會看,再說封套上印了是2009年第二屆昂古萊姆法語電影節,導演阿蘭‧莫納獲得了公眾大獎,不管是啥名堂法語電影節,也不理會導演是「阿誰」,反正被她的笑容吸引住了,豈可不看,再說若是真正喜歡過一位女星,就算歲月如何摧殘她的外表,也對她喜歡該是始終不渝才對,誰都會老,誰也敵不住歲月折磨,愛一個人也該始終如一,愛一個人要加點想像力加點記憶,別洗掉在腦庫中她以前的形象。

男人跟女人不同,男人像干邑佳釀,歲月令男人更芬香濃郁,要懂得喝好酒的女性才懂得品嚐那種歲月累積的風度和人生經驗,女人就是冰鎮的香檳,放得久了,沒了氣泡,喝來祇仍有點香甜更帶點酸餿味,真的有點不公平,但內在美比外表更漂亮,一個人相由心生,就算外表怎樣平庸,內心蘊藏的氣質令人變得人見人愛,此乃老生常談的老套話,多說就囉嗦了。

一男一女拍的電影不一定涉及愛情,感情必然有,愛情也是隸屬於感情科,兩者之間產生的愛情可以激烈如大火,也可以如燉「老火湯」的菊花火,一點小火燄足可熬出精味。

蘇菲馬素演一個法籍富家女穆麗儀Muriel,她因愛人、一個法國駐哥倫比亞卡塔赫納的領事官,拋棄了她,她開車子亂衝洩憤,遇上交通意外導至全身癱瘓,祇能躺在床上,基斯杜化林拔演一個有一半哥倫比亞血統的法籍拳擊手李奧Leo,他去應徵當男護理員去照顧這脾氣古怪兼暴躁的穆麗儀,要不怕髒服侍她大小便溺,及天天要用敲打她小肚的方法幫助她排便,真是厭惡性工作。

實在是沒有人能忍受她的刻薄和臭脾性,她還有個忠心耿耿的女管家統籌她一切生活所需,李奧因為迫於生活陷於困難才接受此職,逆來順受,他什麼護理常識都不懂,幸而他會烹飪,就是這樣他才能擊退女應徵者獲取這份工作;穆麗儀這角色一出場時是躺在床上,高傲地昂起頭來,驟眼看她,覺得她有點醜,而李奧這角色造型更醜,一頭髒兮兮的亂草髮型,滿臉鬍子碴,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穆麗儀的女管家還叫他該去洗洗髒頭髮,免得見了他就倒胃口。

李奧酗酒成癖,在卡塔赫納的健身室遇上一個曾經打劫過他的黑人妓女,他為了想這女黑人脫離那種生活,要把她教導成為女拳手,嬴取一筆賭注來脫離賣笑生涯,這位祇有二十歲的黑少女竟暗戀著他,但他不為所動。

當初穆麗儀是拒絕李奥的熱心幫忙,後來他付出真心的關懷和照顧,打開她房間的窗子,也就同打開她的心扉,一步一步教她領悟生命,後來經過他屢次離開工作崗位又再折返,他連酒也戒掉了,答應以後也不離開她。

那段不是男女間的愛情,就算是李奥為她洗澡,接觸她的身體,甚至有一夜他靜悄悄的溜回來睡在她身畔,他也沒任何慾念,這樣的感情才真摯。

他們的感情全無激烈的火花,祇是淡溫慢慢累積,感情比愛情還能維持得長久,愛情是烈火,祇是片刻的燃燒,容易焰盡熄滅,兩個人的交流相處是需要感情的交流,一方的付予,一方要領略,當穆麗儀接受了他後,心情豁然開朗,人也回復了可愛漂亮,而李奥也因她而不再頹喪,他訓練的女拳手贏了比賽,拿到全部獎金能脫離賣肉生涯,他也功成身退,借了一部汽車載穆麗儀到海灘,抱著她進水裡,電影終了。

這樣簡單的情節也不知曾經有人拍過多少次,尤如一片豆腐,煮出來啖第一口是沒啥味道,但再耐心吃下去才能領略。

導演手法祇是平穩,沒什麼出彩之處,祇是把簡單的故事說了出來,把幾個角色的心理和關係刻畫出來,就是云云眾生中的一段故事,會發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用温火泡製的菜色,要有感情才可啖出味來。

(2010年6月23日)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20 短篇偵探小說體裁的電影「通往絞刑架的電梯」


短篇偵探小說體裁的電影「通往絞刑架的電梯」Elevator To The Gallows

說過要談一部新電影夾一部經典電影,有位在電影界謀生的朋友說我常說舊日的電影,十份「老餅」,他沒興趣看舊電影的文章,認為新電影比舊電影好看多了,至少是有電腦特技補充不足,節奏快,但我認為舊電影是經典、是文化文物,能經歷時間的冲刷,依然好看就是好東西,祇是口味品味不同,人人殊異,也不能否定別人的口味以己為「專」。

昨日逼於無奈看了一點香港無綫電視片「蒲松齡」,戲中情節令人發笑,沒怪得新一代的編劇寫得出如此無稽的情節,實在是底子不足,看了很多港產片,失望居多,這些電影又怎樣可以成為經典呢?

但時下人祇求刺激,過眼雲煙霎眼嬌就行,也不多要求,這樣造成了文化斷層,誠可悲哉,但在外國經典電影仍受年青一代歡迎,這就是文化差異了。

至於今日拿來談的「通往絞刑架的電梯Elevator To The Gallows」,我在唸中學時曾看過「中國學生週報」的影評介紹文章,但由於當時我不是「第一映室Studio One」的會員,而電影祇供小眾欣賞,我是失之交臂沒看過。幸而現在有了光盤,這能把經典的影片保存下來讓沒看過的人能看得著,為我等影迷做福不淺,是為幸也。

電影的導演是路易馬盧Louis Malle,法國人,拍這部電影時才是二十四歲,把一部陰錯陽差,命運弄人,情節波譎雲詭的謀殺案過程,有條不紊抽絲剝繭的道出來,實在是個高手中的老手。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拍偵探片以英國人最冷靜,最編排緊密,最合情合理,希治閣就是英國人,而美國人居次,法國人民族性浪漫,拍不出好的偵探片,作者是過於毋斷了,他可能沒看過此片,不免是沒見過「大蛇撒尿」,理據不足。

這部是黑色電影(Film of Noir),涉及兩樁謀殺案,若不是陰差陽錯,兇手能逃之夭夭,不受法律制裁,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後也難逃法網。

也曾看過同年代(此片拍於1957年) 的美國黑色電影,比較起來這部電影絕不失色,也沒褪色,當年的歐洲人經過歐戰時期洗禮,感受特別深刻,「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故事是說一名軍火商的高級僱員莫納Maurice Ronet,他在周末下班前攀繩潛入辦公室上一層,用槍行弒了上司,還佈局造成死者是自殺,反鎖現場的門,他深謀遠慮,一切以為是天衣無縫,他大模大樣離開公司去取車子時,抬頭看見他潛入兇案現場的露台處留下沒帶走的一根繩子,他心急如焚,立刻連車子的車匙也沒取回就折返公司毁滅証據,這因為公司保安也要下班,關上所有電源,把他關在公司的升降機內。(後來繩子掛不牢,掉了下來,被路人檢走了。)

珍摩路Jeanne Moreau是他的合謀,是他的姘婦,又是死者的太太,她在巴黎的路邊咖啡室等候他驅車來會合,但他停泊在一間花店門前的敞蓬車,被花店的女售貨員及其男朋友偷開走了,珍摩路看見那部車子經過,而看不清左面駕車人的面目,祇見右邊坐著的是位少女,以為他是臨陣退縮,見異思遷與別的年青女子溜掉,她頓然覺得所託非人,失魂落魄有如無主孤魂的到處蹓躂。

被困在升降機內的梅禮士用盡方法也沒法出來,同時那對偷車青年在公路上飛馳,還跟一對德國遊客中年夫婦坐的跑車鬥速,雙方在一間汽車旅社停下來,青年是戴了梅禮士的皮手套,由女友用了梅禮士的名字去登記入住。

不打不相識,青年與德國人成了朋有,大家共飲,花店的女子還拿了梅禮士大衣內的袖珍照像機,由那位德國婦人來拍照,拍完後投進自動收集冲洗機內,等候翌日冲印出來,青年則取了梅禮士在車子儲物箱內的另一柄手槍留為己用。

到了半夜青年醒過來,想偷走德國人的名貴跑車,豈料在車庫內被德國人發現,青年狠起心來把這對夫婦槍殺了,把跑車開走返回巴黎。

到了星期天早上,汽車旅社發現兇殺案,大隊警探殺至,一切証據還有梅禮士的車子都在,所有証據都是指向他,一口咬定他是兇嫌,更把他的照片登上報紙,警探又到了他的公司調查,啓動了電源,他雖然溜了出來,但也被捕了。

那對青年男女以為是可以將罪名全送給梅禮士,發覺保留了冲印照片的收條,青年馬上驅摩托車回旅社取回罪証,但警方已在恭候他大駕光臨。

箇中情節相當曲折但合理,而珍摩路也被揭發她是同謀殺害親夫的幫兇。

電影發生的時間很短,儼然就是由一篇短篇小說改編,電影一開始就單刀直入,說出兇手是誰,完全沒有安排任何猜測誰是兇手的懸念,但實非如此,導演祇是向觀眾闡述一件兇案,懸念就是看兇手怎樣逃脫,基於當時的道德觀念,殺人者一定罪有應得,觀眾想看梅禮士怎樣再落入法網中,導演一層一層的解剖,觀眾就是洞悉整件事過程的旁觀者,演繹出天網恢恢的因果報應。

