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55 「楊貴妃」的點點滴滴


「楊貴妃」的點點滴滴 Let’s Talk About Japanese「Youkihi」

8月6日我和飲食作家薛興國一家到西安旅遊三天,這次去的目的是專程去看大型歌舞劇「長恨歌」,這部大型水上歌舞劇我在06年已去看過一次,那次是陪同一個老外去看,看後他讚不絕口,興奮得馬上掛長途電話給他妻子報告。

零七年我和金炳興伉儷去拉斯維加斯看過水上舞台歌舞劇,我在前數十篇已寫過,不再贅述了,至於西安驪山華清池的「長恨歌」,跟西洋的抽象歌舞劇表演截然不同,「長恨歌」是講述唐明皇跟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把整篇白居易作的詩歌「長恨歌」演繹出來,配上很多特別效果,服裝華麗,舞蹈演員在升降自如的大水池舞台上表演難度高的舞蹈,充滿娛樂性,我這次是相隔幾年後再看,又令我一新耳目,除了保存了原有的優良戲劇效果外,更增添了很多新原素,值得推薦,祇是這大型表演是場外舞台,要視乎天氣及季節性,每年祇有四月到十月才有得看,據我們的響導朋友說,此劇的票十分難求,在西安也不一定買得到。

「長恨歌」是耳熟能詳的歷史詩,由「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直至「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了期」,說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幾周前,薛興國贈給我數十隻VCD光盤,不少是經典日本片,竟給我找到一張由溝口健二導演的「楊貴妃」,我如獲至寶,雖是舊殘片,播出來時有點雪花,但大師就是大師,作品成為經典絕非無因。

溝口健二是個已被公認的日本電影大師,他的「雨夜物語」是典雅的黑白經典,四十年前香港無線電視台開台時購入了,屢在周末午間重播又重播,底片已經刮得昏花,雖然已看過了,播影時粒粒縱橫交錯的雪花比雨夜的雨點還多,說的是傳統式痴心女子偏遇薄倖郎的鬼故事,格調幽怨纏綿悱惻,但每次重播也有偶爾看一兩段,就是光是斬件式看一段,也會為溝口健二的導演手法著迷。

這部楊貴妃是日本東映電影公司的彩色大製作,竟發現是由中國大導演陶秦編劇,助導是後來成為日本殿堂導演的增村保造,幕後工作人員也大有來頭。

電影製作一絲不苟,服裝跟佈景設計確是認真經過考查,絕非如今的大型古裝片天馬行空式服裝創作設計,豪華得像外星球超時代服飾,美中不足的祇是當唐明皇對著畫像思念楊貴妃時,那張畫像竟是東瀛的浮世繪。

一開始是唐明皇垂垂老矣,剿平了安祿山戡亂,已由兒子繼位,他對楊貴妃之死念念不忘,又逢新帝逼入後宮,一切榮華富貴皆成過眼雲煙,他憶起昔日壯年時,因痛失惠貴妃,愛侶難尋,正是「御宇多年求不得」,他可說是個痴情種。跟著是胡人安祿山與楊釗即楊貴妃之兄楊國忠為友,見楊家有女初長成,在炊房幹活,被他發現瑰寶,要獻給皇上,值此可令他由邊疆之地調回長安。

幾經困難波折,由高力士悉心安排,楊玉環才能謹見皇帝而受寵,一如長恨歌所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那華清池我多年前去參觀過,祇不過是個方形荒癈了的大坑洞,華清池舊址已建成新式溫泉浴場了。豎立的是新塑造的不少個做型新派的楊貴妃像,全無古雅味,國內的棄舊立新,祇顧向前(錢) 看,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劇本是依足長恨歌編寫,刻畫出唐明皇是個藝術家,喜歡作曲,不喜歡從政,祇是生在帝皇家,身不由己,也可算是個悲劇人物。楊貴妃更慘,原是個平民女,但被人利用,成為人家飛黃騰達的工具。

演楊貴妃的南田洋子並不美,以當年尺度她竟有一場赤裸出浴戲,當然祇見其脊背,但已是相當大膽了。

安祿山也是生不逢辰,在片中他不擇手段往上爬,因為受到種族歧視,覺得他是胡人,他鬱鬱不得志而謀反,片中對此人物也有深刻的描畫,要記得這部電影已是差不多五十年前的作品,比現在拍的任何楊貴妃電視片集還描繪得出色。

至於演唐明皇的是森雅之,乃溝口健二愛將,也演過「雨夜物語」,此片容我日後與近年新拍的「怪談」混為一談日本的鬼片。

我對經典片的定義是歷久猶新,這部東瀛「楊貴妃」正是如此,充滿戲劇性,現在看來也比很多新電影好看得多了。

(2010年9月3日)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54 出產椰子殼頭的國家



出產椰子殼頭的國家 The Coconut Heads’ Country

前天是8月23日,香港一個菲律賓旅行團在馬尼拉市的黎薩紀念公園被鎗手挾持,擾攘了十一個小時,才把事情解決,做成了八死七傷,祇因為獨行鎗手曾是警察精英,祇要求被辭退後復職而已,若這不是新聞也有點匪夷所思。

從當夜電視直播的新聞報導片中,看出菲律賓特警採取行動時,真的是一場鬧劇,那群笨手笨腳兼笨頭笨腦的特警,不理兇徒挾持人質的死活,用鐵錘砸破旅遊車的逃生門,觸怒了兇徒放鎗,天下間哪有這樣笨絀的救人行動呢?他們簡直是胡來,更見到的是旅遊車玻璃窗上一個個的鎗彈孔,若是兇徒在車廂內用M16放鎗的話,火力會把整塊玻璃窗轟爛,並不會祇做成一個彈孔,按常理推測,那些彈孔可能是躲在遠處的所謂菲律賓神鎗狙擊手,在遠處放鎗做成的。

以常理推斷,當七點鐘時旅遊車的司機從車上逃出來,向警方虛報兇徒已殺死了全部人質,但窩囊廢的弱智菲律賓警方未經証實,已果斷地一窩風湧前貿然採取行動,砸破車窗爬進車內才知兇徒還在,結果又遭亂鎗掃射落荒而逃。

那些所謂菲律賓警隊精英的特警,個個是胖漢,行動笨絀,又畏首畏尾,就算讓他們潛入車內,危急關頭他們也未必能鎮定制敵,雞手鴨腳可能連手上鎗枝也甩掉,更危險的是會殺錯良民。

現在也無從稽考,究竟八名死者內有多少名是兇徒所殺,或是被菲律賓警隊誤殺的,如今因頭部受傷仍留院的那名傷者,救出來送院後由醫生發表消息,說他頭部中鎗,性命危殆,但現在証實是頭部被硬物砸擊所致,試想像一下,當那批豬型特警強攻入車廂時,不管那對峙的兇徒曾是警隊中人或是普通人,反應一定是放鎗抵禦,還會用鎗柄襲擊車上的無辜乘客嗎?

遭此慘劇,死者要馬上運回香港安葬,不可能再解剖研究死因,究竟是鎗彈從那個方向射入,這就成了懸案,把一切死傷都歸咎於兇徒算是結案了。

這場向世界新聞直播的慘劇,暴露了菲律賓人的愚蠢,連總統也一樣。

總統亞奎諾三世身為一國之首,適逢此突發事件,連香港特首的電話也不接聽,他大可接聽了,長話短說應酬幾句也行,這顯出他應變能力不足,他手下都是庸才,要不然也勸他接聽電話,免得日後在國際會議上碰頭陷於尷尬局面。

並不是我有潛意識的種族歧視,我對菲律賓人並無惡感,況且多年前我曾請過菲律賓人為我做事,他們真的勤快,不打馬虎眼,令我樂意跟他們合作。

也許很多家庭主婦不同意我這樣說,她們會說:「啍,你沒見過我家請的菲傭Maria、Marianna、Juliann,她們是蠱惑又懶又笨,叫她做事才勉強動動。」但我也有很多朋友請的菲傭是盡忠職守的。更有每逢星期天晚上,在香港中環皇后像廣場收集垃圾廢物的清潔工人會說:「啍,光看那些菲傭姊姊在這裡亂製造和亂拋垃圾,已見出她們的品德如何了。」那些菲傭,年紀小小已離鄉背井到異地為人當女傭,自會有生存的適應力,練精學懶乃人之常情,良莠不齊是必然之事,總不能「一竹篙打盡一船人」,祇是比例的多或少。

菲律賓這國家我旅遊過兩次,但都沒有給我留下什麼驚奇的印象,祇記得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參加旅行團到菲律賓,還是馬可斯當政,到旅程結束,我們在馬尼拉機場禁區內等航機,一名菲律賓男警察,竟公然向我兜售腰間的配鎗,還拿出來揚揚,我說沒興趣買,他卻死纏不休,說就是不買也可拿在手上掂掂,感覺一下也好,我才不會上當,萬一拿在手上時,他誣告我搶奪警鎗,恐怕會被他敲詐一筆才能脫身,由此可見菲律賓的治安如何了。

這國家貪污情況一直沒改善多少,我多年前曾聽過一位美國朋友說過這樣的事,菲律賓一向是受颱風肆虐,災情嚴重,當年美國為了鞏固在蘇碧灣的美軍基地,撥出一大筆巨款送給馬可斯政府,以建設一個探測颱風的氣象中心,可以在颱風季節時早可預測颱風的風向及早防範,但第一筆錢送了出去,多個月連一塊磚也沒有,繼而美國人又再送錢過去,送了幾次,氣象臺也從沒建成,巨款無影無蹤,大概全數落在貪官口袋裡,也好給馬可斯夫人多買幾十雙品牌高跟鞋吧。

許多年前我認識一個洋人江湖客,他是靠混騙致富,把基地從國外遷移香港,也算是「人夾人緣」,跟我談得來,小便宜被他佔了我也無所謂,某次他回香港與我見面,見他整個人神采全失,他跟我說是找到一間名建築公司與他合作,到馬尼拉為一個菲律賓富商搞房子裝璜,收了一半訂金,簽下合約,到工程完成,他去收尾數,飛往馬尼拉多次也沒收到,他當然有辦法擺平這事,重金請了當地的江湖人物陪同去收,終於他能跟那位富商見面了,富商還設宴跟他接風,豈料在著名大飯店的宴會廳把門一關,幾個拿曲尺手鎗的人出來,用鎗抵著他額頭,要他簽上已收款的收據,他不敢不從,迫不得已簽了,一毛錢也收不到,當他跟那陪伴他的黑道中人走出大飯店,他等那黑道份子去取車子走,等了一會兒聽見停車場鬧哄哄的,他跑去看看,祇見那黑份子倒在血泊中,不知生或死,跟著富商手下來找他對他說:「就因為你是洋人才先給你一個警告。」這下子陰溝裡翻船,他嚇得以後也不敢到馬尼拉去了,經此事後,他對菲律賓恨之入骨。

此種違約事件在無法無天的菲律賓可說是屢見不鮮,某些富商視合約如賤屐,持財勢凌人,當然也非菲律賓才獨有,我有當裝飾生意的朋友在國內也碰上過這種事情,近一千多萬泡了湯,到處楊梅一樣花。

最令人氣憤的是那個少爺總統,談及此慘劇時還難掩笑容,把有外國人在他國土上遇害當是輕鬆平常的一回事,這種冷血不仁表現,令人看了也冒火。

更令人無名火起三千丈的是看見今天報章上的照片,一群菲律賓女生竟拉隊到發生慘劇的地點拍照留念,無視人家慘遭屠殺的傷痛,這到底是什麼國民?

英國已把慘案的過程作為訓練反恐組織的反面教材,香港特區政府把菲律賓列入「黑色旅遊警告」國家,做得正好,這種爛國家不去旅遊也罷了。

由阿奎諾夫人科拉桑率領黃衫軍推翻馬可斯政權,有了民主選舉,已改朝換代多年,但國民的本質仍未變,貪污是維持傳統,在阿奎諾三世這種庸才統治下,看來也改不了多少。

一個生產椰子的國家,國民的頭腦也像老外說的Coconut Head一樣蠢鈍,也是說比例或多或少而已。

(2010年8月25日)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53 「潛夢凶間」的回音


「潛夢凶間」的回音 The Echo from「Inception」

上文已寫了「潛夢凶間」,但尚有餘波蕩漾,總是心癢癢,難以安寢,夢也做不成,就多補一篇,去卻心頭石。

昨夜星期天晚上與石琪及新相識文化界前輩喝咖啡閒聊,論及這部電影,我抒己見,說電影破綻處太多,好看是好看,但覺得是著了導演的道兒,前輩說這既然是拍夢境的,也無謂斤斤計較合不合理了,我聽了覺得也是。

看電影好看就是,而且這部戲是導演基斯杜化路倫搞了一場大型魔術表演,觀眾明知是假的,但也樂意接受,我又何必太執著呢?他是個奇才、是個高手,把電影搞得撲朔迷離,情節豐富絕無僅有,令人看後議論紛紛,沒看過的人也想看看,看過的人也想再看,以求洞悉一連串的謎團,令電影的票房收益更多,已達到拍電影賺了名利的目的,以後他開拍電影也不愁沒人投資了。

兩三年前他執導的「死亡魔法The Prestige」,說的是魔術表演,我對此片十分喜歡,也純粹是我個人喜好,「潛夢凶間」的魔術規模更為宏大,充滿魔幻感,若是這劇本落在庸人手裡,絕對沒法做出這樣的成績來。

拍電影就是要有說故事的本領,高手可以把故事說得娓娓動聽,令聽者摒息聆聽,庸手也可以令全場鴉雀無聲,祇不過大家是進了夢鄉,正如同一材料,落在高低手廚師手裡,烹調出來的味兒也有雲壤之別。

舉個例子說,昨夜找到一張舊年代的日本片光盤來看,片名是「幕末」,原著是司馬遼太郎,導演是伊藤大輔,演員是中村錦之助、吉永小百合、仲代達矢,還有三船敏郎也客串一下,拍的是日本幕府年代浪人阪本龍馬事跡,記得以前篠田正浩也執導過,電視片集也拍過,但落在伊藤大輔手裡卻拍得沉贅悶極,也無批判的藝術性,一開始人物又多,卻又沒突出性格,男人角色都是刮光前額,難以辨認是誰,還像走馬燈的轉來轉去,光是記他們樣子已是頭痛,看了前半部已昏昏欲睡,早已竄進夢鄉裡,想找昔日看過的阪本龍馬版本來探問一下究竟。

電影就是這碼子事情,同一個故事每個導演拍出來也手法迴異。

說回「潛夢凶間」,片中幾段夢境若分拆出來,就像兒童玩的七巧板,再行拼合,可以拼出不同的效果,巧妙就在此,歸根究底,還是創造七巧板的導演基斯杜化路倫智商最高。

若是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屢次進入夢境,以竊取別人內心隱藏住的祕密為業,但每次都被死去的妻子破壞大計,跟他合作的伙伴若是大家能經歷過同一夢境的話,也該知道他毛病「衰」在哪裡,到重回現實世界時會對他加以檢討,務求令他別再犯上這錯誤,若是真的無法消除他的內心魔障,也會先想出防禦對策,這就不致於令大夥在夢境裡喫盡苦頭了,但若是如此,也做不成戲了,或許是另一套情節,也不能把電影拖長至兩個多小時,但可能拍了出來也沒如今的緊湊好看,哪又是另一碼子事情了。

再假設說里安納度到巴黎去找他父親米高堅求助,米高堅推薦一個心理夢境治療師給他,並不是夢境設計師少女愛倫比芝,而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這位女治療師跟他一起進入夢裡,當他再見回亡妻時,女治療師會跟他亡妻大鬥一番,多次他身陷險地時及時把他救出來,結果兩人在夢中共渡患難而產生一段感情,也解決了他的心理問題,哪又如何?

但這樣就顯不出他是個痴心人,也賺不了女性觀眾對他的同情,就是他對亡妻沒忘情,始終不離不棄,他是從一而終這才動人。

夢境既是由潛意識及以前的記憶而生,或許安排他有一個未婚前的女友,因為他未能跟這位女友共偕連理而耿耿於懷,這位前女友就在夢境裡當他被亡妻坑害時出手救他,使他返回現實時要努力找回舊情人,再假設這也有多個可能性,就算是重覓回昔日女友,人家已是他人婦,令他幻夢破滅,在他再進夢境時,他的舊女友才真正是暗裡陷他險境的人,將劇情變得更複雜化,緣起緣滅,也不必執著,里安納度就是不懂得這道理才令他在夢境裡受苦。

也可以像驚險片的拍法,里安納度一直以為亡妻的心障是破壞他竊取人家夢裡意識的障礙物,一直保持這懸念,原來破壞他盜夢者是幾個搭檔其中一個,那破壞者是受了渡邊謙對頭或是富家子誼父湯貝寧加的金錢而行事,到了最後他在夢境裡用反間計把奸細抽出來,把橋段像「扭計骰」的扭幾番,直至完成任務他就可解脫亡妻的心障,活得Happily ever after了。

在此也岔筆一說,上幾星期我去了西安,再度參觀了兵馬俑,在裡頭的博物館,看到一個秦朝的骰子,竟是一個二十四面體,比起現在的六面體複雜得多了,也多了變化,推及想起「潛」片也該如此才變化萬端。

就如前說,這部片就像七巧板,再重組可以有千變萬化,不過這都是我「馬後砲」,說起來我也挺佩服導演的高度智商,還是算他是高手,對他以後的作品也要拭目以待。

(2010年8月23日)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疊影迷情之152 「潛夢凶間」的潛夢者



「潛夢凶間」的潛夢者 The Dream Chaser of「Inception」

終於能騰出三個小時來進戲院裡看了「潛夢凶間Inception」,這部電影很火,在各報章副刊的專欄作家都談論過,人人發表了意見,我沒看過祇有噤若寒蟬,沒權發言,現在才寫,也許人家會說我是拾人牙慧,但有如廚師用同一佐料,各施各法,一樣煮出有特色的菜色來,也不能說是你先煮,後來者就是偷師,同一個題目由不同人寫,亦有不同見解。

在說此片之前,前幾篇文章已略談過夢境,專欄作家陶傑在專欄裡說用莊子夢蝶篇來解釋此片是老套,抱著中國人的舊包袱不放,這點我並不讚同。

遠在二十三年前,1987年已有一齣「Dreamscape魔域煞星」的電影,後來香港拍了中文譯本,是偷橋抄襲,叫『小生夢驚魂』,早已拍過有科學家發明令人能具潛入別人夢境的能力,電影當年是低成本製作,導演是約瑟洛賓Joseph Rubben,他最賣座的電影祇有一部由大口姊茱莉亞羅拔施Julia Roberts演的「與敵同眠Sleeping with the Enemy」,但本片他是拍得不錯。男主角是丹尼斯圭德Dennis Quaid,女主角是姬蒂嘉蕭Kate Capshaw,她拍完此片後才被大導演史提芬史畢堡請了去拍「魔域奇兵Indianna Jones,Part 2–Temple of the Doom」,合演的還有麥仕馮西度Max Von Sydow和基斯杜化龐馬Christopher Plummer。

「魔域煞星」是劇情有紋有路的科幻片,絕不嘩眾取寵,也無什麼特別效果,更遑論是當今的電腦製作視覺特效了,祇是循規蹈矩說一段故事,話說科學家麥士馮西度研究出有些人可以跟別人在短距離的空間裡一同入睡,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夢境中,與別人甚至第三者同經歷一個夢境,更可以在夢境中把別人殺害,而在現實中受害者會在睡夢中疾息而死,男主角丹尼斯圭德就是有這種潛能的青年,他可以隨時在別人夢境裡出入自如。

有陰謀者利用這種潛夢行為去進行謀殺美國總統,正當總統在火車廂內入睡,行弒者潛入了總統的夢境,幸而丹尼斯圭德及時也潛進同一夢境裡,把總統救回來,順道兒纖滅了歹角,令壞人在睡夢中猝死。

「潛能凶間」的潛夢意念跟「魔域煞星」大致相同,不過前者是搞得複雜化,加上電腦特效,情節層層疊疊,搞得觀眾一分了神也追不上劇情,如墜雲霧中。

這有點故弄玄虛了,若細心看,把片中的夢境層次解開,自然貫通全片,無可諱言電影裡的影像確是前所未見,不惜工本,務求令觀眾嘆為觀止。

其實導演已將劇情弄得條理分明,還怕觀眾看不懂而流於過份解說,但由於太賣弄懸念,結果導至尾大不掉,到後來完場時許多地方也不了了之,犯駁也不少,令觀眾滿意的是影像,但卻抱著啞謎未決而離開座位。片中涉及商業鬥爭,兼有連場鎗戰激鬥,又把四維矛盾空間搬進來,更應驗了莊周蝴蝶夢的意念,現實與夢境孰真孰假,使觀眾也弄不清楚,看完了再三推敲,才知上了導演的當。

究竟男主角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是何方神聖?他老是說任務失敗的話他祇會死路一條,究竟操控他的機構是什麼來頭也語焉不詳,日本富商渡邊謙不惜冒險犯難,也要跟他率領那夥人去盜取富家子父親的遺囑,究竟遺囑內容是什麼?

也就是太多連環追擊和鎗戰,分散了劇情,導演也無從解釋,就像一道西餐,裝璜展示Presentation搞得美侖美奐,可是吃起來卻不是味兒。

根據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的著作「被遺忘的語言The Forgotten Language」,此書說的是夢的精神分析,書中提及「夢是一種圖像,一種象徵言語,所有象徵言語皆是共通的。」所以片中說大夥做同一個夢也勉強可以成立,「睡眠和清醒是人生的兩極,清醒時行為受理性所控制,而睡眠卻要抗拒這種功能……. 做夢就是人類潛意識的紓解,亦可說是心理抑鬱的一種發洩。」里安納度就是因妻子為他自殺而內咎,妻子在夢中屢次破壞他們行動就是這種因素。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對夢的本質假設,是認為某些在夢中達到滿足而表現出來的反理性欲望,乃是從我們童年起已根深蒂固潛藏在意識內,並在我們的夢中恢復活動,這也勉強乎合了里安納度在幾層夢境裡的行為。

電影下半段也不難解釋,是夢裡有夢,像個卷心菜,可以一層層的剝開,更可以無限延續下去,就像夢境設計師少女愛倫比芝把里安納度帶往巴黎一道橋上,他們面對兩邊相朝的鏡子,兩個人在鏡子裡是無限的延續,愛倫比芝把鏡子砸破,本來是橋的邊緣,竟變成一條漫長大道,電影下半部那幾個夢是由他們坐在頭等艙內開始,四個夢境由一個衍生第二個,延生下去,幾個夢境的背景也不同,每個夢扣扣相連,全片的意念這處最為高超,也矇閉了知識份子的心智。

里安納度在第三層夢境裡重會亡妻,卻是猶疑不決,想留在夢境裡跟妻子續未了緣,他還是不能拋開心結,幸而在危急關頭能抽身而退,回到第四層夢境的雪地裡,潛夢者把第三層夢境的電梯糟和雪山堡爆破,一起返回現實世界,虧他在夢境中還對愛倫比芝說:「你在現實世界要作出抉擇,但在這裡不用You have to choose in the real world, but not here。」但是當他在夢境裡要作抉擇時卻痛苦萬分。

最後他飄浮到日本海邊,被渡邊謙的手下押走,就是回到開場處,導演表示夢境是循環不息的,究竟他所經歷一切是否全是夢境呢?也是視乎各人自己的解釋了。而他那個能令自己分清楚是夢境還是現實世界的『符號』信物、一個小鐵陀螺就在老態龍鍾的渡邊謙桌上,但符號出現了,他還是在夢境裡嗎?這就是不能讓他分辨出是夢還是真了,何況是觀眾呢?也是導演故弄玄虛的罪証。

猶如在「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一片,主角能處身在七十年前跟女主角發生一段戀情,但他偶爾發現自己有個現代的硬幣,一下子就返回現實世界去了,這就是「潛」片中所說的符號同出一幟,也正是各施各法,各路各菩薩。

若在同一時間大家一起進入夢鄉,是不是以主觀性格較強者為主導呢?他的意識可以蓋過別人,就是由他操控了其他人的潛意識嗎?科學家對此尚無結論,電影是由編導作主,喜歡怎樣就怎樣。

里安納度為了計劃安全,請了夢境設計師愛倫比芝來,但在夢境裡卻屢遭突如其來的打擊和意外,請她一起入夢豈不是多此一舉嗎?這也說不通。

在第一層夢境裡當潛夢者坐的車子從橋上掉下海裡,哪其他幾層夢境也會化為烏有,車子墮海後,富家子與誼父湯貝寧加一起漂游到岸上,其實湯貝寧加祇不過是其中一個潛夢者的化身,但湯貝寧加竟向富子剖白自己是有奪產陰謀,令他明白到夢醒時會加以防範,可是祇要觀眾清醒點也知道那湯貝寧加不過是個替身,若要富家子明白此商業上奪產陰謀又何須勞師動眾,大費周章?若洞悉了導演的手法,導演祇不過弄了一台大型魔術,拆穿了,也不外如是。

夢境就是夢境,不可能發生的事也會發生,也無可解釋,導演基斯杜化路倫把一個個夢境向觀眾展示,無可否認他是個高手,像變幻術的耍出一堆掩眼法,看得觀眾眼花繚亂,給他耍得團團轉,很多情節似是而非,難以令人釋謎,他跟蘇聯大導演安德烈塔可科夫斯基的夢境意念相比,還是人家拍的「星球梭拉里斯」裡的夢境意境較高,略勝多籌,他算得上是聰明絕頂,但既然是混入了殊多戲劇原素,卻難以自圓其說,這也該打了吧。

不過他也拍出了人在夢界裡的無助,噩夢跟現實混淆的可怕性,恰如潘門在宋詞「酒泉子」所云:「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齣戲就算看多次也無從瞭解到編導的心意,就如寓言「國王的新衣」,各有各看法,也無謂改變別人的觀點,編導也玩得過了火,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混淆了,不過電影拍得絕無冷場,震撼場面滿足了視覺的享受,哪又夫復何求呢?

(2010年8月22日)

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51 理性的雄辯之「十二怒漢」


理性的雄辯之「十二怒漢」 The Rational Eloquent:「12 Angry Men」

近日香港的政策訪問調查報告,市民對於法政的信任程度大降,皆因出身於名門家族的醉酒千金小姐掌摑警員竟法官獲得輕判所致,重審也因為檢控官提出的控告不足,又獲輕判了事,繁文縟節的法律實在有隙可乘。

想找回經典的法律片看,「雄才偉略Witness of Prosecution」卻找不著,祇找到薛尼盧密Sidney Lumet於1957年拍的「十二怒漢」來看。

一直沒看過此片,有些人說這片悶出鳥來,也有人說是佳品,各有各說法,就像法庭內控辯雙方,各持己見,終於看了,才領略到高手出招,出手不凡。

多年前看過積林蒙Jack Lemmon重演的「十二怒漢」電視劇,前年又看了俄羅斯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拍的「十二」,各有千秋,俄國片「12」有點拖長及悶,但涉及是烏克蘭的政治謀殺案,意義又深了些。

其實這部舊作應該是舞台劇,如「雄才偉略」一樣,電影完全沒有外景,祇在一個房間內,但薛尼盧密的鏡頭活動流暢,才顯出真功夫。

電影除了亨利方達Henry Fonda外,還有其他演員,像李谷Lee J. Cobb(演過驅魔人The Exorcist的探長) 、積和頓Jack Warden(演過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眾星中其中一角色) 、馬田波森Martin Balsam(演過希治閣的觸目驚心Psycho的探長) 、E. G. 馬素E. G. Marshall(演過超人第二集Superman II的總統) 、羅拔韋伯Robert Webber(此君是電視片集的大配角) ,還有積高曼Jack Klugman(他是由電影妙人妙事The Odd Couple改編為電視片集的兩個主角之一) ,這群配角都成為甚佳的綠葉演員,可惜十二人中祇剩下兩三個仍健在。

法官把一樁子弒父的謀殺案交給這十二人的陪審團,關在房間裡商議判決結果,一開始是十一對一,大夥認定青年嫌疑犯有罪,祇有亨利方達一個力排眾議,指出審案的疑點,游說其他人接納他的觀點,結果如何?誰都猜得著。

已猜到什麼時候完場的電影,我妄稱之為「大俠除八惡」公式電影,就是一個大俠要纖滅八個惡霸,到他殺掉第七個時,已知臨完場時間不遠矣,要看的祇是大俠纖霸的過程,職業編劇家也有公式可循,先把正義凜然的主角置之於劣境,就是看主角如何反彈,觀眾看的是主角經歷的過程,就在那兒落筆,看細節怎樣鋪排,就視乎編導的功力高低。

主角亨利方達認為把青年草率從事定了罪,判了死刑,就是斷送一條生命,他的主觀很強,也要別人接納他的見解,憑三寸不爛之舌逐一分析証人口供和疑點,正如片中半場時那個跟他對著幹,老是跟他唱反調的李谷對E.G. 馬素說:「這高個子就是想我們認同他的觀點。」當天是天氣酷熱,十二個人困在房間內,熱得汗流浹背,唯一的電風扇又不能動,熬得人人煩躁,與俄羅斯片「12」把陪審團困在室內運動場,空間是比較寬闊得多,這部原作編劇維真奴羅斯Rignald Rose寫的是十二個人在有限空間裡表露出每個人的人性,要細嚼才領會真味。

一件懸案,除了在法庭上控辯雙方針鋒相對外,還要提出理據的支持,「十二怒漢」是把針鋒相對的場合改在小房間裡,亨利方達的責任是推翻眾人的觀點和偏見,有時候我們對某件事開始存疑,為了對自己釋疑,自會產生一套解釋了疑問的答案,而對這個主觀推測衍生的定斷答案深信不疑,但若是別人提出的見解是針對我們心裡答案的弱點,我們會開始反思,會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念,一下子會認同客觀的見解,編劇就是寫出這種情況。

也要視乎個人的立場是否堅定,像一直堅持認為青年兇手罪有應得的李谷,把亨利方達的見解一一否決,但原來他對兒子是有分歧,形成了他的固執和偏見,最後他整個人由兇巴巴至陷於崩潰,同意了認同年青人無罪的眾議。

法律建於情理,由此尋求出公義,要抽絲剝繭仔細尋出每個小處的破綻,絕不能因為了個人的直覺而影響了客觀性的判斷。

適逢昨夜8月19日香港明珠台播映了「法妻The Good Wife」,美國的電視片也不是集集精彩,這片集一開始是十二個陪審員,進入一個房間內商議一件高校學生的鎗殺案,我一看也詫異有這麼巧嗎?我正在寫十二怒漢,而片集正是借用這橋段,看下去,果然跟十二怒漢的情節有頗多雷同之處,若不是看了這經典片,倒覺得片集拍得精彩,但Copy Cat始終是Copy Cat,影響了我對這片集的觀感,也是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嘛,抄襲是無分中外的。

同樣是十二個陪審員當初祇有少數認為女生兇手是無罪,所不同的是片集以法庭辯護戲為主,不斷剪接了法庭戲和調查案件的戲,再加上幾個主角的情感戲,其他枝節甚多,沒有原作那樣集中和較單調的舞台劇場化,畢竟是電視片,若像原作一樣,恐怕觀眾會悶得喊苦,也抄襲了兇器殺人的高度疑點,後來大家公認兇嫌是該無罪,片集裡是法官偏袒控方,對辯方律師團諸多留難,後來是辯方律師與主控官達成協議,要女疑兇認罪獲輕判十年牢獄,結果陪審團的意見和爭論也份屬多餘,最後一個鏡頭是推向垃圾箱內,有陪審團投票的小紙張,全寫上「無辜」兩個字,最後的判決不管如何也有很多人為因素影響了公義性。

「十二怒漢」還有一點突出之處是十二人從沒提及姓名,祇是以各人坐的位置而定名為「幾號先生」,到了結束時,亨利方達走出法院前才有另一位陪審員問他名字,他說:「我叫戴維斯。」電影此時打出「完場」的字,餘味無窮。

這部經典片已翻拍過一次,若沒看過原作又怎能比較誰是高低呢?「不見黃河不知源頭」,所以說看多了經典片就知道源自何處了。

(2010年8月20日)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50 災難中的天使

災難中的天使 Angels in the Natural Calamity

近年來中國天災頻生,最令人痛心的天災地帶都在偏遠地區,天災的成因是人為做成的惡果,中國農村的高速發展,茫顧後果,密集興建發電站,不斷改變自然環境,結果導至災難接二連三,令貧窮的老百姓深受其害。

天氣異乎尋常的變異,皆因地球的環境受到污染所致,乾旱天氣與連場暴雨分佈不均,葡萄牙和俄羅斯的連場大火災難,做成空氣污染源,甘肅省舟曲縣的泥石流令整個地區淹沒,千多人喪失生命,哀鴻遍野,令人目睹無不傷心悲慟。

從今天早上的電視新聞報導片中,看見舟曲縣一群喪失親人的女子,把傷痛鎖在心坎裡,面帶愁容的去幫助其他受到災害的人,化悲憤為力量,這群芳華正茂的少女發揮出高尚的人性,真是女中豪傑,令人敬仰。