我經常掛在口邊說過,作為一部偵探小說或電影,創作者應該要出人意表之外,合符情理之內,其餘就是要顧及人情世故,缺一不可,其實任何電影、小說也應如此,美國的犯罪小說高手羅倫山打士Lawrence Sanders,他的系列小說創造的主角是個退休的刑事偵緝隊長愛德華狄藍尼Edward X Delaney,就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人物,如同活在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人,平凡不過,愛吃自己弄的三明治,欣賞和細昧生活裡頭平凡中的樂趣,這寫來絕不容易。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裡的主角梅禮士莫納是法國當年的紅星,拍過跟阿倫狄龍Alain Delon的另一部謀殺案片「怒海沉屍Purple Noon」,也是佳作,他當年芳華正茂,驟眼看他有點像今日的祖特羅Jude Law,女主角珍摩路一向不是絕色美女,但她勝在具抑鬱的氣質,令人看得順眼,當年也是紅星,至於在後段才亮相的探長,由後來走紅法國影壇的硬漢連奴雲端納Lino Venture飾演,片中有幾個曇花一現的閒角都是大師導演杜魯福(楚浮) 的愛將,單是以上的三個有名氣的演員也願為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導演演出,可見大家都知道路易馬盧是才氣橫溢方肯效勞。

光盤是五、六年收藏品,一直擱在一處,心血來潮才找出來看,這部電影相信看過的人也不少,的確是經典的短篇偵探小說體裁的佳作電影。

(2010年6月23日)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叠影迷情之119 令人懷念的金童玉女


令人懷念的金童玉女 We Miss All the Golden Boys and Girls

今年復活節前香港有一部「羅馬假期When in Rome」上映,好想買票去看,因為男主角祖瑟‧杜漢謬Josh Duhamel是近年來我喜歡的男明星,他高大英俊,看他不是看演技,算了吧,演技他欠奉,還有待磨練,要看他以後的修維如何,俏男子總是佔盡優勢,他是演電視片集「拉斯維加斯Las Vegas」闖出頭來,他演賭城賭場的經理,頭幾季這高層決策者是由占士堅James Cann任職的,後來的第三季起賭場酒店攆走了占士堅,由他晉升高職。

「拉斯維加斯」這部片集沒什麼出彩,但看他出場主持大局卻賞心悅事,令我追看了這部標榜俊男美女片集多季,後來他躍登大銀幕,演了「變形金剛 The Transformer」,又演了這部「羅馬假期」。

其實羅馬假期直譯是「Roman Holiday」,也就是經典中的經典「金枝玉葉」,祇是台灣譯作羅馬假期,如今西片片名亂譯一頓,譯者再無昔日的國學和文化水準,已是公認的事,也不應見怪,所以現在記中文片名也相當費勁。

說回當時想看應該去看,(雖然現在覺得看了是浪費金錢和時間,花錢去電影院看,沒有值與不值,但舟車勞頓就不值得了) ,當時因連續幾天都忙,待數天後想去看,電影已沒上映了,當時還耿耿於懷,覺得胡適說得對「要做馬上做」。

終於出了電影光盤,我是第一時間就找來看,才知道怪不得院方急急把這部戲拉下馬,絕非無因,這部片真的是劣品中的極品,無聊人才去看,若不是他當男主角,我也想按「停播」的掣,管它情節有任何出人意表,或是想知道結局如何,奉勸諸君,若是看見租電影光盤店有此片擺出來也別租來看,因為也不是人人喜歡看他,喜歡一個明星也是見仁見智。

粉紅色的金童玉女喜劇,若是拍得好看,的確是娛樂佳餚,吃一趟也足令人回味無窮,會想再看多遍,在這世界上金童玉女確頗令人羡慕,也不易見得著。

看電影的宣傳廣告照片,女主角基絲汀比爾Kristen Bell也算漂亮,笑起來很甜,但看了電影才知道那是電腦美術修修改改出來的效果,她不但不美,且是近符平庸,又不是身裁特別標緻,更無任何氣質可言,沒想到如今的女星也是濫竽充數,片中說她是萬人迷,傾倒眾生,看見俊男配媸女,就像是昔日三浦友和配山口百惠一樣,是讓平凡女性觀眾有個幻想投射作用。

電影說女主角芭芙Beth是紐約市一間大畫廊的經理,她的上司是安吉莉嘉侯士頓Anjelica Huston(大導演尊侯士頓的女兒),芭芙的胞妹要跟一個義大利帥哥結婚,她要赴羅馬參加婚禮,而她的父親由當莊信Don Johnson(當年電視片集「邁阿密特警Miami Vice」主角之一) 來飾演,在拖長的婚禮慶典中,男主角歷奇Nick離開宴會,她追出去,看見歷奇跟一名美女在一起,她頓生嫉妒,赤足走進一個噴泉裡,把噴泉內人家投進去的幾個錢幣檢走。

就是哪麼巧,那個是求愛許願池,而她檢走的五個錢幣是分別由五個男人投進去,許的是愛情願,許願池是有魔咒,令這幾個男人不約而同、不遠千里追蹤到紐約市向芭芙求愛,為求芳心各出奇謀,其中一個是矮諧星丹尼狄費圖Denial DeVito,有這好幾個熟口熟面的演員作配角,也無法把電影襯托得好看,真的浪費。

而她檢了錢幣之中一個是歷奇家裡的籌碼,所以歷奇跟她是兩情相悅,她也懷疑這是不是因為許願池的魔咒所致,在結婚那一刻也貿然抽身而退。

以這樣「狗屁不通」的劇情,增添更多混帳不明的情節,令人愈看愈冒火,若我是青春數十年,在電影院裡看的話,我怕我會年少衝動,一隻鞋摔到銀幕上洩憤,幸好當年絕對沒有現在的「狗屎垃圾」片,況且我也早已收了火。

導演馬克史提芬莊信Mark Steven Johnson,敬請諸君牢記他的大名,他又是編劇又是導演,推出作品必屬劣等,他拍過幾部電影,也是不屑一提,比較像樣子的是2003年的「赤膽俠Daredevil」,由靚哥賓阿佛烈Ben Affleck 主演。

上文說過金童配玉女的電影是佳餚,就是那部原裝貨 - 羅馬假期(港譯﹕金枝玉葉) ,年青的格力哥利柏配安德莉夏萍,黑白片的一對配搭也顯耀出璨爛的金光,再後期的杜唐納許Troy Donahue配仙杜拉蒂Sandra Dee,他們是一對「年青」的「老」配搭,拍了幾部電影,全是「吃老本」,題材多是父母反對這兩個青年人結合,他們要排除萬難才能成為鴛侶,以前覺得套套材料一樣,但食味卻有不同,也不厭其佐餡,一樣看得津津有味,祇因為他們那配搭稱得上是如假包換的金童玉女,就如真正的上佳食材,怎樣煮也好吃,杜唐納許當年也有令人一看難忘的經典佳作,不過是跟美麗氣質特別迷人的玉女 -蘇珊貝茜Susan Pleshette合演的「玉女痴郎 Rome Adventure」。

導演還怕不夠斤兩,再添了蘭芝迪堅遜Angie Dickinson和拉丁情人羅山奴巴拉西Rossano Brazzi來醃製佐料,務使令電影更生色,這點總算沒負眾望。

不外是情侶初邂逅、繼而相戀、談談情說說愛、產生誤會至大團圓結局,離不開愛情片方程式,正如我說過看金童玉女就是視覺兼心理上的享受,蘇珊貝茜在片中真的美艷不可方物,電影在義大利拍攝,景色怡人。

還有現在在網上流傳的那首經典金曲「Al Di La」,義籍歌手唱出柔情似水,如輕煙繞繚,如絲綢迎風輕輕飄逸,千聽不厭,若是想看這對金玉女及聽金曲可在網上按al_di_la.wmv,搜出來一看。

再轉回頭說2010年的羅馬假期這部爛片,遊客現在慣性一見水池、噴泉甚至一灘污水窪,也掏出硬幣來投進去,以求誠心許的願望能夠速速實現,尤其是有中國人到的地方,人人喜歡多「投」多得,即使是澳門「永利酒店」那棵十二生肖金樹底盤,積累的人民幣、港幣的硬幣成堆,要知道那棵樹下面是涓滴全無,中國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求不勞而獲,照投如夷。

這種洋迷信源自投錢幣進井中許願,願則成矣,在1954年拍的「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在電影史上開了先河,這部佳作的主題曲更獲當年奧斯卡最佳歌曲金像獎,更唱得街知巷聞,把這種洋迷信廣傳下來。導演是尚尼哥拉斯高Jean Negulesco,他把羅馬之戀片中的特雷威Trevi噴泉弄得世界聞名,噴泉已成為羅馬市的座標,遊人如鯽,來遊覽的人絕不吝嗇幾個銅板,現在那兒名店林立,80年前該地名店的店員一見亞裔人就說一兩句最簡單的日本話,如今呢,就是見到日本人也對他們說句普通話:「你好。」中國消費者群早已將日本大款族的地位取而代之了,各領風騷數十年吧。

以前佐治畢柏演的「流氓保鑣P.J.」,他跟女主角在羅馬被歹徒追殺,走投無路,身無長物,兩人爬進特雷威噴泉裡大撈硬幣來解決燃眉之急。

過去任何一部拍攝有關羅馬及噴泉的美國片都比這一部「羅馬假期When in Rome」好,導演兼編劇不濟事,女主角平凡,連我喜歡的祖瑟‧杜漢謬也俏不起來,香港的譯名更不知所謂,真的應驗了一不離二,二不離三,都衰在一塊了。

(2010年6月20日)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叠影迷情之118 可愛的肥婆天使律師


可愛的肥婆天使律師 Oh ! What a Lovely Fat Lady Lawyer Angel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香港無綫電視台播影的「錯體大狀Drop Dead Diva」第六集,令我看了對這套片集倍生好感。

香港無綫電視英文台安排的節目有點怪,一星期內的星期二和星期五竟安排了兩套美國法律片集,星期五播影的是正如宣傳介紹所說「近乎完美無瑕」的「法妻The Good Wife」,這部片集當然精彩,沒想到「錯體大狀」也不分軒輊。

吾友譚新國說過,看法律片集要看美國拍的,看偵探片集要看英國的,最近播影完了的「血洗白教堂 The White Chapel」是英國謀殺案,抽絲剝繭,冷靜分析,論及警方內部政治鬥法,三集完的片集合共150分鐘,比電影更精彩。

端的是,一部一小時的英美片集是45至50分鐘,但許多時都比電影好看,但香港製作的電視片集,這類連貫的港式片集每況愈下,我不想談也不會看。至於那套「24」片集,每集播出時也有跳碼數字顯示時間,別信以為真,卻是「偷分減秒」,播不足一小時,以不足一小時說完一段故事,美國片集計算得很準確,而他們電視界不乏編導人才,是訓練電影新晉編導的「少林寺」。