這群少女都是有諸內而形諸外,雖然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輪廓也不突出,但她們有高貴的品質,細看之下才感到她們的美貌,是要用心去察看才能見得著,她們比許多粉飾過度,矯揉造作的女明星漂亮得多了。

在無情冷漠的世界裡,正是需要有這些天使出現,來為世界點綴一下。

曾有人說過,這個世界不能說是沒有基督教所說的天使,其實天使就活在我們周邊,那些擁有捨己為人精神,具偉大愛心的人就是人間中的天使。

可惜這些正面的新聞報導祇是曇花一現,沒有更深刻的專題報導廣泛宣揚,今日的中國大陸人人自私自利,為求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一個世博展覽會暴露了幾許中國人醜劣性格的一面,這種面臨逆境而盡力為人的事跡,其實比中國館內的「清明上河圖」電腦動畫更來得珍貴、更值得保存、更有價值、更能喚醒被「冷血症狀群」僵化了的中國人心靈。

善不推廣,捨而不用乃是暴殄天物,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幾許同樣身陷苦況仍努力救人的事跡,如今已被人淡忘了,那些奮不顧身的勇士,那些在危困中施予援手的平民,完全無私地救助比己更苦難的陌生人性命,何等令人敬仰。

捫心自問,非到此境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如此,就是面臨飢荒,若自己擁有一個麵包,會分給別人吃嗎?這要到那種困境才能考驗出人性的高貴,但拜託這種困境誰也不想遇上。

正如耶穌曾對著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此段源自馬可福音第13章41 - 44節。

在貧困中助人比富者捐出部份金錢,意義來得更深遠。

我不會拿電影中的捨己救人片段來說,電影裡的感人情節雖然好比肥皂泡,但也有激奮人心教育意義,不能否定其功效,潛研默化也能喚醒冷卻了的心。

曾有一個在大陸當義務社會工作者對我說過一段經歷,他到村鎮的貧民窟裡探訪一個破落戶,房子又破又爛,面臨清拆的命運,住在裏頭的老婆婆跟在工廠裡打工的孫女兒相依為命,她的兒子跟媳婦已先後離世,剩下一個女兒交她撫養,她孫女兒沒機會多唸點書,十多歲已出來大城市謀生,把她從農村裡接出來同住,當夜社工朋友見她孫女兒下班回來,外帶了一個炒飯給她吃,但她把炒飯用破盤子盛載一半,另一半留在泡泡膠飯盒裡,她叫孫女兒把飯盒拿給隔兩三家的婦人吃,她說那家婦人剛生了孩子,要多吃點好的東西才有奶水餵孩子,孫女兒本來不肯聽她吩咐,但她堅持要這樣做,孫女兒終於拗不過她出去了,社工朋友見她祇把炒飯吃了兩三口,再用另一個破盤子蓋著,說是省下來留作孫女兒明天上班前的早餐,她說在城裡才吃得到米飯已感到很幸福了,在農村裡吃的祇是粗麥麵,她捨不得吃,把她認為好的東西與人分享,社工朋友看了感動不已。

在困境中仍不忘助人,這老婆婆也有天使般心腸,不管她滿面是皺巴巴的苦難歲月痕跡,她高貴的人性令人見她一面也難忘,內在美比外表更能永遠保存。

也就是有這些擁有偉大胸襟的一群存在,中國才有希望,不管國家怎樣日趨強盛,中國人內裡修維更為重要。

人間就是需要這群具有可貴人性的天使。

(2010年8月17日)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49 如果生命能重演一次


如果生命能重演一次 If Life have the Second Chance

上文「從時空到時間」談及穿越時空,有點意猶未盡,若是人能返回過去,糾正過去所犯的錯誤,像拍電影有重演一次Take Two的機會,哪多好,這種機會誰都想擁有吧,人誰無過,做錯了事總會檢討,隨後懊悔接踵而來,肩膊會以後揹著壓得透不過氣的內咎,老是想有機會減卻或消除這種抑壓令自己好過些,除非是那些根本不曾會檢討自己過錯的人,那又當別論。

事情若是牽涉兩個人的關係惡化,會變得複雜,千絲萬縷,事情發生時可能因為風頭火勢,各持己見,總是覺得對方不是,但每件事情都有兩種看法,對方也可能認為錯不在己,過了一段時期再冷靜下來,再能細心分析事情本末,後悔之心猶然而生了,覺得當時自己不能控制情緒實在有錯,若是將事情重演一次,自己可能不會犯同樣的錯失?是否如此?我對此也有所保留。

譬如說一位手握千萬軍隊生命的將領,在跟對手在戰場上對決時,每個決策也不容錯失,若是再給戰敗者一個機會,歷史是否可以改寫?

假若說有個這樣天馬行空的故事,祇是我杜撰而已,並不是什麼小說或電影劇本,如要改寫成為個人作品,也希望作者知會一聲,版權乃我所有,總要尊重先想出點子的人吧。

故事是說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後當天黃昏,他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他獨自坐在帳蓬裡,整個人垮了,就在此時,一個穿著奇異衣服的人在他面前出現,也不知道此人怎會衝過重重衛士可以闖進來,拿破崙當時也不相信此怪人有此能力能扭轉局面,但怪人在他面前露了一手幻術,他在無計可施下也得相信了怪人,倏忽間天雲變色,陰霾一去,天色放晴,回復了滑鐵盧戰役當天早上,拿破崙已洞悉失敗之因,遣兵調將去包截英國威靈頓的輕騎兵隊,滿以為可以獲勝,在此有多種因素令他依然敗陣,一、是他麾下的將領在短兵相接時竟見形勢不對,片刻違抗了命令,結果又是再逢慘挫。二、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威靈頓的輕騎兵隊是兵來將擋,還是擊敗了法國騎兵隊,歷史還是故我。

再給拿破崙重演第三次Take Three的機會,也是想當然矣,讓他真的能扭轉戰局逆境,運籌為幄,打敗了威靈頓,能復辟帝位,得勝後他躊躇滿志,覺得此怪人比自己厲害,留不得也,否則心中有荊刺,寢食難安,就命令手下暗殺此人,結果事敗,這個有改變時空能力的怪人又怎會如此罷休呢?怪人再令戰局保持原狀,令他再嚐敗績教訓,歷史仍照同樣的軌跡走,一切如常。

這個幻想故事有點「迷離境界Twilight Zone」片集的味道,無可諱言我受此電視片集影響甚深,這故事該由魔幻之王史提芬京Stephen King娓娓道來,我不敢掠美,要算是能逆轉時空,讓當事者能重演一次,恐怕是基於很多因素,天時、地利和人為,仍改變不了事實,後果依然如前,有如一個演技蹩腳的演員就是在大師導演指導下,演上十遍百遍也演不出導演的要求來。

一件事情的發生可以衍生出多種情況,通常我們看一本書、一齣戲或許會有自己的見解,為什麼作者會這樣寫法,何不這樣寫呢?但照個人心目中的改寫是否更理想?也是見仁見智,出來的效果也未必比原作好。

很多電影,導演會因應每個不同地方的觀眾口味拍出不同的版本和結局,觀眾可能在某些文化封閉的國家看的版本與自由社會地區的有所分別,就如港產片,為了適應大陸的政治文化檢查,往往有中港兩個不同電影版本。

生命是沒可能「重演一次」,若有機會讓人重來一次也未必是好事,西諺有云:「Let by gone be by gone讓過去的過去」,既然發生了,懊悔也要安然接受了。

(2010年8月16日)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48 由時間到時空


圖為核子航空母艦歷險記的宣傳海報

由時間到時空 From Time to Time

少年時看過一則短篇小說,令我記憶猶深,至今難忘。

故事說在10世紀時期的英國,臨海地區的漁民從海裡撈起了一個來歷不明的男人,他身無寸縷,滿長滿流膿的瘡癬,皮膚炙傷,披頭散髮,說古裡古怪的言語,發生此件事件,漁民把他送往倫敦,讓當時最先進的醫生為他檢查身體,但也無法找出他的病因,英國人就把他囚在古堡的黑牢裡,每天供他三餐就算了事,他用鐵湯匙在牢裡的石牆上天天刻上古靈精怪的符號。十數天後的一個晚上,他嚎啕一聲,倒下死了,獄卒為怕他可能是疫病者,連夜把他屍體火化。

直至20世紀,古堡囚牢開放,有個考古學者根據文獻紀錄進入黑牢內研究當年冤獄歷史,看見牆上刻了的密麻麻符號文字,大吃一驚,立刻拓印,再找專家來看,才知道那是日本文字。寫的是被囚那人的自白書。

原來那個被囚的怪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廣島居民,他在1945年7月從軍隊退役回家,到了8月6日早上,他還未起床,倏忽聽見隆然巨響,跟著天旋地轉,不知何事,他醒過來已身在古代英國的海上飄浮,渾身痛不可忍,身心交煎熬,他將古怪經歷用鐵湯匙刻在石牆上,原來他是當夜廣島原爆的犧牲者,一枚原子彈把他送往超越時空的10世紀英國,令他不單是身處異地,還身處在不同時空,兼妻離子散,就算不是受了幅射破壞身體組織,內心粉碎也令他痛不欲生了。

作者是以第一人身以報告文學式寫法,說自己是個考古學家。

一開始他就說自己到了英國的漁村,尋找10世紀時期的謠傳記錄有關一些怪物從天降下的根源和真確性,當時謠傳有很幾具人類性別器官,但面目殘破不似人形的怪物,有的肌肉像枯布一般易脆,露出骨骼來,隨著暴雨降下,祇有一個僥倖仍有生命。作者是先進入黑牢考古,才根據蛛絲馬跡再到漁村調查,把所有調查資料湊合起來寫成小說。這短篇小說的反戰意識很強,而我看的是翻譯本,已是60年代初年看的舊藍皮書雜誌,當年越戰尚未如火如荼,他已有如此反戰思維,可說是反戰先軀份子。

小說寫得言之鑿鑿,令人讀後毛骨悚然,猶感自然界之神祕莫測,穿越時空之奧祕,剛巧8月9日從新聞報導中看見日本首相在廣島主持原爆和平紀念儀式,不禁想起這篇小說,兼是前文談及夢境,這個受害者就是在睡醒過來時才是噩夢的開始。

穿越時光是科學家的夢想,也是科幻小說的好題材,有許多這種題材的科幻小說及電影將時空對掉,寫成主角經歷兩段不同年代及時間的旅程,會有因與果的關連,現代人若能回到過去,若是知悉過去的歷史,甚至可以將歷史改變過來,

在1966年有套電視片集「時光隧道The Time Tunnel」,我在七十年代重播時才有機會看,是套短命片集,大概祇拍了兩季,並非粗製濫造的片集,可能是製作費太高,收視率太低,成了反比才輟拍,況且當年的電視觀眾對時光旅遊的興趣不高,科學不像如今的發達,旅行探險最遠之處不外是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這也令我想到拍電影電視甚至寫作也要適逢其時,走在時代前頭也不一定成為時代先驅,有可能變成炮灰,這套片集我也不是全部看過了,由兩位英俊小生占士達倫James Darren 和羅拔高勃Robert Colbert扮演兩名科學家,穿越時光隧道探險。

兩位科學家屢次都是穿過時光隧道到歷史上發生大戰事之前夕,也要身陷戰陣險境,但都是因為陰錯陽差,沒法制止戰事發生,命運早已注定,改也改不了。

曾看過有一集是他們到了希臘的特洛城Troy,卻是阻撓不了特洛城的淪亡,也記不起來他們有跟傾國傾城的海倫碰過面,而海倫有沒有心儀兩個帥哥?不過「木馬屠城」祇不過是荷馬作的虛構傳奇詩,考古學家已証實那祇是以訛傳訛的傳說。

至於片集裡那台時光隧道機器是碩大無朋,藏在美國西部地區的地底數百尺下面,實驗室裡的電腦足有兩三米高,製作人也沒料到過幾十年後已有掌上電腦了。

有關時間空間的轉移的電影,咱們出洋大導演吳宇森也拍過,不過不值一談,祇是借題發揮他的拿手好戲鎗戰場面,少不了群鴿飛天的戲,看了也忘了,值得一說的是1980年、距今足有三十年的那部「核子航空母艦歷險記The Final Countdown」。

電影並非A級大製作,但勝在題材新穎,曾在短短短幾年間再重映,由此可知其可觀性甚高。

故事是說1980年,美國記者馬田辛Martin Sheen受一個富豪占士法蘭天奴James Farantino與妻子嘉芙蓮露絲Katharine Rose聘請,跟隨核子航空母艦尼米玆號USS Nimitz CVN 88開往夏威夷群島作軍事巡邏採訪,艦長是老卻、卻德格拉斯Dirk Douplas,大副是個年青伙子占士法蘭天奴,艦艇開到夏威夷海岸時遇上一鼓古怪而強大的旋流,令艦上所有導航儀器都失靈,旋流過後,一切回復風平浪靜,並無異樣,驀地上空有二戰時期的日本轟炸機隊飛過,艦上的海軍還以為是在拍戰爭片,後遭戰機用實彈攻擊,才知道艦艇剛才是穿過時光隧道到了1941年的日本偷襲珍珠港那一天。

核子航空母艦以現代武器及噴射戰鬥機迎擊,打落了幾部日本戰機,而海上剛巧有艘遊艇,大副占士不顧一切去營救遊艇上的一對父女,女兒就是嘉芙蓮露絲,後來遊艇遭擊沉,嘉芙蓮的參議員父親也遇害了。

占士對嘉芙蓮由憐生愛,決定陪伴她,航空母艦正想開往珍珠港,但此時一鼓神祕旋流又至,艦艇穿過旋渦又返回現代去。到艦艇開回美國本土時,馬田辛下船,富翁夫婦來接船,他才知道這對夫婦就是當年的年青大副和參議員的女兒。

這就是時光隧道做成的因與果,又玄又奇妙,電影導演是當泰萊Don Taylor,把故事說得流暢,緊湊,我祇是當年看過一次也記憶猶深。

至於日本片「戰國自衛隊」,也是說日本的自衛隊穿越時空,到了德川家康朝代,參予關原之役,自衛隊以新式武器對抗武士刀、矛戟和箭,結果不但勝不了,還全軍覆沒,戰敗之因不是在於武器強弱,而是不夠人家的計謀和耍奸詐手段。

日本也曾有套電視片集如美國電視片集「迷離境界The Twilight Zone」一樣,是折子戲形式的故事,看過太久了也忘掉片集名字,說的是德川家康的幕府時代,著名「忠臣藏」的故事,七十多名武士要為受含冤切腹身亡的主人報仇雪恨,全部人計謀去刺殺對頭人一家,然後集體切腹謝罪,怎料一部未來世界的手提電話穿越時空,到了那個時代,被對頭人的一名窩囊廢手下撿到,初時他也不知道怎樣用那新型的手機,電話響聲也嚇了他一跳,手機傳來教他怎樣用,他學會了用,跟未來的人通上電話,對方告訴他要阻止七十多武士刺殺他主子的陰謀,但是最後他還是搞蹋了事情,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陰錯陽差,歷史還是改不了。

最後一個鏡頭是拍回現代,原來有個龐大機構是專門把手機傳送到不同的歷史年代空間去,有幾百人在跟過去年代的人通訊,試圖主使當年的人改變歷史,有一個通訊員還跟拿破崙的手下通電話,光憑通電話能改變歷史,太誇張了吧。

當然有關時空轉的電影和電視絕對不止這些,要數說就要長篇大論了,不說活動影像的,曾經看過「重金屬Heavy Metal」這本科幻連環圖,初期有一個小短篇也頗有趣,話說巴黎某條街上有家鐘錶店,有些人進去過出來時會精神失常,有顧客向警方報案,但說得荒誕不經,兩名警探去調查,他們進了店後見並無任何特別,但老店主叮囑他們別碰店內一個古董鐘,愈是這樣說他們偏要去碰,結果是一碰出事,他們竟在閃刻間發現自己處身在非洲原始部落,而那些包圍著他們的土人都是巨人,他們變得身型細小,有如處身於大人國裡,兩人就是那些巨大土人的小玩偶,正是「不聽老人言,禍難在眼前」,真的是咎由自取。

也許穿越時空旅程已祕密研究成功,但試問讀者一個簡單問題,若是有機會讓你去一趟這樣的旅遊,你會去嗎?你問我嗎?現在,我會毫不遲疑的答………. 。

但還是保持一點個人私隱好,將來的事誰能知道呢?昨天跟過去的事就由它過去吧,反正悲哀過也快樂過,就算能返回過去,把某些不如意事情能改變過來哪又如何?嚐過了快樂的日子,就算是重現一次也未必是當年那種味道,也就算了吧。