「錯體大狀」的女主角不是漂亮美女,擔大旗的卜爾伊利略Brooke Elliott是個大肥婆,以一個超過兩百多磅的女人為主角,真的有點兵行險著,又如那套「俏”Betty” Ugly Betty」片集,那位拉丁裔女主角真的很醜,也殊不可愛,她就像是個昔日「陶三姑」與「陳立品」的組合,這套片集似是拍她們舊日兩個三姑六婆混合體的前傳。

不過,卜爾伊利略雖然是個大肥婆,但她十分可愛,輪廓也瞧得出她瘦身時也算漂亮,祇不過是長胖了,尤其是我對肥人也不存反感,我也是胖,有點是同病相憐,而且她性格活潑爽朗,更討人喜愛,這純粹是我私人觀感。

我是從第二集才開始看,當初以為是喜劇式的法庭片集,不看也無大損失,但越看下去,真的是「我有點” 鍾意(喜愛之意)她” 了 」,也可証明人不是單靠外貌,內在美比外表更具吸引力,相由心生,心地善良就能散發出特殊魅力。

就算是片集中當她助理的女配角、一個韓國裔胖婦人,說話尖酸刻薄,又經常耍出欺善凌辱上司的行為,但愛屋及烏,覺得此姝壞得來也挺可愛。

也要向沒看過這片集的讀者介紹一下劇情大綱,片集是說一個美麗的模特兒某天遭遇車禍喪生,女模的靈魂附在同時遭遇不幸的女律師阿珍Jane體內,醒過來時連她也不能接受現實發生的荒謬事,她祇好借體還魂當上律師繼續生存下去,而上帝派了一個男生作為她的監護天使,她跟女模特兒的閨中密友相認了,那個是俏娃娃,女模特兒生前的未婚夫是跟她在同一律師樓當大狀,這癡情郎君紀臣Grayson又引起許多「錯摸」的情節。

在剛播出過的第六集,說阿珍跟一個改名換姓的女嫌疑殺人犯作辯護律師,那女犯人在二十年前曾於別的城市當了殺人幫兇,後來她痛改前非,移居三藩市,在醫院裡工作,又結婚生子,因為醫院改動行政,要每個職工留下指紋作為紀錄,才揭發她是個通緝犯,她寫下信件給丈夫及警署,然後到律師樓向阿珍求助,警察隨即到律師樓來,把她緝拿歸案。

阿珍與資深女同僚去找女犯人的丈夫,要求他出庭作証自己的太太是個賢妻良母,但被他拒絕,原因是他覺得妻子隱瞞了他多年,是對兩者婚姻關係不坦誠。

開審後,女犯人處於下風,檢控官咄咄逼人,跟女犯人共事的証人都出庭作証她是個熱心公益樂意助人的好市民,亦無補于事,阿珍跟女同僚陷入捱打局面,那位丈夫雖然也出庭旁聽,卻不肯探牢,對妻子出了事祇是袖手旁觀。

女犯人已到了心灰意冷境地,審訊已是最後階段,要結案陳詞了,那丈夫才覺悟前非,此時想出庭作供妻子是徹底的改過自新,但檢控官與法官根據法律程序不肯批准,他現在為時已晚,憶念起妻子的好處心感懊悔不已。

處於劣境的阿珍並不氣餒,她在結案陳詞時面對陪審團,先行把被告丈夫寫的一封信讀出,當然她耍賴出茅招,等同不理禁制令出來作証,令檢控官提出嚴重抗議,幸得審判法官對她網開一面,讓她讀出被告丈夫的信。信是詞情愛摰,簡單說出他對妻子的愛意和思念,再加幾兩重的懊惱,聽得陪審團人人感動,其實最簡單而純樸的字句,感情最能動人心弦,阿珍認為陪審團應該給予一個有心改變自己的犯人有一個機會,令她再融入社會重新做人。

檢控官也非庸才之輩,他以如簧之舌說服陪審團判要被告重刑,審判有了結果,陪審團一致裁定被告有罪,但祇是判她要執行社會服務令,繼續為社會事務效力而無需入獄,被告當庭釋放,她也原諒了丈夫,兩人互相擁抱,盡釋前嫌。

一對夫婦應該是共患難,互相扶持同度困境,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以達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境界,這段戲是完全表達出來,人情味極濃。

適逢其會,在同一周的星期四,「明珠台」播影了「法妻」,女主角因前檢察官的丈夫與妓女偷情的事件公開,丈夫入獄,正進行上訴,而他當政時樹立不少政敵,如今他落難,政敵出盡八寶置他於死地而後快,他面臨四面楚歌,祇想尋求當律師的妻子精神支持,但當妻子的卻視若無睹,對他所為仍耿耿於懷,甚至不肯接他的電話,同一集戲是法妻正為其律師樓的隱形老闆辯護,此怪老頭老闆是個法律奇才,在打官司成功後,怪老頭打完齋忘掉和尚,祇是閒話透露一句說她丈夫是無辜的,她恍然大悟,到羈押處探望丈夫,卻是一言不說跟丈夫熱吻,然後離開,片集終了,這一集跟「錯體大狀」第六集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在同一集的「錯體大狀」中有另外一段插曲,是那女模特兒的男朋友紀臣,他為一個被人訛稱逝世的過氣電視片集演員打官司,那演員因為老伴過身隱居了好一段日子,所以被媒介以為此人已不在人世,這角色由1970年的名片「風流醫生俏護士MASH」的主角伊利略高Elliot Gould客串演出,伊利略高經常到律師樓纒著紀臣,令他不勝其擾,他要躲到阿珍辦公室裡避開這無所事事的老人家。

幸得阿珍對他曉以大義,說一個人若是有喪伴之痛自會寂寞難耐,他也有過同樣的遭遇,喪失未婚妻後祇有沉迷工作才忘掉傷痛,阿珍一言驚醒夢中人,老人家就是沒有工作寄情所以才經常找他消解寂寥,他明瞭後立刻對老人改觀了。

到片集終結前,紀臣買了兩束玫瑰花,約老人在墳場晤面,給老人一束花,互相去拜祭逝去伴侶的墓。

還有另一段情節是阿珍的老闆不喜歡她的韓裔女助理,說此姝沒大沒小,穿衣服品奇劣,祕密招聘新人取代其職,這事讓女助理知悉對阿珍冷淡相處,後來阿珍力抗要老闆收回成命,女助理知道她以德報怨,感激流涕地擁抱著她。

不足五十分鐘的片集,編劇寫出三段充滿人情味的戲劇情節,真箇不簡單。

電視片集有時候真的比電影好看,而且在家可以舒舒服服的看,趁廣告時間做其他的事也行,甭像看電影要整裝外出,正襟危坐的坐在電影院裡,所以最近才多看了電視片集,一星期要看六套片集真的有點折騰。

看了「錯體大狀」後,愈看阿珍愈覺得可愛,一個開朗的肥「中女」天使,她的開心也會透過屏幕感染了我,也可以在平淡日子為己解憂。真的是女不在瘦(秀) ,良善即行,現在竟期望著星期一晚再能跟這肥天使見面了。

(2010年6月18日)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叠影迷情之117 「緣來復活節」之風流男士愛偷情


「緣來復活節」之風流男士愛偷情 The French Fools Around with Love

找到一張舊片光盤「緣來復活節Joyeuses Paques」來看,法國片,由尚保羅貝蒙多Jean Paul Belmondo及當年青春逼人的蘇菲馬素Sophie Marceau合演,說尚保羅家有嬌妻,卻風流成性,到處拈花惹草,終於遭遇了滑鐵盧。

戲並不好看,拍得一塌糊塗,看時也不想看下去,因為尚保羅已逞老態,雖然他依然龍精虎猛,不少危險動作也親力親為,眾多美女配角也跟他肉帛相見,但導演佐治勞納Georges Lautner差勁,拍得胡鬧,單是字幕前大段序幕拍他到處偷情,疲於奔命,拍他駕駛快艇衝上岸再投進海裡,竟重覆又重覆那一段,光是看這場序幕,已深明導演缺材乏料了,祇靠尚保羅表演硬滑稽,又怎能算是幽默惹笑呢?幸好蘇菲馬素當年真的是青春美麗(歲月不饒人,如今的她已是「花容失色」,既老且殘,另文再說吧) ,但看本片的她就是享受,而演尚保羅的妻子瑪麗納馥馨Marie Laforet也美艷懾人,就憑這兩位女星支撐大局,才令人能看下去,把這部說述男人偷情的鬧劇看完就算。

俗語有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以前常聽過一些長輩的三姑六婆常掛在嘴邊說:「男人有了錢就身體會癢,要找別的路邊花和野草來治癢症,男人嘛,就是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成長後祇能同意她們後半段的說法,男人的確是不可共富貴,祇是男人對男人而言,就是從歷史中也得知,幾許草莽英雄登上帝位,馬上把一同共患難之戰友誅戮殆盡,此乃放諸四海而皆準,但對糟糠之妻卻不敢隨便拋棄,祇能偷吃。

時代曲也告誡過:「路邊野花不要採。」免得惹上一身麻煩,但男人佔眾多數卻是有冒險犯難精神,既然有財在身,就想找點新刺激,像片中的尚保羅是成功人士,有遊艇有直升飛機隨時候命,家有嬌妻千依百順,就是偏偏愛偷吃。

尚保羅是無時無刻不想著偷歡,就是在家裡換上睡衣上床睡覺了,也要攀牆過壁去吃隔鄰「二少奶」的「菜」,為尋歡願赴湯蹈火,履險如夷,真虧他的。

他看來是精力過盛,其實在醫學上他是病態性奴,是跟女人的所謂「花痴」病相若,在醫學上這名詞統稱為「Heat」,表面上解釋是身上有鼓難耐的熱,無異性尋歡則不行,片中有一場戲是他向嬌妻求歡不遂,走進蘇菲馬素住的客房,看見她是寸縷不存,難抗其誘,撲上去,連床也拆得散掉,又幹不成事,轉戰客廳,連女傭也不肯放過,就是嬌妻同處一屋也膽大包天,洩了慾再算。

對不能控制自己情慾的病態者,不應怪責他們,祇能對他們寄以同情。

一夫一妻制的社會裡,有許多法律規範懲罰男人偷情,在歐美一旦因此而離婚,女方可瓜分男方的財產,在中國大陸則保障男方,像馮小剛的「手機」一片中葛優偷吃露了餡,也不過是離婚了事,瀟灑地拍拍屁股離開時不帶一片雲彩。