(2010年8月11日)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47 夢裏不知身是客


夢裏不知身是客 Lost in Dream

最近上映的「潛能凶間Inception」氣勢如虹,無論港美都有極佳的票房紀錄,我仍沒看,因上周末與朋友去了西安看「長恨歌」大型表演,騰不出時間來看。

電腦上有盜版的免費電影可看,但我也不會看,因為若這樣看這部鏡頭及氣勢不凡的電影就像吃麥當勞「巨無霸」的麵包屑,嚐不出真正味道。

昨夜姪兒打電話來閒談,論及這部電影,他說電影是好看,不過有些地方搞得令人複雜,艱澀難明,這就有點故弄玄虛了,導演基斯杜化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一向風格是喜歡賣弄意識流,情節對掉,像他的前作「凶心人Memento」,把一個失憶殺手所遭遇的事攪得縱橫交錯,令觀眾如霧裡看花,看後要思考組織過才明白劇情,但他非套套電影如是,我對他的「死亡魔法Prestige」倒是喜愛,儘管有人說這部片劇情犯駁不通,但我覺得他正正經經說故事還是個老練熟手。

沒看過他這部新作祇好留待日後再說,不過我聽姪兒說「潛能凶間」是涉及夢境的,剛巧最近看了一部由祖特羅Jude Law和黑人演暴君亞敏獲奧斯卡最佳配角獎的科達韋德克Forest Whitaker合演的「再生人Repo Men」,也是夢境題材。

有關這部新片「再生人」,說之前,先提及三十年前一部「迷離境界The Twilight Zone」的片集其中一集,該集很短,祇有十多分鐘,開始時是一個家庭在風景優美的郊外草原上野餐,環境恬靜安詳,女主角看見穿白衣的一對子女在追逐嬉戲,旁邊的男人穿上白如雪的衣服,溫柔體貼,幸福得像身處天堂,她閉上眼睛去享受,驟然,她感到天旋地轉,鏡頭搖晃,電視屏幕上出現黑白條紋和雪花,觀眾還以為是接收的天線有問題,霎時間,鏡頭是一片邋里邋遢的地方,與剛才景物成極大的對比,有人在大叫大嚷說試驗品的腦電波出了問題,祇見女主角手腳被鎖著,貼著又濕又髒的牆壁上,不斷的顫抖,幾個穿著淡褐色制服的人趕過來,為被鎖著女主角的頭盔整頓一番,鏡頭一轉,女主角又回到剛才野餐的美麗環境中,原來她是在做夢,究竟她的夢境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迷離境界」片集經常給人帶來意外驚喜,水準甚高,這片集正有莊子「齊物論之夢蝶」境界,『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若是夢栩栩如生,人是沒能力知道自己在做夢。在1641年,哲學家笛卡爾在「形上學的沉思Meditation on First Philosophy」中也有相似論點,認為人是通過意識來感知世界,世上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面世界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虛假。

還記得有部蘇聯的舊作,由大師導演安德烈塔可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作品「星球梭拉里斯Solaris」,也是拍攝人的腦海夢幻與真實,難分是夢是真?比「潛能凶間」早了三十八年(1972年的出品),令人思考的意境極深,雖然此片擺不脫蘇聯片一貫的長篇大論,但並不是悶藝片,一開始是男主角在鄉間閒逛,看見水中的藻草類飄動,如幻如真,跟著他返回家中,看了錄像,闡述太空人被盤問在星球梭拉里斯的遭遇,所見的景物似假若真,令人迷惘。

梭拉里斯星球上似是一片汪洋,蘇聯的宇航員到了那裡設立了研究站去探索,但離奇事件接踵而來,三名宇航員中一名耐不住自殺了,其餘兩名的行為也異乎尋常,男主角認為是某種情況導至人會精神分裂令宇航員身亡,跟著他發現星球上的水就是人類大腦的物質,會影響到宇航員的心理狀況,人的潛意識會因內疚而產生困擾,形成生理上的束縛,不能自拔,極其痛苦,延誤終生。

男主角在宇航研究站中看到自己昔日的女友,因他負心導至女友自殺,後來他又見女友復生,不能辨別真幻,到片子終結時男主角又像返回家鄉,看見一堆草藻在水中飄浮,猶如電影開頭時一樣,前後呼應,大師就是大師,手法奇高。

究竟整部過程是男主角在宇航站的幻夢還是真正經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就像看一幅抽象畫,人人感覺不一,視乎人的生命歷程影響到思維。

夢境的詮釋就是如斯奧妙,想是正如「潛能凶間」有吸引人之處。

我在80年代在香港的藝術中心「壽臣劇院」,通過「第一映室」的會籍才能看到,初看時已驚為天”片”,雖然是抓不住大部份英文字幕,但至今仍留部份記憶,現在找到光盤,但要洗滌雜念,培養心情才會仔細重嚐。

這部片曾經由美國導演史提芬蘇格堡Steven Soderbergh,「盜寶群雄Ocean’s Eleven」的導演在2000年重拍,由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主演,但美式烹調俄羅斯菜卻是難吃極了,流於形而下,不好看,還是原作原汁原味好得多了。

該說到由〝M〞字額的祖特羅主演那部「再生人」,這部片遲遲還沒上映必然有因,就是劇情雜亂無章,說不好看嘛,也不是,拍得也算情節緊湊,有刺激性,聽說劇本改了又改才拍。電影是說未來世界人類體內壞死器官可以貸款來更換,但器官移植公司的條件極為苛刻,一旦未能如期付款,就要勞動兩位一黑一白男主角扮演的「收器官員」出動,去生宰借用者取回器官循環再用,倒算是夠環保,但犯駁得很,未來世界若是連人造器官也要以此種方式應用,真箇後果堪虞,編劇是妙想得天馬行空,卻駕馭不住野馬,飛到了無邊際。

一直拍下去是祖特羅的器官殺手厭倦了如此生涯,害得妻離子散,他跟黑個子科達韋德克自小是同學,大家肝膽相照,某次他出勤時遇上意外,要動手術換過人造心臟才能存活,從此欠下巨款,他又無力償還欠債,逼得逃亡,遇上一個同病相憐的女子,兩人做了逃命鴛鴦,器官移植公司派了黑個子來追殺他們,後來兩雄碰頭,他打垮了黑個子,再潛入公司大肆破壞,引起連場激戰。

在危急關頭他有黑個子拔刀相助,終於他能把公司電腦內兩個人的欠款紀錄刪除掉,這對同命情侶逃到南美洲享福去也。

電影壞在結尾,這對男女躺在沙灘上曬日光浴享受人生,黑個子也來了,遞給他一杯凍飲,看他寫的「器官移植」回憶錄,猝忽黑個子不見了,鏡頭一接,竟是他與女友同被黑個子宰掉,正臨垂死邊緣,究竟是他的夢還是現實的事?沒想到結尾才來一套夢蝶篇,把前面的情節推個骨牌效應,全塌了,真的令人驚岔不已。這部片拍得黑白雙雄是義氣男兒,雖然祖特羅自少被黑個子欺侮,但黑個子經常照顧他,為他出生入死,沒料到結局卻不是那回事,看深點意義就是往往人以為是真的但實在是虛幻,黑個子的忠義性格祇不過是他一廂情願做夢而已。

一年前看過一部逃獄片,恕我連片名也不想記起,是英國片,到結局幾個逃犯都能逃出黑牢,但原來祇是夢境。

關於做夢的電影何其多,五十年前有部由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鍾活華Joan Woodward夫婦檔合演的「The Prize」,(恕我忘了中文正式譯名,五月份石琪曾在友人汪海珊面前答應過把她搜集的所有西片官方譯名電傳給我,但至今仍是渺茫,人腦哪記得那麼多?) ,那部是驚險間諜片,說保羅紐曼到斯德哥爾摩領諾貝爾獎,竟遇上蘇聯間諜殺人綁架事件,他當然是逢凶化吉,最後原來是他的一場夢,這也好,當年陷於美蘇冷戰時代,美國電影裡往往醜化敵國,把所有事都推說是南柯一夢,這就卸掉被北極熊非議了。

看電影就像導演跟觀眾奕棋,互相鬥智,看誰智力高,一個劇本落在高手大師手裡,可以翻雲覆雨,像玩「扭計骰」般千變萬化,做出不同的花樣來,足已令觀眾口服心服,太陽底下無新事,就是瞧聰明編導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在此把有關做夢的電影選了出來談,現代科技能把一切匪夷所思的幻想化為影像,已是真假難分,不過電影向來是看一場夢境,記得我曾寫過一部仿「迷離境界」片集的『A』貨片集嗎?片集的主持人有句話說:「快樂之百份之九十八是虛假,祇有百份之二是真實。」人生裡會遭遇許多真亦假時假亦真的事,很多事情都當不了真,倒不如把一切視作一場夢,「夢裏不知身是客」,人生又何必執著呢?

(2010年8月10日)

2010年8月9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46 先說羅衣後說人


圖為穿西裝的最佳榜樣加利格蘭Cary Grant

先說羅衣後說人 Dress To Talk About

記得八十年代lum中國開放初期,我跟太太及岳母回鄉探親,先取道經過上海,某天大清早坐旅遊車經過黃浦江大穚,祇見密麻麻灰茫茫的一遍,那就是上海市民踩腳踏車上班,人人穿的衣服都是灰或藍綻色,構成一幅淡色的壯觀圖。該次冬季旅遊由南到北,無論在街上或是公眾場所,所見的中國老百姓都是穿解放裝,千篇一律,有如制服。當時我是穿全白色的棉襖獵裝,走在路上惹人注目。

近幾年再去國內幾個大城市,老百姓已穿得比香港甚至歐美人更花俏了。

上兩個星期,我和太太往澳門威尼斯人大飯店小住兩天,到澳門絕不能戀棧賭場,普通人絕不是大賭場的對手,也要聽從賭王告誡:「小賭怡情」,我們去逛威尼斯人和四季大飯店的名店街,看到裡頭的品牌服裝店顧客都是大陸同胞,他們出手闊綽,也不多細心挑選,名店街上拿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我們進店內逛,看見打了折扣的衣服價錢牌後也不敢多摸一下。

今非昔比,中國經濟起飛,飆衝得比火箭還快,香港人花費祇能望其項背。

以前在歐洲逛名店,售貨員一見我們是黃皮膚,馬上呲牙露齒對我們說句日本話,現在進去已改變言語,說句發音不正確的普通話:「你好。」我們中國人消費力已蓋過日本人了。

我也曾在文章中說過,穿衣服不一定要品牌,祇要穿得好看、穿得舒服就行。有些人就算是穿上品牌貨也不外如是,廣東人有句戲謔話說「著起龍袍都唔似太子(穿上龍袍也不像皇帝)」就是這意思,西諺也有這句話:「The hoodlum dress up does not makes him a king」穿衣服也是個人喜歡,各隨尊便,別要穿得一定漂亮整齊才出門,這祇是視乎各人性格,喜歡穿啥也不由別人來管。

當然穿衣服也得注重場合,記得好久以前才子黃霑說過最喜歡是周潤發,因為他出席大場面必穿得得體,絕不會像其他明星穿牛仔褲登場,當年他不過祇是一個電視台演員,他就是尊重場合,見微顯著他是為人做事認真。我有一個朋友平常穿得邋里邋遢,不多注重儀表,某天他要出席好友的婚宴,他竟穿上新西裝,結領帶,真的苦煞了他,到吃酒席時,他已脫下外衣,酒過三巡,他的領帶早已除下,連襯衣也脫掉,祇剩下內衣,到酒席散時不見他出來,原來他要溜到洗手間再整裝出來跟主人家握手道別,出了酒家,他又打回原形把襯衣脫掉,那管夜涼如水,寧可回復真我本色,他可說是尊重朋友不惜折騰自己。

但是先敬羅衣後敬人的觀念仍存在,以貌取人,絕不能以人的外貌判斷別人,但世俗的觀念改不了。

以前我為五星級大飯店服務,某天我穿方便服在大飯店上洗手間,其實我身上的方便服絕對不是便宜貨色,以為穿得整齊、乾淨就行,但那個看管洗手間的工人對我報以白眼說:「喂,這裡的洗手間不是給你這種人隨便用的。」我聽了有點氣,覺得他是「看人低」,但再深想一層,覺得他祇是盡忠職守,萬一有高層進來看見有閒雜人等用這高貴的便溺所,他也難免受責,後來我一直改穿西裝,再次在洗手間看見他,他認不出我,祇認服裝,對我恭敬有加了。

當然穿上西裝也不一定穿得好看,人的氣質才配得上衣服,有時候在電視裡看見許多富賈在開公司股票上市儀式時,一看就瞧得出他們身上穿的是「亞曼尼」萬多元的西裝,但仍發揮不出那種豪華氣派,這就穿垮了衣服。

我多年前也喜歡穿西裝,打蝴蝶結,香港現時的特首曾蔭權還沒像現在天天在電視上有高頻度露面率,後來他當上英政府的財政司,見他的面多了,自始我馬上不再打蝴蝶結了,祇是覺得若打不出氣派來倒不如不打。

打領帶也有許多方式,我以前聽過一位洋人朋友說過:「我不相信打賓信領帶結的男人,認為他們是性格固執。」他這樣說何不又是性格執著呢?

將衣服穿得好看的男明星多的是,從此可見出他們的品味,以前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還是當「ER急症室」片集一個角色時,已有影評人說他此人必成大器,因為當年穿潮流沒領的襯衣沒有任何男士穿得比他好看。

數以前穿衣服有品味的影星有大衛尼雲,加利格蘭Cary Grant,尤其是後者,直到老時穿西裝仍是風度翩翩,也就像一瓶醇酒,懂得欣賞的人才會被他迷醉。

年青時我曾在葉公超陽明山的住所裡獃過幾天作客,他見我是外表精明,談得來就對我滔滔不絕說他的往事,但沒論政治,他說他以前在英國生活時到倫敦的龐德街Bond Street訂做西裝,他才說明要光顧,裁縫師先叫他走幾步看看,清楚明瞭他走路的姿勢,記錄下來,才讓他選擇衣料,十幾天後他去試身,衣服還沒完全完成,裁縫師又請他走幾步,先為他修改一點,才再聽他意見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想要如何修改,裁縫師未必一定接納他的意見,大家有商有量,裁縫師會說出自己的專業意見供客人參考,大家同意下才歸納最後的共識才作修改,他說英國人做衣服就是如廝認真,手工也是一流的,現今可能這些龐德街的服裝店也許仍能維持傳統,英國人對維持傳統是特別專業的。

歐洲各國的西裝各有風格,也各領風騷,如今是義大利西裝做工最精美。

也是見仁見智,每個穿西裝的人對所喜愛穿的牌子也情有獨鍾,有些人是天生衣架子,穿什麼也有派頭,也有看頭,相由心生,一個性格良好的人自會產生吸引人的魅力,就算穿什麼也好看,否則一個庸俗詭詐之輩,蛇頭蟑目,任憑長得身型怎樣魁梧,就是穿上品牌昂貴如鍍金的衣服,也像是偷來或是借來的,一個人還是先自身修維,不是修身,由內至外,才是吸引人之處。

上文「假牙的笑料」中略提及過在某五星級飯店洗手間門外,我被兩名富人貼身保鑣誤認身份的事,十多年前,我公司被人在夜間潛入爆竊,那夜盜肯定是個雅賊,或是我仇家,連夜在我公司內影印了三百張影印紙,也不知他影印了什麼,他又佻皮,把鞋印印在牆上,像向我表示他會飛簷走壁,此乃題外話,待日後有機會再說,我報了警,警方來調查,又請我到警局錄口供,我就跟那位便服刑警到警局去,到了警局,我大模大樣的進去,門口守衛的警察向我立正敬禮,跟著我聽見後面傳來咆哮聲,我回頭一看,原來隨我後面的刑警卻被站崗的警察盤問他身份,他罵那警察是「有眼不辨人」,他氣惱的是竟讓我大搖大擺的進去,而他卻被阻撓,雙方身份對換才是,就是我穿整套西裝,那位警察大概以為我是高級警務人員,不敢攔阻我,這又是人家先認衣服不認人的例子。

人醜人美,順眼就好,衣服貴與便宜,穿得舒服就好。

(2010年8月9日)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45 正義與公義

正義與公義 The Chivalrous and the Justice

今天早上看到一段電視新聞片,中國某地一位公交車的司機看見三名流氓青年在搶劫一個女子,他見義勇為拿棒子去趕走幾個慘綠少年去救那女子,但沒有人相助,結果連他拿著的棒子也被流氓搶去,把車窗也砸破了,光天化日下強搶婦女已是無法無天,妄顧法紀,旁觀者卻祇是袖手旁觀,在大陸這情況是見怪不怪,可見中國人也實在是太冷漠了。

難得就是有仗義之輩,無助婦孺在劣境中也有人幫一把,才顯得人間有情,更顯出人性的高貴。

反觀近日香港那段法官輕判屢次酗酒犯事、掌摑執法人員的富家女,首席法官之姪女,她已是第三次犯案,因為家族顯刻,而身為法官竟官官相護,漠視正義,飽學之仕也比不上一個小小司機,這就成了極大的對比和諷刺了。

公義似乎在共產黨統治的地方是近乎絕跡,不說遠,說近的,大陸和香港都一樣。正義和仗義是近乎同義詞,雖然稀少,但在尋常家卻仍可找得著。

「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話還沒絕跡,這樣人間才存有一點點希望。

就是許多飽讀詩書之輩,滿口仁義道德,但另一面卻是比不上屠狗之輩,我遇見也有不少,十根指頭也不夠數,不少是出名文人雅士,寫的文章及作品堂而皇之,但私下卻是另一種性格,令我走了眼兼失望竟有友如此。也有是出身名門的朋友,品性德行可說是有辱家門,令我真的懷疑他們是有沒有家教,或是遺傳所至?其父母是否也是說一套、做一套?