「緣來復活節」是喜劇,是誇張失「笑」的喜劇,尚保羅到處留情,說他充滿男性魅力,也是導演片面之詞,信不信由你,看他那副尊容,塌鼻扁嘴,殊不俊俏,但潘安也得退避三舍,但說是他獨有的男人魅力味道,異性要久啖才能嚐甘,60年代他來香港拍攝法國片「烏龍王大鬧香港Adventure in Hong Kong」時,有記者問他:阿倫狄龍Alain Delon跟他相比,哪個在法國比較受歡迎?他驕傲的回答是他較受歡迎,原因是在法國英俊的男人太多了,女性見慣了視作等閒,反而他這種醜小鴨型男人才真正罕有。

也的確是,阿倫狄龍要獨當一面才受歡迎,一跟任何醜男合昨拍片,反而當了襯托角色,像跟他拍的「江湖龍虎鬥Borselino」,被他搶盡鏡頭,(這部電影就是法國原創的「上海灘」,人家原作卻讓咱們中國人多年來吃著老本,把老本翻幾翻) ,阿倫狄龍跟斬柴佬查理布朗臣合作的「賊兄弟」,卻捧紅了斬柴佬,至於跟安東尼昆拍的「野戰雄師」,安東尼昆也搶盡鏡頭,法國女人是否真的寧可喜歡其貌不揚的男人也不喜歡俊男?可能也是見仁見智,但他在拍烏龍王一片時,連性感女神烏蘇拉安德絲也被他泡上手,後來還跟他同居多年。

在電影中他是以蹦蹦跳跳玩雜耍出了名,也甚少用替身,在這部片裡他有不少袒露上身的鏡頭,三頭肌已鬆垮,還有「豬腩肉」小腹,導演說他魅力非凡,也騙不了三歲稚童吧,更看他要泡玉女蘇菲馬素時全無絕招,單憑擠眉弄眼幾道板斧,一個角色要性格突出就要靠導演搓圓按扁來塑造,不是劇情說他行就行,電影不是「說書」,要看情節、看影像,這部片就是裁在這骨節眼上。

故事說尚保羅趁妻子坐飛機回家跟父母共渡復活節,他就開始籠裡雞作反,把剛與愛人吵翻了的少女帶回家,但他妻子臨時一記回馬槍,回家突擊,逮他個正著,他竟訛稱蘇菲馬素是他與前妻所生的女兒,往後是不斷的圓謊,這樣的爛橋段就是香港以前的「七日鮮(七天完成一部戲) 」的編劇也想不出來,更不敢想像出來,根本尚保羅把妻子當是白痴,這部片編劇就是當觀眾是白痴。

若是拍的電影是有「走私偷歡」的絕妙橋段,並不會因此而導男士偷歡,反而讓女觀眾看了會堵截了丈夫的偷吃途徑,祇怕是編導想不出令觀眾拍案叫絕的好點子,以前談過的那部「偷情寶鑑(見疊影文章67篇)」已成了經典作品。

我也曾提及過香港的彭浩翔也曾拍過「大丈夫日記」,但橋段也是一般,談不上是妙著,卻也比本片好得多,要拍男士外騖偷情,以前義大利也有不少這種題材的精彩電影,橋段抵死鬼馬兼幽默,而馬斯路杜安尼和蘭度布力山卡演得輕駕就熟,特別出彩,法國佬尚保羅不及兩人皮毛百份之一,有時候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是特別圓和亮的。

(2010年6月16日端午佳節夜)

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

叠影迷情之116 端午唱龍舟評彈政改

端午唱龍舟評彈政改

「唱龍舟」是舊日廣東一帶一些民間藝人,在每逢佳節前,拿著一根長木桿,上面橫放著一艘小木人偶扒的龍舟,一邊唱一邊拉著繫著小木人龍舟的幼線,扯動著那些小木偶兒,唱的都是諷刺時弊,緣門求大戶人家打賞幾個小錢。

時移勢易,香港全是高樓大廈,再沒昔日的木櫳門,現在往往住在地下的都變成商舖,也甚少像以前每家每戶般打開大門乘涼,與街坊鄰里串門子,大家互相建立良好關係,現在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也甚少知道隔鄰是姓什名誰,以前那種街坊街里的良好關係網已蕩然無存,再沒人唱龍舟,更是後繼無人,這門通俗的民間藝術已成為絕唱,至於在大陸,先經過共產黨將傳統文化努力清除,再經文化大革命過濾得一乾二淨,就算是六十後的一代也不知唱龍舟為何物了。

這些失傳的民間藝術唱的小調兒多是「急就章」的急口令,有節拍、字句押韻,充滿廣東人的刻薄言語和蠱惑佻皮,洋溢通俗的幽默感,跟廣東的「南音」又有不同,南音是押韻有平仄聲而詞句藻麗,唱龍舟是打油詩,雅俗有別,與北方的唱「蓮花落」相同,亦類似「蟼夕」時街頭巷尾的神婆打小人的精句。時正端午佳節,就找個會唱龍舟的民間藝人來,讓各位開開心,因為此種藝術早已煙滅,會稍有走樣,倒不如就當是新派唱龍舟,請各位讀者多多包涵。

也要先旨聲明,唱龍舟是廣東民間藝術,不免會有不少廣東話文法。好了,說了一大堆介紹典故,唱龍舟的師傅周隆暢已來了,要開始了。

「各位鄉親父老,現由周維暢師傅來表演唱龍舟,周師傅走遍大江南北,見過世面,更是丐幫第三十八代掌門人,丐幫祖宗爺洪七公第七十代嫡傳頒為粵派唱龍舟傳人。」主持人介紹後,略向後面的周維暢欠身道:「周師傅,有請。」

「督撐、督撐、茶督撐、水督撐、督督撐。」周維暢穿著灰色殘舊長衫,五十來歲,中等身形,個子瘦削,頭髮稀疏泛白,一臉風霜,面上縐紋是積聚了人生經歷的印記,左手拿著龍舟棒子,右手拿著拍板兒敲打,行動敏捷地跳躍出來唱急口令:「今日睇見香港地,人人爭拗霎晒氣,宣轉政改做場戲,實情搵笨兼歪理,政改依然有禁忌,仍然剩係個幾味,刷鞋特首好卑鄙,猛叫起錨預埋你,那管係生張熟李,官商勾結共謀利,功能組別為自己,當正市民係臭四,大揮公帑請臨記,依起棚牙扮歡喜,成班官僚放臭屁,力求市民咪放棄,勿為民主撐餐死,激氣,激氣,真激氣。」

「唉,助桀為虐民建聯,奮力支持假普選,死鬧泛民起爭端,搞到社會大混亂,支撐打到泛民扁,自由民主全送斷,擁護共產一黨專,其實暗裏有打算,利益怕會有受損,祇望中央會恩眷,利益一眼睇得穿;千瘡百孔爛政權,社會問題亂一團,貧富不均積民怨,若要政治能健全,真正開放有灣轉,多D順從人民意願,先讓特區有普選,作為普選新試點,眼光要放得長遠,國家富強益子孫。」

「祇怕係成班特區領導,攬住爛『荒』案踏原步,帶住香港市民走遠路,完全荒謬唔係好路數,筋疲力盡搞到亂糟糟,仲要冇個樣搵個樣做,曾特首又學埋啲鬼子佬,效仿人地攪場辯論騷,閂埋門禁止一切報導,唔准旁觀離鬼晒大譜,搵個女大狀『黎』鬥對訴,更見佢頭大居然冇腦,腦大卻塞滿晒枯草,擺明想顯示野心企圖,反而暴露佢絕頂糊塗,中央見佢咁更添煩惱,卑佢帶領香港點會仲有前途?唉!真係冇晒前途,冇晒前途,嗚呼哀哉都唔知點算好?點算好?」

「得、得、得得得…..。」有如馬蹄聲響,也不知是周維暢的口技還是他手上拍板兒弄的節拍聲?還是兩聲齊發?他扭動脖頸子,轉一圈,唱諾:「起錨自有人支持,猛講政改不可再延遲,到底係唔係真係如此?都祇不過係見仁見智。」

「特首主要條件係做應聲蟲,剛啱佢性格又係刷鞋童,明眼人睇穿佢係蟲或係龍,搵佢做特首時見佢毛都鬆,切勿咪以為佢係大智大勇,其實多年來佢都冇鬼用,最叻係將自由民主全斷送,對北大人似係諸候去朝貢,次次去述職好似去獻奉,遷就晒啲搞地產班大富翁,香港地咁細祇係粒塞豆窿,無須做到自己咁鬼恐共,祇係想佢郁手煮番餐好餸,市民唔需要食乜野大龍鳳,唔駛佢嗌住打好呢份好工,搞吓搞吓佢已經就嚟够晒鐘,罧吓罧吓都懷念當年老幪董,至少冇佢咁鬼盲從,一味怕中共話佢唔夠效忠,呢個三煞位邊個坐籮柚都俾針拮到痛 (文雅點說就是如坐針氈)。」

周維暢搖搖頭嘆惜道:「佢聲嘶力竭係度嗌得真幸苦,市民分化佢都冇晒符,最慘係兩邊都唔能夠兼顧,反對聲音激烈到令佢難猜估,睇見班領導高官真係無辜,成日夾埋去掃樓擇戶,同啲居民拗到不亦樂乎,誓要將假政改極力保護。」

「大陸既無真正律法,剩係識禁制並無他策,將愛國人士當作逆賊,又拉又鎖將愛侶分拆,豆腐渣工程卻不能查察,地震無辜生命向誰問責?貪官早已把錢財全搜刮,漠視人民性命真係賤格,唔好再用暴政去鎮壓。」

「國泰民安要有民主,唔應該做到咁鬼鼠,閂大門唔准民主豎,鋪鋪牌都唔肯認輸,咁樣點對得人民住,而家勞資工潮到處,好值得中央去關注,又佢哋點樣步署?叻人趁而家去晒淤,咁先至係中流砥柱。」