掌摑警員的女子獲輕判後已引起社會公憤,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犯,自持是每次都是輕判了事更助長了她的囂張氣燄,卻又是她偏遇上畏首畏尾的法官,見她是同業的姪女,自會賣個人情,開此先例以後有人犯案也會依樣畫葫蘆了。

正義之心並非與生俱來,有可能是後天培育,讀過具正義感的文章或受人感染才有,人就像一塊布,泡在水裡看能汲收多少。一樣米養百樣人,西方諺語也有說:「All bread is not baked in one oven(所有的麵包不是出自一個烤爐) 」,其意相若,許多時兄弟倆也不是同樣有正義感,正如「有鬍子就是男人,但並非所有男人都是濃鬚粗髭。」,看的是本身修維。

日前有新聞報導說:基於香港的新中學體制,取消會考制度,祇重學科,不少補習學校改為正式學府,有教育人士出來評論,此類新型學校豈可跟傳統學校相比?因為正式學校有早會,目的是培育學子的品德行為,若撇除了這些,祇重書本上的知識,就是近乎功利主義,但求收獲不問基礎的修維,將來的社會精英總會有點缺陷吧。香港已是功利主義為先,父母祇想子女他日成才,謀得豐薪高職,其他的品行算了吧。

如今社會已是金錢掛帥,社會愈是發達,人們追求生活物質的需求更是熱熾,人的價值觀是用財富來衡量,求財變得不擇手段,道德崩潰,公義和正義逐漸變得一文不值。

並非悲觀,愈是如此,公義之心自會逐漸消失枯萎,再不復見,可能真的是「禮失求諸野」,祇有星斗小民才擁有高尚的人格。

(2010年8月5日)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44 假牙的笑料

假牙的笑料 Funny Talk about the Gold-Capped Teeth

(溫馨提示:本文有頗多不雅之處,倘若讀者閱讀本文引至不安,在此致歉,請予多多包涵)

上周五7月30日有則花邊新聞,說及倫敦拍賣行將邱吉爾的金假牙拿出來拍賣,真的是嗚呼哀哉,一代名首相及偉人的「身外物」竟被後代拿來賺一筆,也真的正如廣東人說的「牙齒可以當金駛」了。

禿筆一岔,也要解釋「牙齒當金駛」這句話,以免非粵語系同胞不懂,如今廣州「撐」廣東話的運動如火如荼,近年來那些當官的都患上「群體愚昧綜合症」,傳染性甚速,現正在廣東一帶廣傳,多人染疾,難以藥救,而且潛伏性強,殊多人也不知已罹疾,廣東高官想把廣州的粵語電視節目改為普通話,激起廣州人民公憤,要知道不斷打壓會像星星之火愈撳愈燒得火旺,後果堪虞。又如香港特區之「禁煙辦」,餿主意想出凡出入香港特區祇能帶十九根香煙,而一包香煙有20根,其中一根要填表格報稅,否則會重罰一百萬,簡直荒天下之大謬,香港靠大陸同胞之「自由行」打救經濟多年,難道每個有煙癮的大陸同胞也要檄重稅才能入境嗎?這豈不是形同打劫嗎?若吸煙者抽慣那牌子的香煙在香港沒得出售的話,是不是不能來港呢?又比方說有些並不富裕的大陸煙民同胞是不是要禁止他們入境呢?是不是要像美國慎防恐怖份子一樣,每個入境者都要徹底搜查所有行李,嚴防有漏報稅的香煙呢?這擾民政策虧由那群高薪厚祿的大官爺想出來,而由立法局那群染疾的議員一致通過。該說回那句話吧,牙齒當金駛,意思直說是牙齒可以當金子一樣作流通貨幣,「駛」是使用之意,意謂人的話是一言九鼎。

在此也別借題發揮了,免得像「侏羅紀公園」那電影,由一個爬蟲化石的單細分裂竟可製造出一條碩大無朋的恐龍來,還是言歸正傳吧,想起有關假牙的笑料倒也不少,就讓我一一道來吧。

看過一部義大利片,其中一段是一個風度翩翩的中年富商去泡妞,而那位性感女子因為他出手闊綽,兼相貌堂堂,一頓燭光晚飯後,談妥了條件,她束手就擒,大家闢室尋歡,雙方肉帛相見時,男的才原形畢露,先脫下假髮,女的已感後悔,問他:「你身上還有沒有其他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呢?」男的答道:「有。」跟著他把假牙剝脫,放在床頭櫃的水杯裡,他頓然啥風度也煙消雲散掉,女的叫他先進衛生間洗個澡,他當然從命,把錢包和衣物都帶進裡頭,怎料女的馬上穿回衣服,還一手攫奪了水杯裡的假牙,離開後再致電給他,說擁有他的假牙,向他勒索巨款,他拿著電話筒,坐在床沿,表情是哭笑不得,祇好照付贖金。

有朋友對我說的一件好萊塢的軼事,真假有待商榷,說一名影迷用盡千方百計潛入他的偶像女星家裡,躲在女星寢室的床底下,想偷窺冶艷的女星更衣,他終於得償所願,女星回來脫光衣服,他看得血脈賁張,正想衝出去不顧一切對女星施暴,就在這時女星脫掉假髮,原來她是牛山濯濯,床底下的男人已消卻一半慾念,跟著她卸妝,已變得截然是兩個人,要命的是她脫下假牙,放在水杯裡泡著,她的年紀看來比他奶奶還老,這下子嚇得他不禁大叫出來,女星轉過頭去,發現了不速之客,馬上在梳妝臺抽屜裡拿出一挺手鎗,喝令他爬出來,他站起來高舉雙手道出自己是她影迷,說:「我雖然知道了你的祕密,但我保証不會對外說一句,請饒我一命吧。」女星猶疑片刻,想到也無須殺生吧,她說:「你哪麼傾情於我,既然你來了我也不想你空手而回。」她另一隻手舉起假牙泡著水的杯子:「你就乾掉這杯水吧。」男人祇好苦喪著臉照做如夷,那杯水雖然沒有毒藥,但自始他受了心理影響,一輩子也對女性不存興趣了,真的慘透。

這故事有點禪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有點聊齋意境,更難得的是還有警世意義,別千辛萬苦去偷看偶像的真面目,許多時會令人幻夢戳破。

扯到影星這方面,以前聽說過香港某大電影公司專拍一系列的古裝情色片,有一次拍一場男女出浴古裝戲,兩位主角光脫脫的泡在裝滿水的木桶裡,突然那肉彈女星大嚷被人非禮,對導演申訴男角在水裡上下其手,有不規矩動作,不照劇本去做,意圖不軌,導演馬上喊停,男角仍繼續摸索,還大聲叫道:「誰說我想佔這便宜貨的便宜?我祇不過是假牙掉在水裡要找回來罷了。」

記得看過一部美國電視片,女主角的女兒開生日會,她的奶奶送來一個親手做的奶油蛋糕給孫女兒,大家吃得開心,她問她奶奶說:「蛋糕上的花紋弄得很漂亮,你有那花紋的模子嗎?」老太太點點頭,把假牙脫下來說:「就是這個。」

西部經典片「七俠蕩寇誌The Magnificent Seven」,那扮演墨西哥土匪首領的伊拉和域Eli Wallach為了做型更維肖維妙,把前面的門牙套上金假牙,也不是導演要求他這樣做,他可說是真的有敬業精神,值得所有演員學習。

好,該到笑話時段了,有一間大機構請了新人來接替快退休的老職員,在交接其間新人比利要天天聽老人家說接手的事,他看見老人家案頭有個玻璃瓶裝著花生米,他嘴饞,問老人家可不可以吃,老人家說:「難得有人喜歡吃,隨便吃吧。」於是比利把整瓶花生米吃光了,還舔舔嘴巴說好吃,到老人家離開那天,比利問道:「到底你的花生米在哪裡買的?滋味無窮呢。」老人家把假牙脫出來說:「就是因為我有假牙,嚼了花生米的屑令我牙肉痠痛,所以我祇能舔掉裹著花生米的巧克力,把花生米拋掉有點可惜嘛,所以吐了出來放在玻璃瓶內。」

第二個笑話是一對老夫婦到了麥當勞,祇買了一份餐,他們坐下來,老先生先吃,老太太光看著猛吞唾液,坐在他們對面的一位青年人看了,於心不忍,向他們說:「一份套餐也不貴,倒不如我買另外一份給老太太吃吧。」老太太猛是搖頭說謝了:「我要等他先吃,他吃完了才到我吃。」青年人又問:「何不把麵包撕開一半,大家同時可以一起吃嘛。」老太太說:「因為我們是共用一副假牙。」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對老伴能如此分甘同味確是難得,但可別羨慕他們,到那種掉光了牙齒的日子卻要共用一件輔助器,可說是笑不出來。

另一個笑話也是兩個老人家,不過是數十年相交的好友,兩人知道時日無多,決定結伴到妓院裡去風流快活,兩個活寶貝到了妓院,喚了老鴇母來,向她提出來此處的需求,剛巧那夜妓院生意挺火,騰不出兩個美女甚至不是美女來接待兩老,鴇母心生一計,看見兩個老頭兒人又老,眼又矇,耳又聾,決定瞞天過海,把他們的棺材金也斬一截,她帶他們各自進房,房間內的床上早已各放了一個吹氣的「橡皮娃娃」,實行濫竽充數,還要肉金先付。祇是片刻光景,兩個老頭偷偷摸摸的溜了出來,第一個老頭說:「糟糕,我房間裡的美女可能看見了我,嚇得翹了辮子,怎樣推她也不能動。」另一個老頭兒說:「我比你更慘,進了房間看見一個裸女,我啥話不說,馬上脫掉衣服,吻她、一時忍禁不住要噬咬她,豈料一咬下去,她撒了個屁,身體像裝上噴射器,颼的一聲,從窗口躍到樓下去,最害事的是她連我的牙齒也一併帶走了。」

一對結婚數十年的夫婦,在慶祝周年紀念燭光晚餐時,老先生有點難於啟口的對老妻說:「我們已渡過多少歲月,今晚上我想你破例為我「口交」一次,此算是我畢生唯一的要求。」老太太含羞答答地點頭,到了房間,關了燈,老先生躺在床上等了好久,打過幾遍睏仍不見老伴出來,他靜悄悄地起床踮起腳跟,到衛生間去看看到底老伴發生了什麼事,才進去看見老伴左手叉腰,右手指著盥洗盆上放著假牙的杯子罵道:「我有牙齒幾十年,他也不准我享受這玩意,直到我牙齒掉光了,我才不甘心讓你這副才跟我十年多的東西來享受這種樂趣呢。」

一個中年人到安老院去探望他母親,看見母親這天嚼東西特別費勁吃力,假牙在口腔裡像鬆脫了,他問母親是不是牙床又縮萎了,母親瞪他一眼道:「昨夜我跟院友大口姑婆打牌,我抓到她作弊,她硬說沒有,一直賴皮,所以我今天偷了她的假牙放在口裡,讓她找不著假牙來嚼餐食。」兒子又問:「哪大口姑婆在哪裡呢?」老太婆指向飯廳的另一角,兒子看見母親所指的老婦也在嚼食,他走過去,向那位大口姑婆問道:「老太太你的假牙是不是不見了呢?」大口姑婆開心的對他呲牙笑道:「不錯,我今天的假牙是不見了,但上天眷顧我,給我找到另一副假牙,剛巧我牙肉收縮了,合用得很,我才不會把它吐出來呢。」

這位人兄的娘可說是損人不利己卻反而幫了別人,這笑話也具教育性。

我以前的公司租用一個地下單位闢作工場,後面是後院,用來存放雜物,從搬進去一直是雜物堆陳,我也懶得去看免得看了心煩,某天下午,該幢四層高房子的二樓女房東叩門來找我,我問她找我什麼事?她神色慌忙的說要到我公司的後院去看看,我也因為心虛而神色慌張了,以為後院有了耗子爬到樓上去,她堅持一定要去看看,我拗不過她,祇好硬著頭皮打開通往後院的門,她衝出去,見她抬頭兩眼反白,跟著往樓上用吳儂軟語叫嚷:「弗找到,沒了,沒了。」二樓有個老頭子從後窗伸出頭來指揮幾句,我問這位上海女士究竟找啥東西?她一臉怒容說:「哪死相吃過下午茶要漱口,結果一吐,把假牙也吐了出來。」我心裡氣極,怎可以把我公司後院當是垃圾場,刷牙漱口就順道兒吐下來呢?真的是咎由自取,活該、活該。

一年後我們要搬公司,老人家的假牙也沒見得著,我倒是想開開眼界。

許多戴假牙的老人家有個不良習慣,每次吃完東西後一定要沖洗假牙,我某次去參加某五星級大飯店的朋友婚宴,吃完了飯要上洗手間,但門外有兩名穿黑色西裝制服的保鏢守著,閒人不得進去,我憋不住了,怎也要硬闖進去,也許兩名保鏢以為我是警務人員(這也鬧過同樣誤會的笑話,也許日後有機會再說),他們讓我進去了,我進入後見敞大的洗手間內並沒有其他人,祇有一個富商在盥洗盆沖洗他的嚼食工具,我祇能裝作「眼不見為淨」,各家自掃門前雪算了。

倒胃口的笑話說得多了,連自己的胃口也賠上去,也倒是活該、活該。

(2010年8月3日)

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43 輕談動漫文化

輕談動漫文化 A Light Touch of the Comic & Cartoon Culture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是一連五天的香港動漫節開幕,在新聞片中看見一大群年青人在會場的會展中心外頭露宿街頭,通宵達旦,但求最先進入會場,能搶購到限量版動漫人物造型紀念品,不過有些人卻是用來拍賣謀利。

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樑,寢食俱廢,不計艱辛務求達到目的,這種精神確是令人另眼相看,祈望他們這種精神別祇是投放在追尋心頭好和崇拜偶像方面吧。

動漫是時代文化,好多人對漫畫及漫畫書嗤之以鼻,冠以「小人書」、「連環圖」、「公仔書」及「成年人幼稚心態讀物」等等貶稱,認為不能列入為文化類。

也許他們把文化的定義詮釋是應該有內涵、具發人深省的思想、有藝術性、有高尚的品味,但動漫作品沒有,動漫的祖宗是帶政治性和諷刺時弊的漫畫,作品直接說出作者表達的意思,直接了當,無須看的人要動腦筋去思考,在維多利亞時期,有些英國政客利用漫畫家畫出銅版漫畫來醜化政敵,後來才衍生出幽默漫畫,(但幽默漫畫也分高低,況且有些人幽默感像受潮汐影響,「水」準是時而潮漲、時而潮退,可惜大部份時間是潮退,祇會產生一堆低俗漫畫)其後再有具故事性的連環圖漫畫,才繁殖了動畫,連環圖借助了動畫就更為直接,在電視及銀幕上廣傳,汲納更多的擁護者。在此並非專文探討動漫文化,祇是粗談淺說。

不過也別瞧扁漫畫(Cartoon) 及連環圖(Comic) 這類文化,兩者也不乏精采作品,也不是我以前唸中學時靠畫漫畫賺零用錢,供我「副學」是探索電影,(不能說是研究電影,研究是要具學術性的,要深入鑽研一部戲的內涵,我祇是剝開皮層舔一下,算是品嚐過了。) 並非因為我曾經是從業員,所以對漫畫推崇備至。有許多連環圖具有深刻意義,不比任何文學差,當然這也視乎作者的內涵而定。

就拿漫畫文化較強盛的日本來說,日本的漫畫品種繁多,除了兒童動漫如Q太郎、叮噹這些能啟發兒童思維的作品外,更有青少年連環圖,還分專供男女性閱讀的,甚至是成人動漫,較有深度和思想性的,等而下之是情色的連環圖。

也因為各類漫畫都有讀者群,商業社會定律是「有求必有供」,所以形成動漫的市場龐大,許多成人漫畫會重金聘請職業作家撰稿編劇,務求增加可讀性。

在日本的地下鐵車廂內往往可見不少乘客手執一本,乘車時閱讀完了就棄之如賤屐,待檢垃圾的收集起來當舊書賣,賺點小錢,促進經濟循環。

成名的作家如東野圭吾也曾當過漫畫的編劇,小飛俠的漫畫作者手塚治蟲原是習醫的,他作品也多類化,以前最著名的武俠漫畫編劇是小池一雄,他和漫畫家小島剛夕最佳搭檔,他倆編的漫畫書不少已拍成電影,最著名的莫如是「斬虎屠龍劍」,拍了幾十部電影和電視片集,份屬佳作的漫畫連環圖還有「人間交叉點」及「社長島耕作」的作者弘兼憲史,編繪也由他一手包辦。出色的作品有如文學作品,而且電影感很重,也不勝枚舉,若要數下去恐怕又是論文一篇了。

美國的動漫文化也不遑多讓,雖然格局沒有日本的創作性高,而流於俗套,動漫主角多是鋤強扶弱、維護正義的大英雄,這又與他們的民族性有關,美國人一向以當國際警察為己任,從動漫文化也可知悉美國人的單純品性。

幾乎全部美國的漫畫連環圖主角都搬上了銀幕或電視屏,從超人Superman到義勇群英G.I. Joe,每個主角都是捍衛國家的英雄,近乎千篇一律。

至於歐洲那邊,英國似乎沒有世界聞名的動漫主角,英國人比較沉實,文化比美國人有深度,以前英國最暢銷的消閒雜誌是「笨拙Punch」,裏頭有些漫畫,大部份是諷刺時弊,文章較多,都是英式幽默,苦澀而帶甘。

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時卻注重漫畫市場,比利時的漫畫印刷精美,硬裝封面,每本一個故事,較著名的是林丁丁,主角是個少年跟一條狗,有不少環遊世界各地的探險歷險故事,風靡全球,在各國也有譯本,近年聞說大導演史畢堡買下版權,要拍成電影,但祇聞腳步聲卻不見有人來,在比利時到處也可見用漫畫作指示牌。

西班牙也是藝術之都,也有不少畫工精緻的漫畫及連環圖,我也在西班牙旅遊時買過幾本,但祇可觀賞不可細昧內容,因為那些漫畫書的文字雙方也無緣認識,但從一些「無字漫畫」中也可看出西班牙人的幽默水準也挺高。

說到義大利,這國家我遊歷過不少地方,每次去都有買些漫畫書回來,都是漫畫雜誌居多,論畫功比不上西班牙和法國,而且是情色漫畫,畫的女性都比男性漂亮,沒收藏價值,如今也找不著一本出來,可能被公司的伙計拿去收藏了。

法國的漫畫應該是冠於歐洲,畢竟是藝術之都,人材甚多,有一年我在巴黎剛巧遇上漫畫書展,端的是琳瑯滿目,很多精品,但都是硬封面精裝版,價錢昂貴,連稅金一本要幾百塊港幣,我那次祇是看而不買,還有作者當場示範,令我眼界大開,不過在巴黎的聖米高有很多舊書書店,價錢便宜,但也要港幣兩百多塊一本,我也買了幾本,雖然也不懂看法文,但看精美畫功已經足夠。

聞名世界的是「阿達力Asterix」和「幸運祖Lucky Luke」,阿達力是古代高盧人對抗侵佔法國領土的英雄,幾位主角性格鮮明,而凱撒大帝就是丑角,拍過電影也拍過動畫片集,近年來阿倫狄龍常扮演這套漫畫片電影的凱撒大帝角色,美艷天后蒙麗嘉貝魯奇也演過一部,她扮演埃及妖后,大鼻子情聖謝拉狄柏杜經常演高盧人的大塊頭奧比力,這本漫畫畫功出色,兼情節幽默。這幾本漫畫書我在以前也談過,不再重述了,對,還有小孩喜歡的「藍精靈」也是法國出品。

法國的「重金屬Heavy Metal」漫畫連環圖雜誌是上佳的刊物,題材是科幻神怪,以前出版時祇以地下雜誌形式經營,後來愈做愈多高手出招,內容是充滿幻想,相當有哲理,有不少極精彩的短篇故事,日後一定拿出來談談。

香港的漫畫連環圖,我以前是追看過馬榮成的「中華英雄」,又因是虎頭蛇尾性格所致,追看了一年多,有幾次沒買後來也放棄了,不過他的畫功真的有水準,香港也有不少漫畫家的畫功是我深感佩服的,稱得上是國際級。

例如劉雲傑的「百份百感覺」也是高手之作,水準頗高,他能取得日本漫畫界的巨獎確是實至名歸。

也該略談談中國大陸和台灣省,我也有很多大陸八十年代前的小人書,方塊的,有成語和革命歷史故事,也有些是連環圖雜誌,畫工都比現在大陸出版的高,但現在這些畫家的作品都難找得著了,而且是工筆繪畫法居多。台灣的漫畫界,恕我是孤陋寡聞,我祇知道一個鄭問,一個蔡志忠,前者是連環圖畫高手,後者是畫幽默漫畫,還有一個有詩人意境的幾米,至於朱德庸,我純粹是個人意見,對他作品不太感興趣。

某次我到深圳參觀一家大規模的印刷廠,大型印刷機正印著台灣的漫畫連環圖書「烏龍院」,我對此書絕無絲毫好感,曾經買過一本來仔細看,但看了一半已交給「回收處」留待循環再造了,那天印刷廠的主管對我說:「這次烏龍院祇印了二十萬本,比上週少印了幾萬本。」我聽了也瞠目咋舌,一本書管他題材低俗,祇要創作者走運就行,有沒有真才實料還屬其次,就是爬格子動物(以前寫稿是用筆寫在原稿紙上故有這謔稱) 也得由命運帶著走,不由自己,正如我剛說過某些漫畫作者創作靈感有如潮汐,水退居多,但讀者受落就行,令人羨慕不來。

還有很多關於漫畫書的話要說也要暫時打住了,也是老規矩話一句:「留待下回分解吧。」

(2010年8月1日)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42 南非點滴的記憶

圖為「Shout at the Devil」的宣傳海報

南非點滴的記憶 Every Drop about the South Africa

上文談及關於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民權領袖曼德拉的兩部電影,寫的時候不免想起了南非,一時手癢,想寫一下南非給我的感覺,反正文章必涉及電影,又是隨筆,像跟朋友閒聊,就寫下來吧。

我是在94年與太座及岳母參加旅行團到過南非,距今已有十多年了,還在開普敦跟我一位英國裔南非出生長大的老朋友見面,以前他在香港某大飯店工作時已跟我因生意而認識,成為知己,及後他返回出生地工作,還當上了一間大飯店的總經理,那夜他還請我們吃南非色彩的葡國菜,他說南非以前也被葡萄牙人佔領過,那種葡國菜跟澳門的正宗葡國菜味道又有不同,我亦到過葡萄牙里斯本,也認識葡國血統的澳門朋友,一如「馬交Macau」朋友說,正宗的葡國菜味道很濃,過鹹,他說的沒錯,在澳門的葡國菜已是改良過,減少撒鹽煮菜,適合中國人口味,那夜我們在角城吃的葡國菜是燉豬腿、非洲雞、烤魚,覺得好吃是因為香料醃的食料很香,味道早已忘卻,但祇記得是香、好吃而已。

當夜我們還喝了南非釀製的柚子酒,很甜,易入口,就是這樣才誘人多喝,也就容易醉了,這種白酒加冰塊或冰了更好喝,以前他在香港時,某日下午,陽光瀉地,我和那南非朋友坐在大飯店的咖啡座裡,他推薦我喝,我們是一黃一白,膚色國籍有異,大家對著窗外的維多利亞港,喝酒聊天,這次真的是「酒逢知己」,我喝多了,到離去時還腳步飄浮,後來大家各散東西,再難逢這樣在一個懶洋洋的下午把酒言歡了,朋友能開心相聚的日子真的要珍惜。

晚飯後,他帶我們三人去看南非最大的IMAX電影院,銀幕真的比我在美國幾個州市看過的IMAX更大,放映的是南非的風景及飛禽走獸紀錄片,影片拍得極美,令我嘆為觀止,我岳母老人家至今仍津津樂道是這輩子沒見過如此壯觀的奇景。

那次南非之旅在「迷城皇宮Lost City Palace」大飯店住過兩天,房間豪華寬闊,相信很多人也住過,不多說了,不過日後我到廣州番禺住過「長隆」大飯店,簡直是迷城皇宮的A貨(仿冒品) ,中國大陸是A貨專家,大至飯店也有。

該次旅行倒不是像如今鬧得翻天覆地的零團費問題,但導遊到每一處會帶團友到土產店去購物,是傳統經營方法和指定動作,既不能癈止就該想出新點子來改變方針吧。我們的導遊先帶大隊去嚼南非鮑魚和魚翅午膳,那頓飯是海鮮餐,兼有龍蝦和牡蠣,膽固醇頗高,若是現在要吃也要三思然後舉箸,祇記得枉有材料,烹廚卻是一般,吃過了,導遊在車上才開始向我們推銷,他鼓其如簧之舌說南非的粵菜廚子不行,徒浪費了食材,然後介紹烹調鮑魚和魚翅的方法,說得頭頭是道,跟著慫恿女團友回家試試,此時人人都蠢蠢欲動,繼而他開始派發烹調方法的影印本,稍後才開始推銷,之後下一站是去購買乾貨鮑魚。

導遊的高招數還沒耍出呢,當我們到了售賣乾貨海產的店,在進店之前他還說若是團友覺得價錢不值的話,可以不在此店購買,絕不強逼大家一定要買到貨物。

大夥人進了店,看見別的香港旅行團買得性起,但我們的導遊穿梭團友之間,還說要看清楚貨色才買,見他是一臉誠懇為團友著想,總有人當自己是天天吃慣鮑魚,以專家自居,也買了幾斤,然後大家登車,此時導遊才說他可以拿到比那店更好的貨色賣給團友,而且更為便宜,經他這樣說就算是不想買的也搶著向他下訂單了,第二天,他跟司機像當苦力的把幾十包鮑魚扛到旅遊車上,見他收錢時禁不住喜形於色,也知道他有大收獲了,我們買下的鮑魚祇是比乾貨店的略大點兒而已,價錢也不見得是特別便宜,拆開包裹紙,發現那乾貨店的標誌,還不是那間店的貨色,但他這樣的心理策略已成功了,而且旅遊完結,大家對他不免有額外打賞。

就瞧他略費點心思已令「一家便宜幾家著」,皆大歡喜,所以說凡做任何事前先有點計劃,則事半功倍,當今的零團費導遊應該向他借鏡才是。

當年已是曼德拉當政,我們沿途上看到不少貧民窟,有一次在公路上還有一群貧民向我們的車子投石塊,所以我對南非的治安一向沒好感,事隔多年,現在舉行了世界盃,治安也沒多少改善過,精神領袖曼德拉已九十多歲了,萬一他去世後我恐怕南非的政局有變,若是走向羅德西亞及其餘非洲國家那些統治者獨攬大權,不顧民生疾苦的舊路,那就糟殃了,在這屆世界盃看見那南非總統,覺得他有非洲暴君亞敏的影子多於曼德拉的氣魄,這不能令人不擔心的。

有幾個早年移民到南非的朋友近年也賣出在當地的產業轉回來定居,聽他們說南非的治安失衡,生命財產都沒有保障。

我最初對南非的印象是在剛唸中學時,有比我高班的朋友說看了「吾國吾民Cry My Beloved Country」這本指定課外讀物後深受感動,小說是寫一位「蘇魯族」的牧師的經歷,但令我遺憾的事直至現在我也沒細心閱讀過這本鉅著。

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蘇魯族Zulu」這個名詞,過了幾年有一部「戰血染征袍Zulu」的電影,由米高堅Michael Caine主演,說維多利亞女皇時代,一隊數百人的英國軍跟成千上萬的蘇魯族土人決戰,結果是全軍覆沒,兩方互相屠殺戰鬥激烈,當年我看見銀幕上的土人排山倒海的衝向勢單力薄的英軍,不禁產生鋤強扶弱之感,覺得土人實在太可怕了,間接受了電影蒙閉了。

當年還沒知道事情該由兩面來看,其實以英軍當年的槍炮也屠殺了不少用原始武器的土著,再說是英國人侵佔了人家國土,人家祇不過是為反抗外敵入侵而戰。

後來我又看了「血色黎明The Zulu Dawn」這部電影,演員有畢蘭加士打、比得奧圖Peter O’Ottle、和演過年青邱吉爾的西門活Simon Wood及許多英國綠葉演員,闡述了這場戰事皆因比得奧圖演的將軍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漠視了蘇魯族人也會用兵,也不理部下勸告,他把軍力分散,被土人逐一擊破,導至慘敗,做成了對英國沉重的打擊,戲不大好看,但總算有點意義,沒看過的不看也沒多大損失。

南非曾由荷蘭人最先開發,後來英國人來了,兩個白種民族因瓜分人家國土分贓不均而戰,這是殖民主義時期的悲哀,正如日俄戰爭在中國領土上開戰。

也曾讀過史詩式作家占士米契納James Michener的巨著「神約The Covenant」,寫的是南非黑人與白人的歷史虛構小說,氣勢磅礡,跨越數百年,涉及幾個家族奮鬥史,小說的電影感很強,要拍祇能拍成電視劇,但好像至今也沒拍過,若是拍了,不管拍得怎樣也值得一看,占士米契納是個高手,他敘事功力不容置疑,客觀地批判種族歧視,當年他的書在八十年代出版後還被南非白人政府禁售。

另外一個南非籍的小說家是韋伯史密夫Wilbur Smith,他寫的多是流行驚險小說,極具娛樂性,很多也拍成電影,最有名的是「Shout at the Devil」,中文譯名已記不起來,有羅渣摩亞Roger Moore與李馬榮Lee Marvin合演,還有美艷的巴巴拉柏金斯演李馬榮的女兒,乃是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兩名江湖客對抗在南非德軍的故事,是大片製作,最令人難忘的是一場戲是兩人拳拳到肉的拼擊,打得兩敗俱傷。

憶起二十多年前,我跟在各大飯店做事的老外過來甚密,他們有不少是南非籍的,但又分布耳人和英國人,雖然他們在異地工作,兩種人是口和心不和,布耳人是荷蘭裔,對種族歧視較深,有一個布耳人對我開玩笑說:「你看黑人在體育方面的爆炸力很強,田徑都是他們強項,但他們甚少在游泳方面取勝,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答不上,待他開盅答道:「因為他們是巧克力,要知道巧克力掉在水裡會融化的。」這是戲謔玩笑,但可見也有點刻薄了。

訴說我對南非的印象,拉拉扯扯竟又寫上三千字,要踩剎車掣了,有許多關於南非籍朋友的往事也不再贅述了,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談吧。

(2010年7月30日)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41 曼德拉萬歲!


曼德拉萬歲! Viva Mandela!