周維暢唱到此處,擰頭擰髻,面色一沉,滿是感慨:「又攞番當年六四嚟講,屠城决策者好多去咗見閻羅王,佢哋滿手沾血唔怕髒,死都誓要將真相儘量隱藏,逼晒啲精英要四處流亡,當年中央大部份人都係喪心病狂,呢種做法真係笨夾戇,瞪大雙眼住屠城惨況,死硬派緊握政權唔肯放,猛將一點點民主活活埋葬,呢件係近代史嘅大毒瘡,打正招牌做真正嘅共產黨。」

此時司儀走出來,揚著右手,左手在揩眼淚,道:「好了,好了,不用再唱下去了,端午節是人人開心吃椶子,不是弄得拼命提著傷心事悼念屈原那種忠心愛國精神,往事勿提了,各位,聽過唱龍舟就算了吧。」

周維暢嘆了一聲:「各位切勿說我唱得差,我祇不過是揭吓瘡疤,各位後會有期,今日以此為記。」

(2010年6月15日端午節前夕)

疊影迷情之115 從「特攻巴黎」談談冤家搭檔


從「特攻巴黎」談談冤家搭檔 From Paris with Love to the Odd Partnership

剛看了「特攻巴黎From Paris with Love」,導演是皮亞摩路,去年執導拍了第一部電影「救參96小時Taken」,拍退休特工《舒特拉》里安尼遜赤手空拳跑到巴黎,救回被販賣人口組織擄去的女兒,打得燦爛激烈,電影很賣座,再斬幾兩,找了尊特拉華特和「迷失决勝分」的俏哥兒莊納頓邁亞斯合演,兩部電影都是由路比桑當監製。

說的是在巴黎的美國大使館當參贊的莊納頓邁亞斯時常想當特工,中情局看上他,派他去接到了巴黎的「麻煩先生」尊特拉華特,而任務是阻止了一樁政治暗殺國務卿事件。

電影拍得刺激熱鬧,尊特拉華特方抵步就大開殺界,大殺潛服巴黎的中國販毒份子,再對阿拉伯人殺無赦,有殺錯沒放過,活似打遊戲機般發洩暴力,時下電影就是拍得像打遊戲機愈是賣座,就如「鐵甲奇俠2 Iron man 2」,不管情節是否無聊或無稽,祇要拍得像戰爭片一樣,不斷有爆炸、火拼就行,導演皮亞摩路算是稱職,電影一波三折,兩名主角逢凶化吉,槍林彈雨下也沒什麼大損傷。

略有新意的是尊特拉華特把頭髮刮得清光,演那個超級特工,滿口粗言穢語,不守規則已是公式化人物,他更是一談不攏馬上拔鎗,絕不留情,他演得充滿活力,渾身是勁,又鬼馬多端兼且身手不凡,視死如歸,像隻「木偶奇遇記」的老狐狸,帶著潘諾奇奥闖蕩江湖,外面世界是滿佈詭詐險惡,這狐狸型導師比外面奸狡世界更勝一籌。

俏哥兒莊納頓是個沒見過大場面、安份守己的領事館職員,做事深慮才行,就是殺了人也感內疚不已,常想當「占士邦」式特工,他車廂內有重型槍械也是備而不用,跟著這殺人王就湊成一對冤家搭檔。

他們兩個的組合就正如廣東人說的「冬前臘鴨一隻跟一隻」,意思是說兩種不同性格的人才能融合在一起,大家會有意見分歧,但又能各補其短,當初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後來卻是肝膽相照,跟一開始就是志同道合的搭檔不同,像這樣的搭檔電影中也屢見不鮮,觀眾樂於看兩個主角互相鬥氣,但遇上危難時又能摒除私見,聯手對抗外敵,60年代有一部義大利麵條西部片「血戰太陽谷」,主角麥克戴蒙(別以為是英美名字,當年的義製西部片演員都用上英式名字,以求打進英語國家市場,讓人家易記得著他們名字) ,那部垃圾片中麥克戴蒙就是跟相處的歹角面對敵人時湊成搭檔,大殺對手,然後難捨難離的分道揚鑣。

這部片的橋段也曾被吳宇森在「喋血雙雄」仿用過,在他的電影裡周潤發跟李修賢,一個是殺手跟一個警探也是聯手把真正歹徒幫轟敗,義式西部片最喜歡拍這些鬥氣的冤家搭檔,其中以義式西部片殿堂大導演沙治奥利安尼Sergio Leone拍的獨行俠三部曲之後兩部為例,在1965年的「獨行俠江湖纖霸戰For Few Dollars More」中,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和勾鼻佬李雲奇里夫Lee Van Chiff凑成一對,翌年在「獨行俠决鬥地獄門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中奇連伊士活反跟伊拉和域Eli Wallach當歡喜冤家對付勾鼻佬。

後來沙治奥再斬幾兩添吃,導演了由占士高賓James Coburn和洛史德加Rod Steiger合演的「籠虎大賊鬥千軍Duck You Sucker」,就是一高一肥的冤家搭檔,這部片跟「特攻巴黎」製作情況有點相若,歐洲人請兩名好萊塢演員在外國地方拍攝說是美國邊境墨西哥的西部片,拍攝地點不是在義大利,而是在祕魯,及後沙治奥的得意門生湯利奴華列治Tonino Valeri在1973年執導了由亨利方達Henry Fonda和泰倫施希路Terence Hill,拍的「無名小子My Name is Nobody」,也是一老一青的冤家搭檔,正如上述,泰倫施希路是義裔人,為了打進美國市場改了個易為人記得起的英文名字,他拍了很多A貨(仿真度高的產品) 西部片,而跟大塊頭畢史賓沙Bud Spencer專門搭檔做對歡喜冤家,拍了十多部戲。

兩個各持成見,性格有異的人成了搭檔,最經典的是1958年的「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是大導演史丹利克藍瑪Stanley Kramer的作品,片中主角東尼寇帝斯Tony Curtis和薛尼波達Sidney Portier是一黑一白的囚犯,兩人被手銬繫在一起,他們趁機逃亡,沿途上各不相謀,不斷鬥爭,但要面對被捕的危險,逼於無奈要當上好搭檔,到後來大家成了生死之交,不過這部片到最後兩人相依偎的鏡頭卻有點同性戀的暗喻。

看銀幕上的冤家搭檔,就是開始互相排斥、鬥鬥氣,各懷鬼胎,爾虞我詐,這才做出衝擊的戲劇性,若是一對搭檔一精一笨,那又是另一碼子事情,那是稱之為一對活寶,像這樣的配搭也有不少,像謝利路易Jerry Louie和甸馬田Dean Martin、積林蒙與和路達麥陶,兩個前者是稍笨拙一點,而兩個後者是「精到出汁」,專佔搭檔的便宜來製造笑料,這又是另一種戲劇性。

也有另一種模式銀幕上的冤家搭檔,就是大家是對頭人,但大家卻是識英雄重英雄,互相鬥法,但又互相敬慕,不勝枚舉,留待下回日後再談。

說回「特攻巴黎」的一雙搭檔,一文一武,光頭佬是身手不凡,俏哥是精於計算,善於奕棋,一老一青,在光頭佬調教之下,俏哥也成才了,電影結束時俏哥在停機坪送別搭檔,光頭佬要跟他下一盤棋,有趣的是光頭佬拿出手槍來,說自己輸不起。俏哥在片中的作用就像是「鐵金剛勇破間諜網From Russia with Love」,片中開始不久骷髏黨的首領召喚一名國際奕棋高手去幫忙策劃對付占士邦,行動要文武相輔,在間諜戰中要智勇雙全才行,「特攻巴黎」也活學活用了這橋段,其實這部片的英文名字也與鐵金剛勇破間諜網祇是一字之差,當然也不及那部經典的間諜片娛樂大作了,如今好片難求,合格已是值得看了。

這部由法國人出資拍攝的間諜片,卻表揚大美國主義,兩個美國間諜在巴黎殺人放火,橫行無忌,為了美國龐大票房市場真的是有點兒過份,可見做生意也是有點無所不用其極了。

(2010年6月14日)



疊影迷情之114 鐵蹄下猶太人的生不逢時


鐵蹄下猶太人的生不逢時 The Jewry live Under the Nazi's Flag

在疊影迷情之112篇中,提及看了羅托里尼的助導卡路‧里梵尼Carol Lizzani對他的推介,略論及他的鏡頭活動與導演心態,如上了寶貴的一課,覺得卡路‧里梵尼也應該是個導演,於是翻查私人的光盤圖書館,果然找到他一部作品。

這部「美娜旅館Hotel Meina」的電影拍於2007年,距今已有三年多了,就是卡路‧里梵尼的作品,恕我孤陋寡聞,我對他認識真的不深,但看了他的作品,以一個七十多歲老導演拍的電影絕不沉悶,而且仍有內涵意義,果真是名師出高徒。

卡路‧里梵尼說過他跟羅托里尼當助導,他的確學了不少東西,包括人生的看法,作為導演,導演工夫技術固然重要,但人生內涵也不能缺,才能拍出好的電影。

美娜旅館一開始是女主角諾雅Noa在1952年重返義大利的馬吉治奧湖Lago Maggiore渡假,緬懷1943年從9月8日在湖畔的美娜旅館所發生的事,旅館由她土耳其籍猶太裔的父親經營,幾個希臘籍猶太裔家庭在那兒躲避戰禍。

馬吉治奧湖景色怡人,旅館面湖而建,跟外頭戰禍連連的世界相比,此處可說是世外桃源,當天當大家在露台上聽見廣播說義大利首先停戰並投靠盟軍的新聞,滿以為鴻鵠將至,豈料德軍因同盟的軸心國窩裡反,一舉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德軍馬上開到,控制了旅館,把所有來避難的猶太裔家庭成員皆成階下囚,連在那裡的旅館侍應也不倖免。

諾雅跟其中猶太裔家庭中的一名美少年巴圖托相戀,這對年輕人就受到戰爭禍及,逼著要拆散鴛鴦。

另一位女主角艾瑞卡,她跟在瑞士當領事的丈夫都是有良知的德國人,她不惜冒險犯難單獨到了美娜旅館,目的是去營救一些猶太人,她略有姿色,而佔領旅館的德國納粹黨SS軍官對她垂涎三尺,軍官不苟言笑,性格陰沉,對已經強弩之末的德國仍滿有祈望,終於他把禁錮的猶太裔家庭成員逐一殺掉,連男女孩童也不放過,巴圖托也被殺掉,沉屍湖底,祇有諾雅一家能逃出魔掌。

電影拍得雖然是沒有多大的高潮,簡簡單單,但絕不普通,而描述每個人處於劣境時的心態細緻入微,看下去就啖出味來。

關於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的苦難,已有無數的電影曾作為題材,向納粹黨提出控訴,本片祇不過是其中一部,我小時候曾經閱讀過一本「西點」雜誌,裡面都是翻外國文章及小說,曾刊登過「安妮‧法蘭西絲日記」,說的是個猶太裔女孩在納粹集中營裡的經歷,小時候也看得咬牙切齒,記憶尤深,覺得世上竟有對付猶太族兇殘不仁的德國納粹黨人,心裡的印象德國人全是壞胚子。

吾友石琪說過,對猶太人受苦難的戲已有點厭倦。他是看電影比我多,看多了就像吃膩了同一道菜色,味覺也有點麻木了,但幸而我的味覺尚未到此地步,不過自從以色列立國以後,成了政治孤兒,為了自保,將昔日納粹黨那一套消滅異己的手段用之於來對付巴勒斯坦人,許多時候強橫無理,像最近發生的阻撓國際救援船隻駛入鳥不拉屎的加薩,不惜以軍事力量對付手無寸鐵的人,濫殺無辜,再說他們長年累月以先進武器去轟炸人家根據地,連婦孺稚童及市民也濫殺,雖說猶太民族以前是受過苦難,但現在已相隔六十多年,總不能以這藉口來追討舊債吧。

就如本片中那個德國軍官冷血的槍斃小孩,就是泯滅人性,對異族毫不留情,而今天2010年6月12日的一段新聞,說阿富汗的原教旨主義游擊隊誣衊一名七歲小童是通西方間諜,也殺無赦,戰爭中人性算是什麼一回事?

我們在譴責以色列時,是否對跟以色列對頭的回教徒惡行又要網開一面呢?

雙方都該打三十大板,但是以色列人中也有和平份子,就如片中那個身陷險境也置之不理的德國女人艾瑞卡,總不能「一竹篙打盡一船人」。

多年前我也吃過猶太人的大虧,他們跟我交易是狡猾得很,而且他們是為富不仁,第一次跟他們見面時,還開口問我:會不會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而岐視他們,我說當然不會,但心裡想你們別佔我便宜就是,但沒料到就算我千方百計防著也陰溝裡翻船,裁了;當年一個跟我一起吃了同一猶太人大虧的老外,他對猶太人痛之入骨,對我申訴說他最痛恨的人是希特勒才對,說這廝做事拖泥帶水,要做就做得該徹底一點,別留禍根,延禍後世。

但也絕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猶太人當然也有好人,後來我又有幸跟另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做交易,這家庭對我有若自家人,他們好客,絕不是鐵公雞幫品性,錢要花得合理,他們絕不吝嗇及拖欠。

我在這戶猶太人家裡吃過兩次飯,享用過他們弄的家鄉菜,他們還教我初步認識希伯來文字,樂意跟我交流文化,還教我許多從電影裡也沒見得著的猶太教禮儀,更教我認識以色列的音樂,比起那個大富猶太人,截然是兩個極端。

各國人也有好有壞,祇是視乎每個人的內心,難道我們中國人是百份比比較多好人、少壞心腸的人嗎?也不能這樣說,祇是視乎運氣好壞,能否碰上好人。

就拿今屆世界杯足球賽在治安不靖的南非舉行,我有好幾個從南非回流回來的僑民朋友,他們痛恨黑人近乎種族歧視,因為都吃過黑人的大虧,前幾天我去深圳,也親眼目睹幾個黑人行為惡劣,自持是有色人種而應該受到特別尊重,橫行霸道,在中國境內對中國人推推撞撞,眼睛長到腦門上還要高一點兒,鼻孔大得像兩個深淵,但我在倫敦、巴黎、紐約旅行時,卻有熱心的黑人見我們是黃種人,常自動請纓問我們要不要幫忙?這就是世界上有各類人,不能以種族畫分區別的。

又聊到文章終結,說回「美娜旅館」的結尾,雅諾潛進馬吉治奧湖湖底,疑幻疑真,看見昔日遇害的幾個猶太裔家庭每個成員的屍體,如剛剛罹難,栩栩如生,她再浮上湖面,竟看見愛郎巴圖托正游出水來,是耶非耶?電影就此完了,這樣的結尾是頭尾呼應,更是不落臼窠,銀幕黑掉,打出來的字幕說於1968年德國法庭把當年佔據美娜旅館的軍官及部下判刑十年,後來在1970年再翻案,認為他們冷血殺害無辜乃是戰爭中避不了的事,全部人都無罪釋放。

這世界絕對沒有公平與不公平的定律,受害者也不能沉冤得雪,祇好說一句是生不逢時,正如片中一位猶太知識份子背誦了詩人蒙泰萊的詩句說:「今天,我祇能告訴你,我們不是什麼,我們也不想要什麼。」,電影是由馬高‧路沙Marco Nozza的小說改編,卡路‧里梵尼跟他的師父羅托里尼一樣,也拍了控訴納粹黨的電影,手法也是淡淡的,說到鐵蹄下的義大利猶太家族的經歷,令我想起了大導演第昔加的「露芬尼花園」,也是一部令人一看難忘的佳作。

(2010年6月11日)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13 「末世黑天使」的宗教觀


「末世黑天使」的宗教觀 The Religionism of「The Book of Eli」

這部由丹素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領銜主演的「末世黑天使The Book of Eli 」在美國本土已上映多時了,電影有娛樂性,丹素華盛頓也算是個有號召力的明星,票房不錯,但香港上映仍遙遙無期。

原因是本片又是一部又是世界末日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全片都是荒漠廢墟,前半部冷清得悶煞人,兼涉及基督宗教,說教味甚濃,所以推遲上映並非無因。

片名直譯是「艾里之書」,艾里就是丹素華盛頓,他演個身懷絕技的遊俠,在世界末日後孤身到處闖蕩,擋者披靡,阻者遭殃。

導演是曉士兄弟Hughes Brothers,兩兄弟艾爾拔和艾倫曉士Albert & Allen Hughes,如美國影壇另一對兄弟班高安兄弟Coen Brothers,但高安兄弟拍片比他們多,而且許多製作也獲好評,他們兄弟祇有兩三部作品,要追溯前一部已是2002年的「地獄使者From Hell」,我也不記得是否這譯名,不過也由尊尼普特Johnny Deep大明星主演,說的是十九世紀倫敦驚動英國朝野的「開膛手積克Jack the Ripper」血案,也不過不失,看過也煙消雲散多時了。

至於本片是由丹素華盛頓出資,他演的遊俠滿面于思,邋里邋遢,揹著背囊,在人煙渺茫的沙漠荒野像遊魂野鬼的亂闖,整部戲景色十分蒼涼,他是身負重任,受了神跡號召,要把一本聖經送到目的地,其時是世界末日後,缺水斷糧。

究竟是何原因導至世界末日?令天空破了個大窟窿,太陽光也會令人眼瞎,片中說得含含糊糊,電影橋段也是相當公式化,必然有惡霸奸人當道,更添加食人族類,也語焉不詳,為何「艾里」要帶著聖經?而聖經又何故被人全數燒掉?祇剩下他那一本?引至惡霸加利奧曼Gary Oldman何故不惜勞師動眾務求搶得聖經佔為己有?反派加利奧曼跟女主角珍妮花芭絲Jennifer Beals的關係如何?而艾里到了目的地紐約市的離島監獄後,又怎會有一群人躲在那兒開了印刷廠?一連串的問題,讓人摸不著頭腦,編導也懶得解釋,所以他們兄弟倆比不上高安兄弟也非無因,而高安兄弟的作品我也不太喜歡,精彩作品寥寥無幾。

主要戲軌有了,但也要有細節支持大局才行,祇見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出手又快又狠,獨力對抗幾名兇徒而面不改容,連場打鬥,但刺激歸刺激,這如同一位外表是個翩翩公子,原來是虛有其表,行為有悖常理。

同樣艾里做事也有違常規,他面對歹徒,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絕不留情,也許因為地球缺糧缺水,他殺掉一些人,可免除人家捱苦,也減少一些人爭糧食,打救眾生,算得上是功德無量、但突然來一場在他吃晚飯時,他拉著那位被惡霸加利奧曼強逼要陪他睡的女主角珍妮花芭絲的手,作飯前誠心向上帝禱告,看到此處,真的令人啼笑皆非,此位黑天使居然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許久以前看過一部西部片,依稀仍記得是格蘭福特Glenn Ford主演,他演一個左手拿著聖經傳教的神槍手牛郎,哪個不肯聽道他就一槍轟過去,有他站在講壇前講道,看誰還敢打瞌睡。

後來有一部義大利麵條西部片,也有過同樣角色出現過,也不算得是諷刺,當年西班牙人登陸南美洲新大陸,輸出的傳教士也是一手拿武器,一邊宣道的。

苦行者艾里祇知道一直往西方向走,沿途是滿目瘡痍,他走到一個小鎮裡,情形有點像以前的西部片,小鎮裡僅以身免的殘餘居民,個個衣衫襤褸,比他還邋里邋遢,更像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A貨低成本義大利麵條西部片。

的確是,這部片的景物全是殘垣斷壁、荒涼沙漠和了無人跡的公路,算不上是什麼超級大製作。重看了一部當年相當賣座的義大利麵條西部片「續荒野大鏢客(當年台灣的譯名)D’Jangle」,由法蘭高尼路Franco Nero主演,他演個流浪漢鎗手,做型髒得比艾里更甚,還拖著一副棺材招搖過市,令人看了也倒胃口,電影背景又是一貫省錢的荒蕪小鎮,居民也少,連臨時演員費也省一筆,拍得還差勁,但票房竟收得盆滿碟滿,觀眾的口味真的很難捉摸。

以世界末日後的公路電影,早已有澳洲人在1979年拍的,由梅吉遜Mel Jibson主演的「末世戰士Mad Max」,這部以「瘋狂麥仕」為主角的電影成本少之又少,竟擊中美國票房的大彩池(Jackpot),澳洲也多荒漠地帶,取景俯拾即是,不過電影拍得好看,也算合情合理,瘋狂麥仕還拍了幾部續集,把梅吉遜捧紅了,再移民美國,成為好萊塢明星。近年來無論電影和電視片集都喜歡以世界末日後為題材,可見現代人的消極傾向。