上文說及台灣的國民黨曾以高壓手段對付台獨份子,這是事實,昔日國民黨為怕重蹈覆轍,難忘失去整個中國大陸的教訓,對付異見份子確是有點偏激,也無可否認,當年外省人實在是比台灣本省人覺得有點優越感。

正如那部包裝漂亮的台獨宣傳片中那位知識份子黃教授所說:「以少數人管治大多數人你說公平嗎?」但當年不祇是台灣有這種情況,非洲大部份國土也是由少數白種人統治,後來才逐一解放,南非差不多是最後歸還黑人統治的國家。

今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南非舉行,有一段新聞花絮訪問一個南非的白種國民,他說:「你能想像南非在十多年前還爆發內戰,但現在已經統一,種族和諧共處,還能辦起世界觸目的世界盃足球賽,多令南非人感到驕傲呵。」

別管這次世界盃足球賽是否選址適合,南非的治安之劣舉世聞名,黑人哪貨真無假的黑幫,夠膽子大白天公然闖入五星級飯店搶劫記者,這也是事實。

南非能有今天,全因黑人經過漫長的鬥爭,不少革命者犧牲了性命,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才能把那條革命之路一寸一艱辛的築成,也幸而有智者曼德拉,他付出了多少歲月,終於讓良知未泯的白人將政權歸還給黑人。

一早已擁有「再見曼德拉Goodbye Bafana」這張光盤,一直擱置一旁,看戲總要「看」心情,〔南非的世界盃已完了,由於這屆世界盃足球賽要付錢才有得看,這樣有違我的原則,不是因為付錢值不值得的問題,你「香港有線電視」要付錢才准看,我就偏不看,那容許轉播的三場決戰我也不看一眼,寧可看免費的世界盃花絮,聽一夥人胡謅,跟普通大眾同樂,我是消極的抗議。〕也看過奇連伊士活導演的「不敗雄心Invictus」多時了,也是有關曼德拉的劇情片,想寫觀後感也好久了,但一直想看了「再見曼德拉」這張光盤才一併寫,拖延時日,總找不到心情來看,結果連「不敗雄心」那部片的印象逐漸消逝,才立定心找來看。

故事開始是在Robben羅賓島,此乃南非白人統治時期一個囚禁黑人危險政治犯的孤島,主角是個白人中級獄卒,他因懂得南非薩荷撒Xhosa土語,而有機會接觸曼德拉,由憎恨黑人革命份子到同情他們。白人男主角是演過「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約瑟夫費恩斯Joseph Fiennes,演曼德拉的是「24」片集裡演過美國總統的丹尼斯希士伯Dennis Haysbert,還有「新木馬屠城記Troy」演絕世艷后海倫的戴安克魯格Diane Kurger演約瑟夫費恩斯的妻子。

戲是平穩地說述一段經歷,一個人根深蒂固的信念如何改變過來。

主角約瑟夫費恩斯是個平凡人,身為獄卒,是他畢生事業,就算是兒子長大,子乘父業也是當個獄卒,因為他懂得南非土話才被重用,職責是每半年一次當局准許重犯曼德拉妻子探獄時監視及聆聽雙方的對話,在半小時內若有暗中傳遞地下組織的訊息,馬上取消雙方用電話交談,其餘時間是檢查一切來往信件,最可笑的是有一個黑人政治犯收到家書,攤開來是一張被刀片割得支離破碎的紙。

他日久在監牢裡工作,本來認定黑人是低等動物,但有一次他和年幼的子女到城裡渡假,他們目睹白人警察用棒子狠擊一個帶著襁褓嬰孩的母親,把婦女打倒,令嬰孩摔在路旁,他女兒看得呆楞了,自始影響了他對黑白分歧的觀念。

人是有一點兒良心未泯才是珍貴,自始他暗裡研讀曼德拉的自由宣言,才發覺到曼德拉是個眼光闊大的人,他開始犯禁也幫忙曼德拉。

有幾場戲是他旁觀白人獄卒用嚴刑逼害黑人囚犯,甚至在暴雨中令黑人脫光衣服逐一棒打,他站在遠處也無能為力,但他埋沒了的良心已一層層地顯露出來。

從跟曼德拉的偷偷交談,他知道學識最為重要,曼德拉鼓勵他的兒子無論如何也要唸大學,兩人發展了友誼,他甚至為曼德拉祕密傳送一件巧克力給來探獄的妻子,此事被傳媒大做新聞,他差點兒連工作也丟了,人為了自己堅信的理念而不顧一切堅持下去,這才顯得不平凡。就為此事,島上白人家眷疏遠他妻子,孤立他們,他的妻子甚至更痛恨曼德拉。

最動人之處是後來他的妻子也受他感染同情被逼害的曼德拉。

由1968年到1982年,南非受到國際制裁和禁運物質,逼使當時總統波格讓步,給予曼德拉較好的待遇,更把約瑟夫費恩斯再調派去監管曼德拉,又把他升為准尉,不是他多年默幹做出成績,而是因為政局所逼,這也相當諷刺。

直至波格總統中風,由開明的克拉克上台,開始與曼德拉談判,而約瑟夫費恩斯的兒子大學考試成績優越,卻意外身亡,他得到曼德拉的安慰,曼德拉更送他妻子一件手編織的毛氈,妻子對他說:「我從來沒機會見過曼德拉的真人,但覺得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後來曼德拉被釋放,群眾夾道歡迎,戴安克魯格竟像小影迷一樣在群眾中去追看這位偉大人物,這場是動人的高潮,曼德拉自由了,他的用途也沒有了,在電影終結時他坐在軟禁曼德拉的房子裡說一句:「再見吧,巴分拿Goodbye Bafana。」巴分拿可能是南非土語「朋友」之意。

兩個小時的電影看來覺得很短,雖然沒有千軍萬馬的大場面和刺激情節,但拍得緊湊,寫出人性的可貴,兩個處於敵對環境的人能建立出友誼,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凡人祇要有良心存在,真正付出愛心已是彌足珍貴,導演是比利岳加士Billie August,也不見經傳,他拍過「新孤星淚Les Miserables」,由里安尼遜Liam Neeson當主角,幾位演員在他調導下構成了一部動人的電影,他也頗有功力。

至於丹尼斯希士伯演的曼德拉與「不敗雄心」中的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同樣出色,把一個偉大人物的宏大胸襟演現出來,一個為民主而奮鬥不懈,坐了27年冤獄而屹立不倒,在專制政治體制下確需要這種偉人。

兩部片像是上下集,「再」的結尾是曼德拉乘車去跟總統克拉克談判,就是「不」的序幕,同樣是描述一個胸襟宏闊的偉大人物,曼德拉坐了多年冤獄,他卻不在當政後要來個徹底的大報復,反而處處教誨黑人要饒恕白人,求種族和諧,以國家為重,像他在會見日本外交官時也得改期,趕赴體育館,力排眾議要白人的欖球隊不改制服,這種宏量和氣魄像是與生俱來,無人能及。

「不敗雄心」也是一黑一白雙雄的交誼,兩齣戲各有千秋,打個平手,「不」片的導演奇連伊士活拍這部片是輕駕就熟,顯出他寶刀未老。

雖然南非能完美地完成世界盃賽事,曼德拉也因年事已高早已退位讓賢,但南非的貧富懸殊,經濟不振,貧民眾多,罪案率有升無降,繼任者也非曼德拉之才,南非是個美麗的地方,這國家要步向完善也要繼續走漫長的荊途。

現今還有許多共產主義國家仍蔑視人權,仍用高壓手段來管治人民,雖然沒有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但擁有民主和思想開放的知識份子卻受到箝制,囚以黑獄,但他們將來也會像曼德拉一樣得以承認,歷史自有公論。

在專制極權國家裡被壓逼的勇士群會本著曼德拉的精神,前仆後繼,薪火相傳,始終有一天自由的火燄會燒得更火更旺,把極權燒得化為灰燼,自由、民主、平等、民族共存會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時間已指日可待。

曼德拉萬歲!曼德拉偉大的精神和思想會常存不滅。

2010年7月26日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40 美麗包裝的炸藥


美麗包裝的炸藥 Dynamite with Beautiful Dressing

電影有很多用途,除了可以傳遞知訊外還可以傳遞創作者的思想和意念,也可以宣傳政治訊息和理念,舉凡這種媒體就如同常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狡猾的政黨和政客就利用電影作為宣傳他們可怕的理念,用裹著糖衣的毒藥來毒害群眾,若偶一不慎就掉入了他們宣傳的陷阱裡,對他們的理念深信不疑。

那部「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的電影,就是裹著美麗外衣的炸藥。

我敢肯定這是台灣民進黨斥資拍的宣傳片,向世界宣揚台獨,要知道台獨份子要做這種事情就算是傾家蕩產也不遺餘力,務求向世界公稱他們是被壓迫的大群民族,要不斷翻國民黨的舊賬,揭人家的瘡疤,在傷口上灑鹽,無所不用其極。

民進黨也曾因為野心家宋楚瑜的退黨,另起爐灶參加競逐總統,令國民黨的票源分散,至令貪污成癖的民進黨陳水扁當了八年總統,足令台灣民主政治蒙污,雖然是証據確鑿,不容狡辯,但許多的民進黨死硬派仍認為他是無辜的。

「被出賣的台灣」連英文名字也不說Taiwan而說是Formosa,一開始就開章明義說台灣被葡萄牙人稱為「Formosa」,意思是「美麗的海島」,這就是民進黨的前身美麗島,狼子野心已坦然承認了,就是斥資拍攝者的公司也叫Formosa。

電影由美國人執導,也由美國人當主角,還說是由真事改編。

也要說公道點,電影劇本借用了80年代僑居美國的作家江南被謀殺案為主幹,再借屍還魂,把這樁謀殺案是因為作家是在美國宣傳台獨思想而被殺,後來電影末段還由曾江飾演的將軍,向到台灣查案的聯邦調查局探員主角公佈祕密,說此樁跨國鎗殺案是由當年總統的兒子一手策劃,由其勾結的「竹虎幫」(與竹聯幫祇是一字之差) 黑道份子促成其事,若對事件稍有認識的觀眾也信以為真。

那樁由台灣黑幫「竹聯幫」到美國行弒作家江南的兇案是確有其事,因由是江南寫的一本書是肆意醜化當年的蔣經國總統。

但歷史已有公論,蔣經國總統是國民黨之福,觀古今政治家沒一個像他那樣胸懷磊落,以民為本的盡心盡力為台灣做事,他不是毫無缺陷,提攜奸雄曹操轉世的李登輝接任是為其錯,是他一時被奸人蒙閉了,一心以為是還政於台灣人。

他走了眼是不知道李登輝的真實姓名是「岩里正男」,以當日本人的狗奴才為畢生志願。

以蔣經國的為人絕不會為這種污辱他的作家而痛下毒手的勾當,實在是他的兒子蔣孝武認為此書有辱其父,勾結了竹聯幫的頭子陳啟禮,竹聯幫就派兩名殺手到了美國,轟殺了江南,這跨國作「孽」當然有當年的情報局局長汪希苓也牽涉其中,事情鬧大了,蔣經國勃然大怒,除了把陳啟禮判監六年外,更把汪希苓革職,把情報局正名為「軍事情報局」,從此以後祇能管涉及軍事上的情報,更把蔣孝武調派去了星加坡,再沒眼看這個劣子。

電影不是拍得不好,拍得總算合格,作為驚險片來看尚可,但作為中國人,壓根兒不希望台灣獨立,去中國化,恥為中國人,所以我對這片的成見頗深,難以抽離,這也影響到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了。

一開始是由占士雲杜碧James Van Der Beek演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積基利,在台北松山機場押運鎗殺美國華僑作家的兇嫌登機赴美,犯駁之處是竟視台灣出入境處如無物,一個老外跟兩名中國人竟可自出自入嗎?所以我說過偵探鬥智片若不注意細節倒不如不拍算了,跟著是有狙擊手從暗處射殺了兇嫌,引起騷動,美國領事館女職員來保釋積基利,展開回憶整件案的過程此末。

本片封套上印了曾榮獲幾個什麼「山卡拉」地方的2009年度最佳劇情片,我看是生安白造居多,做假絕非是中國大陸人擅長,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做假也不遑多讓,本是同根生,相似何足為奇?

劇情發生的時間是1983年間,但拍攝的地點可不是台灣,我懷疑是在馬來西亞或是星加坡,因為片中出現的景物全是40及50年代的房子,就是楊德昌用來拍「牯嶺街殺人事件」也嫌之太古老太失真了,那位美國警探落腳的飯店,就像現今大西北沒開發的小鎮裡的廉價賓館,若是幾十年前到過台灣的人也會知道,台北怎會像電影裡的佈景哪般落後呢?儼然是小村鎮格局。

再說有一場是台獨線人帶主角積基利到台南去,跟一名台獨思想的出名教授會晤,他們站在台南的火車站月台上,那簡陋的月台上吊著台南車站的指示牌,竟是用紙貼上去的,貼得皺巴巴,實在是粗製濫造,穿棚得令人發笑。

我也不是吹毛求疵,偏要在雞蛋裡找骨頭,要拍就要拍得認真一點吧,也許幕後的台獨老闆見拍電影耗資太鉅,收緊開支,製作人衹好因陋從簡了,一切細節不符合當年情況也不打緊,老外看了戲,同情台獨就行。

也有一場是積基利跟台獨派線人去找到了支持台獨的黃教授,一行三人去參加要求國民黨退出台灣,讓台灣獨立的示威遊行,地點在橫街窄弄中進行,臨時演員人數不足一百,連派來鎮壓的軍隊也是小數,可見本片是小成本製作,在示威群眾中他們舉起的紙牌,寫的都是中文字,那位黃教授還發表謬論說:「台灣人有幾千萬,但外省人祇有兩百多萬,就讓兩百多萬人來管多數人,你說公平嗎?」他是否決了中國人,哪幹嘛示威的牌還用中文呢?再說幾千萬人數之中的台灣人難道是全部支持台獨嗎?別忘記台灣本土人還有客家人,也佔了大多數,台灣本籍人跟客家人也格格不入,他在言談中還提及228事件,說國民黨退守台灣時屠殺了二萬多台灣人。

要扯到228事件,我看過一部由香港人拍的紀錄片「228事件的真相」,當年並沒有像台獨人仕那誇大其詞說死掉兩萬台灣人之數,有報大數之嫌,其實祇是死了不足一千人,而台灣人不忿外省人入侵,殺掉外省人數目更多,更殘酷。

時移勢易,國民黨為了當年抑制台獨的高壓手段而懺悔,在台北新公園闢地建立了228公園,這個世界好多人是得勢不饒人,你退一步,人家就千軍萬馬的踩過來,民進黨台獨派如是也,但被殺的外省人又如何呢?

那個台獨線人又向老外灌輸歪寫的歷史,說台灣並不屬於中國,曾被葡萄牙人佔領,後來被日本統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投降,把台灣割讓給中國,言下之意是說台灣本屬日本的,竟有這樣的亡國奴思想,他把當年鄭成功在清朝退守台灣的歷史一筆勾消,在清朝時期,統治台灣的清廷官員吳鳳,為了摒除山地族人把活人作祭物的不良風俗而犧牲了性命,竟也可以隻字不提。

宣傳片就是這樣的一面倒,祇說人家的不是,踩扁人家來抬高自己,這種手法壓根兒是下三濫,卑鄙兼無恥,本片無論拍得怎樣出色,也不過是包裝漂亮的炸藥,一不小心著了道兒,可以把人炸得頭腦糊塗,不能不小心提防。

(2010年7月25日)

(本文有關江南被殺案資料由摯友業餘軍事研究專家譚新國提供,在此謹表謝意)

疊影迷情之139 小天使的眼淚

小天使的眼淚 Tear of the Little Angel

2010年7月22日,機緣巧合能夠令我看到香港無線電視翡翠中文台的七時正「新聞特寫」節目,題材是探討80年代的民工心態。

因近日大陸發生了許多跟民工有關的新聞,本田車廠在廣東揭起罷工潮,隨即漫延多處省份,甭瞧這不過是步向資本國家體制總會發生的事情,此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產黨也是仗著罷工工潮推翻腐敗的國民黨政權,今日倒是風水輪流轉,中國共產黨是富了國、富了家,貪污是變本加厲,卻漠視基層的社會問題,把起家之本質宗旨拋諸腦後,若是這樣忘本,會導至惡果堪虞也是咎由自取。

在此也無謂偏離正題,要批評共產黨政策足可寫成幾篇數萬字的文章也罄竹難書,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政權,剖開來是一堆臭蟲,說多了也倒胃口。

記者是到了北京探討民工生活,末段是訪問北京的民工子弟學校,訪問了一個胖嘟嘟但並不漂亮,也不甚可愛的小女孩,剪短頭髮,初看她時我也不辨是男是女,她大概是七、八歲,稚氣盈臉,記者先問她唸了書將來想做什麼事,她一臉純真又帶點老成的回答說將來想當個翻譯員,學好英文能多看書,增加知識,可以脫貧,生活會好一點,記者又問她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她頓了一刻才回答說:想以後賺多點錢,想能改善父母的生活條件,她覺得父母現在太辛苦了,說到這裡,她眼眶閃亮,那是像珍珠一樣光茫的眼淚,跟著一串兒的淌流下來,她哭了,但絕不是撒嬌的嚎哭,是默默的流淚。

那一刻,她頓然變得可愛漂亮,滿臉光彩,像有一道光環倏忽在她頭上顯現,她像個小天使,那兩行淚滴成了炸藥的引線,也炸開了我的心扉。

共產黨在文化大革命徹底的毀滅一切舊禮教、舊傳統,建立大陸的另一套道德思維和體制,道德已陷於淪亡,壞榜樣事例倒是俯拾即是,但沒想到孝順和感激父母的原始倫理觀念,竟在一個絕未滿十歲的小女孩面上重現出來,「禮失求諸野」,沒想到農村裡仍存有這種在大城市裡早已失落的孝義,反觀中西文化融成一體的現代城市香港,許多富裕家庭的小孩認為父母親養兒女是天公地道的事,感激嘛,上一代的老傢伙,你們未免說得太嚴重了點吧?