這部「末世黑天使」在後段更離譜荒誕,歹角以眾敵寡,經過一場惡鬥,終於搶到「艾里的書」,但之前槍彈亂射,卻偏省下一槍把艾里殺死,祇令他受傷,由與他同行的女主角施計逃脫返回去救他,令他能完成任務。

他到了目的地,把整本聖經由頭到尾背誦出來,他記憶之強稱之為天使也當之無愧,率令聖經能再傳世。

丹素華盛頓無疑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以前他在電影也中扮過牧師,大概是他看了原著,深受感動才斥資拍出這部電影,也不致令他血本無歸,片中宣揚光憑一本聖經可以令世界復興,也過於理想化,說教味太濃了。
基督教跟其他宗教的教意也相同,(稍後再會續說,有另一部電影也有同樣涵意) ,也是要捨己為人的拯救危難者於水火之中,但艾里在片中目睹一群兇徒對付無辜男女,先奸後殺,他竟自言自語唸對白說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這才莫名其妙,也有點懷疑他的宗教觀是否真的實踐了基督教的精神,虧他一有空就拿出聖經來讀,簡直是不求甚解。

不是貨比貨,當今的電影已沒當年的經典多,反而劣品多的是,也怪不得曉士兄弟幾年才拍一部電影,因為拍出來的作品得過且過,太馬虎從事了。

這部片是西部片的變奏,我祇期望著看由祖約寶連Josh Brolin,他是高安兄弟在2007年拍的「二百萬奪命奇案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主角,夥拍性感的美瑾霍士Megan Fox和尊馬高維治John Malkovich的新西部片「西部英雄祖那Jonah Hex」,看過網上的預告片,情節包含打鬥、魔幻,也要看看西部片能不能憑這部娛樂片能再復興了。

(2010年6月9日)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疊影迷情之112 談談大師羅西尼里的兩部電影


談談大師羅巴托‧羅西尼里Roberto Rossellini的兩部經典電影
Talk About Two Films Of Roberto Rossellini

寫了已過一百多篇疊影迷情文章,放上網後,雖然讀者不多,但卻大部份是忠實讀者,不少也成為了我的朋友,有新有舊,朋友看了拙文後都給予很多意見,我在此要衷心感謝陸離、香山亞黃和遠在多倫多的金爺和金嫂梁寶珠。

陸離人很細心、熱心,她一讀畢我文章馬上說出我為文錯誤之處,香山亞黃更是我義務校對,我有錯字他必將我錯字指正由電郵次日必然傳來,更難得的是他還將那個錯字之來源及出處寫出,讓我知道典故,我這人是粗心大意,文字不求甚解,他們就是我老師,至於金爺是在通電話中不斷鼓勵我多寫多創作,金嫂梁寶珠看完我文章後許多時有電郵來給我一些我忘記或未知的資料。

還有幾個素昧平生也沒見過面的朋友也有電郵傳來,說的都是看了拙文後的感想,都是抬舉了我,真愧不敢當,有人看,那管是極少數,我也要努力去寫,一個月至少寫四五篇,這些陌生朋友也向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說我寫的是談電影,但也涉及許多人生經歷,雖然我這輩子沒什麼驚天動地的遭遇,但作為一個小人物,用另一種眼光看事物,也曉有趣味,更希望我別老是談經典電影,一是他們難覓得到,有位讀者看了我拙文提及過一部電影「春江花月夜Fanny」後,還託認識我的朋友向我問何處可以找得著,但我也想找這部電影重看,也失之交臂,他們又提議我可不可以也談些新上映的電影,我雖然對新電影失望,但當然也有佳作,所以我會寫,也定下了準則,寫一部新電影也寫一部舊電影,梅花間竹,就是沒看過舊電影的看我寫新電影,也可以看了再引証我的愚見。

上一篇寫了新電影,這一篇該寫經典電影了,我喜歡看舊電影,經典電影多大師級的作品,藝術性甚高,也能勾起我的舊記憶,我是懷舊也念舊,不過我寫舊電影時也盡量把劇情闡述,讓沒看過的人也能瞭解到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前兩篇文章我談及到義大利在二戰中,由與德國納粹黨聯盟,淪落到被納粹佔領,變為反抗納粹黨,我小時候常聽見上一輩人說過「羅馬–不設防城市Rome – The Open City」看後令人難忘,我終於把光盤找了出來看,這是後話。

先看了一張由同一導演羅巴托‧羅西尼里Roberto Rossellini的作品「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 Zero」光盤,覺得他享譽並非無因,看了介紹他的片段後,原來他的電影影響到後來的杜魯福及馬田史哥西斯,連維斯康堤也敬仰他。

「德意志零年」這部片極具爭議性,拍攝時為1947年,二戰剛結束,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柏林,到處一片都是被盟軍炸得頹垣敗瓦,而片中描述一個十二歲男童艾蒙的慘痛遭遇,他本性善良,但戰敗的德國民不聊生,人民生活的環境惡劣艱苦,他家中有個臥病在床患上心臟病的父親,兼且營養不良,一個年青姊姊靠有點青春,晚上在酒吧裡陪美軍喝酒,亦賺不到任何生活費,還有一個逃兵役的大哥,躲在家裡不敢外出,一家四口屈住在破爛的房子裡,同屋還有五戶人家,連房租電費也交不出,被切斷了電源和煤氣,小孩到處想盡辦法找錢,也徒勞無功,終於他毒殺了父親,以為可減輕家庭負擔,最後他因內疚而跳樓自殺。

以1947年能拍出這樣題材的電影可說是相當大膽和前衛,這還不止,內容還牽涉雛妓,一個跟小主角年紀相若的小女孩為了生活,竟淪為一群年青人的眾人情婦,小主角尊敬的老師竟是個戀童癖。拍攝鏡頭在當年也算大膽,拍攝人群在通衢大街宰割一頭剛倒斃的馬匹。小童到處流離顛沛騙吃騙喝,小主角艾蒙在醫院探父親病時偷竊毒藥,他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体。

電影是控訴納粹主義發動的歐戰把德國拖入萬劫不復的境界。

羅巴托‧羅西尼里是個高手,電影創作先驅,有很多場戲都拍得震撼力強,黑白電影的光暗做得完美無瑕,鏡頭在狹窄的空間裡活動流暢自如。

光盤後的製作特輯裡由跟他當副導的卡路‧利施安尼Carol Lizzani在1987年回憶拍攝的情況,原來當年拍攝前資金欠缺,沒有義大利人願意投資羅西尼里在柏林拍關於德國人戰後苦況的題材,要他到處頻撲張羅開銷,連他的女助手兼情婦的薪水也要拖欠多月,再逢他喪子之痛,他的兒子夭折與小主角艾蒙的年齡相同,電影開拍前祇有一個概念,開拍時劇本祇有兩頁紙,都是邊拍邊寫的,他可說是許多即興派導演的祖宗,但大師就是天才,拍出來的電影卻十分完整。

他拍的電影談的是人性,電影跟文學都是描述人性,好看的電影是把人性描寫得完整,就像在你周遭的人一樣,人性是有獨立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構成一個三角形,由心理主導思想,思想操縱行為,行為影響心理,互相關連。

當導演要細體會人情世故,創作雖然是閉門造車,但需要細膩的描寫每個主角的心理狀況,羅西尼里做到綽綽有餘,有一場是戀童癖的老師帶艾蒙回家,他住的地方也是有幾戶人家,他帶艾蒙鬼鬼祟祟的閃縮越過另一個老頭子敞開的家門口,當初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後來艾蒙向他求助,他在自己住的大宅門前接見艾蒙,而有另一位小童剛巧也來找他,而這時那穿得整齊的同屋老頭下樓,把那小童帶回家裡,原來那老頭也是個戀童癖,他是怕老頭會對艾蒙染指。

艾蒙一家蝸住的房間就像昔日的粵語殘片內一戶數家庭一樣環境,同一屋簷下鄰里是守望相助,看及此,頗有回憶的親切感。電影先是在柏林實景拍攝,完成後再拉隊回羅馬片場拍內景,怎料到了羅馬後廠景因為資金問題,拖宕延遲,到了解決問題,所有在柏林捱餓的演員吃得義大利麵條多了,都變得體胖,又得勒令眾人減肥才能續拍,拍電影就是常遇上不可預測的意外,既可憐又可笑。

「不設防城市」在1946年拿到康城最佳影片獎,令羅西尼里聲名大噪,繼而他拍了另一部控訴納粹黨的電影「戰火」,也是描述納粹黨怎樣處置反抗的義大利游擊隊,反抗者都綁了雙手活生生地被逐一推進河裡溺斃,其中一場長鏡頭拍著大河,一個浮在河中央的反抗者在水中露出頭來,奄奄一息,頭部環著一個木圈上,隨大河飄流,背上掛著一個寫上他罪行的木牌,跟著鏡頭逐漸拉遠,完全無配樂,整段戲是冷冷的,拍了出來就令人感到納粹黨的手段殘酷不仁,在戰爭中人性往往露出最陰暗的一面。

對付異己手段兇殘,想起當年文革時期聽長輩說曾有不少五花大綁的浮屍,由深圳河飄過英界,慘況相同,暴政下人民生命賤如糞土,這些不公平不仁道的事情不知道何時能獲得真正的平反,大陸政權祇是小改善而已。

我看的「不設防城市」光盤是大陸印製,效果奇差,許多對白也沒配上字幕,但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某次我逛香港區的光盤店,看到有台灣的拷貝出售,不過是VCD,但我買過台灣的舊片VCD,也常令我失望,質素時好時壞。

「不設防城市」以羅馬地下組織對抗強佔國家的納粹黨為主題,人物更多,互相交織的網更大。

人物中有不顧天主教教條去為地下組織祕密活動的神父彼特羅、也有翩翩佳公子但為了職責而心狠手辣的納粹黨軍官、有正義的反抗暴政英雄曼法迪和佛蘭西斯科,佛蘭西斯科要跟擁有四個子女的寡婦平娜結婚、平娜是自形慚穢,不敢相信佛蘭西斯科會真正愛她,後來還為他而被射殺,有祇想喊佛蘭西斯科一聲爸爸的小男孩、也有為生活而捨棄愛人曼法迪的交際花,這幾個是主要角色,還有不少閒角,性格也相當鮮明。

連十幾個小鬼頭也敵愾同仇,組隊去爆炸汽車搞破壞,各自溜回家裡卻逐一被父母責打,但人人守口如瓶,寧捱打也不洩露半句,有一個瘸子小童竟拿起機關槍站在天台上想跟德軍同歸於盡,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仰。

這令我想起六十年代義大利導演藍尼萊拍的「拿不勒斯的四天Four Days In Napels」,說拿不勒斯人民反抗德軍的事蹟,全部演員都是用了普通市民演出。

人有好壞,亂世中有助桀為虐的義奸,那個愛上曼法迪的交際花認識的有同性戀傾向的女人,就是傍著納粹黨情報官生存,利誘交際花,要她供出愛人曼法迪的行蹤,事成後賞她一件大衣,這一幕那義奸女人打開衣櫃,先檢起一件皮草,猶疑片刻,認為不值得賞她這個代價,再放下皮草,檢另外一件大衣給她,這些細節羅西尼里也拍了出來,把義奸女人的性格刻畫出來,這就是當導演的細心了,後來交際花目睹曼法迪被嚴刑拷問的慘狀,昏倒在地,義奸女人乘機把她身上披著自己送的大衣也取回去,省得再打賞她。

交際花是生活靡爛,為麻醉自己不惜吸用興奮劑,被戀人曼法迪發現,直斥其非,她把心一橫去向義奸女人告密,1946年毒品還未像如今的嚴重,而羅西尼里已正視了這個問題,他可說是觸覺敏銳。

曼法迪和神父彼特羅最後壯烈犧牲了,神父被槍決後那群小孩目睹後吹著悲怨調子的口哨離開,全片結束。

片中的德軍將領中也有痛恨戰爭的和平份子,並不是一邊的醜化德國人。

羅西尼里的才華當年為好萊塢的瑞典籍女星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所仰慕,她看了他的「不設防城市」和「戰火」後大為感動,寫了一封信給他,希望與他合作,他回應了,在1950年請她到義大利合作,結果兩人墮入情網,當年她已跟一名名醫比得林士朗Dr. Peter Limstrom結了婚並有稚齡女兒,她竟拋夫棄女,不理當時輿論與羅西尼里同居,她的行為被好萊塢電影界不恥,杯葛了她多年,她乾脆留在歐洲不回美國,直至好萊塢多年後淡忘了她的事她才再接拍美國片,她更為他誕下六名子女,而第二胎是攣生女,其中一個是曾享譽一時的美女明星伊莎貝拉羅西尼里Isabella Rossellini,拍過「白夜逃亡White Night」和「迷離夜合花Blue Velvet」,後來還當了化妝品的代言人,這是題外話。

手頭上擁有「不設防城市」和「德意志零年」兩張經典電影光盤,真的想讀者都能有機會看得著,不管播影時有點雪花特別效果隨片奉送,但好片就是好片,真的值得讓人仔細品味的。

(2010年6月7日)

備註:本篇拙作共四千多字,如覺太長,可分日看。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11 醫者父母心


醫者父母心 All Doctors must has the Angels' Hearts

日前經過電影光盤租賃店,看見櫥窗內擺放了「逆轉生命線Extraordinary Measure」這張光盤,我早已看過了,也曾向朋友推薦這部電影,看來這齣戲不會在電影院裡上映。

電影說明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確是,電影沒什麼戲劇性,簡簡單單,祇是演繹一樁事情,若是正式上映,恐怕沒有人會有興趣看,但是愈簡單的戲愈難拍,才能顯出製作團隊的成績,正如別以為人人都會煮廣東白粥,但煮得真正好吃兼要像牛乳般雪白滑溜,就是要看真工夫了,其理相若,本片並不是特別精彩,也不一定是人人喜歡,不過我很喜歡這片,也正如我偏愛吃白粥一樣。

像這樣說及父母對子女之情,醫生努力研究救治絕症的藥物而屢遭挫折的電影,拍出來也要佩服製片人的膽色和勇氣,讓世人能知道曾有這種事發生過。

主演者是布蘭登費沙Brendan Fraser 和夏里遜福 Harrison Ford,兩個都算是明星,布蘭登費沙不再演收拾木乃伊的洋鐘馗,演一個有一對子女患上遺傳性疾病的父親,他演得用心,真情流露,至於夏里遜福演一個才氣橫溢但性格古怪的專科研究藥物的醫生,他演戲早已定了型,部部戲都是那套模樣,但這部戲他也算稱職,古靈精怪的脾性有時也有點不近人情,但也算不過不失。

故事是說布蘭登費沙與女主角凱莉拉素爾Keri Russell所生的三個孩子中,兩個一男一女患上先天性骨骼癱瘓無力症,平均患者祇有九年壽命,布蘭登費沙是個藥廠的高級行政人員,他勞心勞力去尋求藥物救治子女,在網上找到專門研究醫治這種病症的醫生夏里遜福,他不辭千里去求福伯施予援手,但藥物祇屬研究階段,缺乏運作資金,夏里遜福要他五十萬美金作酬勞,並希望跟他合作建立一間特效藥廠,他辭了職,放棄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金,冒險犯難去跟這個怪脾氣醫生合作,幾經辛苦困難,最後終於研究成功,令子女能活下去。

夏里遜福演的高手醫生妄顧人情世故,獨斷斷行,外冷內熱,受到布蘭登費沙的患病小女兒那份堅毅的求生慾所感動,跟投資的藥廠高層搞對抗,努力不懈地把藥物製造出來濟世,幸好他還有一份未泯滅的醫德。

為醫一定要有醫德,要仁心仁術,像黑澤明拍的「紅鬍子」,三船敏郎演的紅鬍子教導門生加山雄三就是為醫者先要修練醫德,其次才是醫術,但當今為醫者是以賺錢為先,醫德嗎?書本上甚少提及,也不是醫學系的必修科,省了吧。

有個笑話說一個退休的老醫生把自己的病人交給剛當上醫生的兒子,由兒子全權接收,過了一段日子,老醫生問及兒子醫生的診症情況,兒子對父親說:「爹,你叫我接手治理的老病人患的祇是小毛病,我給他開了普通的藥已把他長年的病治好了,他還說我醫術高明。」老醫生拍著額頭大叫:「天呵!兒子,你知道就是他的醫藥費供你唸完小學、中學及醫學院的,你一上場就自斷了財路。」

不幸患病就要瞧個人的造化,能否遇上良醫,更要看看良醫有沒有醫德,否則就算是華陀再世不施醫術的話,病也無法根治。

要遇上有醫德的良醫,在香港簡直是鳳毛麟角,某年我去看個專科醫生,醫藥費昂貴不在話下,他給我開了很多藥,我照樣的服用,也不見有何特別效果,後來覺得每個月付的醫藥費實在太貴,由別人介紹轉移到對岸看另一個專科醫生,他看了我過去所服用的藥名,再看我兩次的身體檢查報告,對我說:「其實你服用了兩種並不需要吃的藥物,但那兩種藥物吃了後就要長期服用,我祇可以把兩種藥物的份量減半,再視乎情況再作定斷吧。」天呵!我竟資助了前者的兒子學費多時了,現在那專科醫生也是昂貴,不過祇是我服用的藥物減了份量,稍為便宜些罷了,在香港當醫生就是致富之途。

也聽過有老人家說過:「我怎也胼手胝足供我的兒子唸醫科,他日他出來行醫就像開了個金礦。」香港的醫生確有開金礦的本領。

扯得遠了,該說回本片,電影勝在人情味濃,材料普通但醃料夠香,也能弄出好菜色來,夏里遜福第一次去回訪布蘭登費沙家庭時,跟他坐輪椅的女兒在家門外面的行人道競跑,結果福伯伯輸了整條街距離,小女孩的求勝心和毅力令老傢伙刮目相看,她在跟福伯伯道別時送人家一件小玩具作吉祥物,後來福伯伯遇上挫折時把玩那件小玩具,激起了他再接再厲的決心。

布蘭登費沙看見夏里遜福把他寫的五十萬元支票釘在牆上的記事板,一直沒有兌現;直至最後研究特效藥成功了,才兌現支票,可見他也是個守承諾的良醫。

父母親有不幸的兒女實在逼不得已,布蘭登費沙每天拖著疲乏之軀下班,回家後也費寢忘餐去查資料方法要救治兒女,他累得整夜衣服未換,坐在工作桌前昏睡了,第二天一早又要上班應付繁重的工作,那份父母之愛也很感人。

片子的宣傳句是:「Don’t Hope for a Miracle, Make one. 別祈望有奇跡,創造一個吧。」這句也頗有激勵人心,正如世上無難事,祇怕有心人。

以前有不少關於醫生的電視片集,那是美國的電視片種之一,都是著重濃厚的人情味,要寫具人情味的劇本絕不容易。好久以前有一部由李察張伯侖Richard Chamberlian擔剛主演的片集「喬德醫生Dr. Kildare」,我看過其中一集至今難忘,那是說一個勞工階層壯漢,他一直努力工作,供養他的弟弟習醫,到了他弟弟學業有成當上名醫,他有點自卑,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有個杏林高手的弟弟,大家就是碰面也互不相認,他弟弟也嫌他粗鄙,直至有一天他患重病入院,喬德醫生發現了兩人是兄弟關係,要他弟弟捐出器官相救,他弟弟本來不肯,後來喬德醫生告訴他弟弟他是如何為弟弟犧牲,供之成才,他弟弟才醒覺,率把他救活了,當他醒過來時,看見病榻旁邊是他弟弟躺著,喬德醫生告訴他是他弟弟捐出器官救他一命,此時他弟弟喊他一聲哥哥,喬德醫生跟護士巡房後走了,他拉著護士的衣服,滿眶熱淚驕傲的說:「那個就是我的弟弟。」這輯片集完了,但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卻歷久猶存。

畢竟出色而有人情味的醫生電影及電視片集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就像真正有本領而具醫者父母心的醫生也不多,難遇得上。

也要對那群無國籍醫生的團隊致敬,他們無私的捨己救人,那種高尚難能可貴的精神才是沒有翼的天使,有他們存在,令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才有一絲希望。

(201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