採訪的女記者沒有露面,祇聞其聲,把一張衛生紙交給小女孩,她接了,珍惜地打開,帶點遲疑才用,那一晃眼間,可見得城市極普通的物質她也捨不得用。

小女孩把眼淚揩掉,真誠感激地說句「謝謝。」哪份自然令我再次感動,她受人一點微不足道的恩惠也懂得道謝,可見她品性純良,看如今多少人受過人恩惠幫忙,也認為是人家前世欠下的,現世來償還,要感激嗎?省了吧。

往下去就是拍攝她父親接她回家,這個七○代(說是70年代出生的一代)的民工家庭,夫婦是外省民工,來了北京打工,丈夫是當保安員,妻子是一間工廠的膳廚,他們在北京也沒有戶籍,夫婦倆合起來的薪金是兩千二百塊,他們要住在偏僻地方,房子的租金是兩百塊,因為住得遠,丈夫買了一部摩托車代步,現在中國各大城市逐步取締摩托車,遲早他的摩托車也被充公,小孩因為沒有戶籍,將來唸中學也沒資格,小女孩吃過飯後就練習英文功課,看她真的很用心和努力不懈,看到她寫的英文字句也很整齊,她很珍惜和抓緊現在有得上學的機會,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暗淡的燈光下做功課,我們大城市的孩子回家就對著電腦打機,比她幸福得何祇千倍。

香港的小孩的物質從不缺,想要什麼祇要做父母親的有能力的話,必定滿足他們所需,就如我們親戚的小孩,我們每次跟她們見面也買禮物送給她們,不管禮物貴與便宜,她們祇有五分鐘熱度,一下子就把禮物視之如賤屐了。

物質愈是不缺,我們的小孩愈不懂得感謝,祇有愈是欠缺才會懂得珍惜。

中國十幾億人口,總有些人仍維持孝道,就讓中國仍有希望,有不少女性從農村穿州過省,離鄉背井出來大城市打工,祇求在農村裡的父母能有好一點兒的生活條件,不惜出賣肉體和青春,不少人戲謔說:「哪鄉下農村什麼地方專門輸出美女,是著名的二奶村。」撇開道德來說,也太損人和缺德了吧,若有辦法誰想委身陪那些老色鬼呢?說她們是慕虛榮,不惜以妖媚迷惑男人,那當又別論,再說這些女性唸書不多,也知道「百行以孝為先」,她們就是社會的邊緣人。

新聞特寫中的小女孩,仍有著純真,愈看愈覺得她可愛,小孩子的童真像女人的青春,祇有短暫的存在,轉瞬即逝,令人惋惜,現在看見長大了的青年人,憶起當日他們年幼時的可愛逗人喜愛,祇能感嘆時光飛逝之速。

基督教新約聖經的馬太福音19章14節,主耶穌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沒錯,在現在世界裡正需要像小孩子般天真純潔、具「赤子之心」的人,祇可惜都難見得著了。

這像天使的小女孩的片段祇是片刻晃現,從一粒微塵裡看大千世界,祇能寄望她將來成才,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敞闊而璀璨的大道就開展在她前面。

(2010年7月24日)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38 宗教信仰者的贖罪旅程


宗教信仰者的贖罪旅程 The Redemptions of the Religionists

拍於2009年的「Solomon Kane(暫譯為地獄行者,直譯是所羅門健) 」,至今仍上映無期,論戲是拍得比近期上映的娛樂片不遑多讓,有時候真的懷疑那些選片排期上映的諸君選片的方針和品味,功利主義太重,沒大卡斯的電影恕不選了。不過,話分兩頭,香港的觀眾就是品味不高,少看好片,注重明星,許多好片祇有不動聲色的上映,而映期壽命短,霎眼間已下了線,比如那部「穹蒼下的女神AGORA」就是祇上映了幾天,若想看祇能在電影光盤店裡找來看了。

「所羅門健」是個海盜船長,殺人如麻,一開始就率領眾海盜闖入地獄古堡,遇魔殺魔,遇妖斬妖,銳不可當,但遇上真才實料的妖魔時卻敗下陣來,雖留得住性命,但自始躲在英國鄉下的修道院,隱姓埋名,研經修道以渡餘生。

當然光是看了序幕那場群魔亂舞與眾妖大戰的特技效果怎夠癮頭?那不過祇是前菜、咯嗲一碟,跟著才是主菜。所羅門健的修道院主持認為他罪惡甚深,要他脫離修道院尋找另外的人生路以補贖過去的罪行,他離開修道院時,立誓以後不動刀劍殘殺任何生命,一個武功深厚的人淪落至任人蹂躪而絕不還手,愈是肉體上受了折磨,心理上愈是能開釋。

原來他少年時因父親將爵位及所有財產交給他唯一的兄長來承繼,他是一無所有,而他的哥哥是個奸佞小人,仗勢欺人,肆意強奸婢女,他為救無辜婢女而將胞兄誤推下危崖,為此他要遠走他鄉,當了海盜船長,犯上一身罪孽。

他從修道院里出來後被強盜打得遍體鱗傷,幸得一家善心基督徒所救,並與之同行,但好心往往未必有好報,那家人被惡魔手下殺死,幼女被擄去。善心人臨危托孤,要他救回幼女,以後就是他的歷險過程,終於他找到擄走那少女的惡魔巢穴,就是他成長的城堡,而那個統領惡魔手下的大將乃是他親哥哥,是他父親為救墜下危崖奄奄一息的大兒子,跟惡魔做了一樁交易,把長子的命運及城堡交給惡魔,寧願為囚,被鎖在地窖裡,所羅門堅率領反抗軍殺到,其父一死以求贖罪,他與親哥哥作殊死戰,再跟昔日他當船長時遇上的惡魔拼命,終於獲勝,救回少女,劇情完全是傳統小說,終於邪不能勝正。

電影拍得流暢、緊湊、特技也不少,其實暗裡說的是凡人的贖罪心理,每個人都有心魔纏身,自我受苦行走世程以求贖罪就是希望除掉心魔,他不惜一切去追尋失蹤少女就是走著贖罪之途。

不祇是基督教有這種信徒苦行贖罪的行徑,回教、印度教及其他各種宗教都有,信徒為了贖罪,身上背負荊棘沿途上還不斷鞭撻自己,視痛苦為消罪之途。

例如中古時代亞瑟王圓桌武士中那位法國武士湖畔的蘭西諾,他與亞瑟王的皇后關立霏通奸,導至亞瑟王的私生子謀朝篡位,國家發生內戰,他跟眾武士去找基督最後晚餐的聖盃,以求贖罪,直至眾武士團隊祇死剩他一個,他已受盡苦楚,仍堅持不懈去完成任務,中古世紀的武士、僧侶及學者都視這種行為和精神乃是仿效耶穌基督為世人贖罪,而揹負十架行走的苦路歷程,甚至為罪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看來是有點自虐的潛服性心理因素,是由悲觀性格所形成,自我的約束受苦,以作懲罰自己,在現代人眼中視作他們的行為是有點缺陷,這也是個令人爭議的問題,贖罪和普渡眾生是否一定要這樣自虐呢?

人是有利慾之心,在道德束縛的理智被利慾所掩蓋時,祇是一念之間,結果做出違悖禮教道德之事,事後才後悔終生,再用苦行來贖罪,豈非多此一舉?但人是有劣根性,改不了,也因為有良知,良心未泯才會衍生痛悔。

這部片的導演是英國人米高比薩Michael J. Bassett,他能寫能導,拍過幾部片,最出名的已是2004年的「幽靈戰場Death Watch」,演員是「舞出我天地」的小子占士比爾,這次演所羅門健的也叫占士,叫占士飄萊James Purefoy,他是演過情色歷史片集「羅馬」的大將安東尼,還有麥士馮西度Max Von Sydow演他的父親,其餘角色也是熟口熟臉的老配角演員。

片子是充滿娛樂性,本來娛樂片也不屑一談,像這部打惡魔形式的電影就是迎合時下的年青人看,有如打遊戲機,但不知道導演是否無心插柳,片中暗含意思,也許是我看時多想了,有若廚師煮一道菜出來,人人嚼出不同味道而已。

(2010年7月23日)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37 懷舊夢飛翔


懷舊夢飛翔 Come fly with the Memoried Dream

去年度義大利影壇最鉅大的投資是由朱塞貝托納杜Giuseppe Tornatore導演的「巴巴里亞BAARIA」,據說也是義大利片最昂貴的投資,高達三千萬美元。

朱塞貝托納杜執導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捧紅了當今性感女神蒙妮卡貝魯奇,他又執導過「星光伴我心」及「海上鋼琴師」等名片,至於這部「巴巴里亞」,說述的是西西里島鄉下地區一個小童成長的故事。

時間橫跨三十至六十年代,刻畫出小鄉鎮的風味,造物主真的很神奇,義大利跟中國相距十萬九千公里遠(我祇是順口開河說的,沒正式量度過,別信以為真) ,就是當年馬可勃羅從義大利遠赴中國,路程也要攀山過海,經年累月才到達,但義大利人的民族性格跟咱們頗多相似,注重道德觀念,也頗注重鄉親倫理關係,由一個小孩眼中看時代的變遷,各黨派政治上的衝突,觀眾就是看著男主角由小孩長大成人、談戀愛、結婚生子到從政、再看著他的兒女長大,男主角這個鄉鎮平凡人的大半輩子經歷,他形形役役也沒什麼大成就。

也就是平凡人也有人生經歷和遭遇,也不一定是什麼偉人英雄事蹟才好看,就是清茶淡飯有時候也喫味無窮,故事充滿濃淆的人情味,已是味道十足了。

地點是小鄉鎮,位於西西里島巴勒莫省的巴格里亞鎮,電影一開始是六十年代,鎮上一群小孩在玩陀螺,不遠處有幾個老頭在玩撲克牌,其中一個老頭招一名叫皮耶特羅小孩過來叫他代買香煙,老頭吐了一口痰在地上對他說:若是痰還沒乾了他能買香煙回來的話,可以賺取20里拉。皮耶特羅就衝往大街上去買,走過街頭巷尾,街上走過的人就是片裡的配角,突然他發奇想自己會飛,倒像是費里尼的8部半馬斯楚安尼在堵車時有種強烈欲望會飛的一樣,由他飛起,鳥瞰整個鄉鎮,故事從此開展。

從一個俯覽鏡頭看見主角佩皮諾小時候趕回學校上課,跟著是老師抓他出來受罰,他蹲在班房角落裡睡了,以後就是他跟隨鄉鎮一同變化成長的故事。

他家是農民,父親幫地主幹閒活,他要拉著家中飼養的一條乳牛,到鎮上出售搾出來的牛奶幫補家計,跟著是第二次戰爭、他認識的大朋友要當兵參戰、其後盟軍來了、他也逐漸長大、跟錢鎮上一名叫瑪妮娜的少女談戀愛、結婚、生子、他當上共產黨員、被派往法國及蘇聯受訓、庸碌過活、家中有四個兒女全仗瑪妮娜獨力支撐、到兒女長大、小鎮也開始蛻變。

電影是一節節的,像一本書揭開每一章,每一章都是佩皮諾成長的人生,巴格里亞小鄉鎮的居民演奏出生命頌歌的樂章,強頑地對抗地主和黑手黨,守望相助,有如一家人,最有趣的是西西里的風俗仿似中國舊社會中的男女授受不親,舞會中,祇准同性共舞,男跟男跳,佩皮諾大膽地邀請心儀的瑪妮娜跳舞,一旦有人領頭,同一時間內所有男女撇開同性舞伴,爭雙與異性共舞。

青年佩皮諾是偷偷潛入瑪妮娜家裡廚房,關上門窗,兩人熱吻,逼使從中作梗的瑪妮娜母親答應她們的婚事,那場在聖堂結婚的戲也十分妙趣。

瑪妮娜跟窮小子結了婚後也毫無怨言,甘願出嫁從夫,而佩皮諾是熱心政治,從沒有正當工作,且經常四處飄泊,留下她在小鎮靠借貸渡日,把四條「化骨龍鳳」帶大,有一場是炎炎夏日她趕著回到家裡,立刻拿地拖刷乾淨地板,然後她跟四個兒女祇穿內衣躺在地板上睡覺,小孩還說:「真的涼快。」,像這樣的懷舊情節倒有不少,有趣兼感人,現在人一熱就開空調,又豈嘗過這種樂趣呢。

這套片就跟我們港產片的「歲月神偷」同樣是懷舊,但勝一籌的是此片涉及的時代悠久、人物眾多、更加進從基督民主黨到社會主意的共產黨冒起,西西里是黑手黨發源地,人民在兩者之間衡其輕,逼於無奈而投票選舉共產黨政客,小鎮的發展也涉及土地改革,政府官員的貪污,貧富懸殊也帶出不少社會問題,這就加深了電影的意義。

佩皮諾的幾個兒女也有特別性格,女兒安吉拉因在班上老師逐一問及各位同學父親的職業,以分別富與貧階級,安吉拉說自己父親長期失業,因此蒙羞,對父親反叛兼鄙視,某日佩皮諾要外出辦事,奶奶命安吉拉把零用錢交給她的父親,但她把錢摔向父親,佩皮諾命令她檢回來,她也不從,他狠摑女兒一記耳光,皆因是社會失業問題嚴重,也影響了小孩子的自尊心。

導演是個熱愛電影者,片中也加插了許多有關電影的情節,有一場是佩皮諾去看電影,播映的是美國舞王佛列雅士提的黑白片,其中一個鄉巴佬問道:「為什麼片中人都是說義大利文?」另一個鄉巴佬答:「因為播音器是義大利做的嘛。」這令我想起幾十年前,有一個老婆婆到我家,看到黑白電視台播影的美國配音片集,她大聲呼嚷:「看,現在的中國真厲害,連外國人也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呢。」不過她是早說了幾十年,現在真的是不少老外說得一口普通話,已不足為奇了。

義大利以前的電影也流行過斬件式的小故事,這部電影就是由不少小故事串連起來,組成一部史詩式劇情片。

其中也有時空交錯,那個玩陀螺的小孩皮耶特羅就是佩皮諾的兒子,有一場是皮耶特羅拿個木頭跟哥哥去找個鐵匠做個陀螺,鐵匠告訴他好的陀螺要把一只小蒼蠅釘在中間,他哥哥抓了一只蒼蠅,由鐵匠把蒼蠅用鐵釘釘在木頭上,到片子終結時,他跟其他小孩鬥撞陀螺,結果他的陀螺被人家的敲破了,一分為二,裂開來後,他看見一只小蒼蠅由裂開處爬出來,他笑了,這象徵生命是頑強的。

在課室裡打睏睡醒過來的小孩佩皮諾走到街上,與奔跑去為老人家買香煙的皮耶特羅迎頭相遇,這時小鎮已變成繁華城市,高廈林立,時空轉易當然是絕無可能,但巧妙處是寫出小鎮生命力是綿綿不絕,不斷蛻變。

整部戲也可說是小孩佩皮諾的南柯一夢,但寫情寫人物都具水準,感人肺腑,男女主角弗蘭切斯克齊雅立和瑪嘉烈特瑪德都是新人,但演得出色,能看到一部情感豐富的電影,倒像是久旱逢甘霖,潤澤了我乾涸的生活。


(2010年7月22日)

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疊影迷情之136 歹徒的鬥智遊戲


歹徒的鬥智遊戲 The Gangsters’ Tricky Games

上文寫過「鎗王之王」,片中有一段是械劫押款車,我覺得那段戲最笨拙,若要運送如此貴重的物件,銀行當局何不多花些錢聘用三部押款車,三部車內也不知是哪一部內有貴重物件,這就像玩猜貝殼遊戲(Shells Game) ,就是街頭巷尾那些小老千騙婦孺的小把戲,三張撲克牌轉來轉去,猜中哪一張是皇帝就贏,如此也要械劫也要勞師動眾,當盜賊的定律一向是「取易不取難」,當編導寫的劇本又有挑戰性,最好是想出合情合理的絕橋來讓觀眾叫絕,若是這樣「三頭車」也被盜賊械劫得手,那麼若是能想出這樣的好橋段,早已開拍另一部械劫鬥智片了,說不定好萊塢會買下原著劇本來重拍,還要動員佐治古尼、畢比特那些大牌明星合作呢。

其實「鎗王之王」那段戲也不成立,因為押運路線是臨時才開盅的,祇有車上的銀行職員才知道,若他是內鬼的話,他在車上又怎可在幾個人監視下通知同黨?若是劫匪早知道那部車是押運重要物件的,早就準備監視那部車,這樣臨時才知道路線豈不是多此一舉嗎?編寫警匪鬥智片就是要心思縝密,佈局有如奕棋,每一部都不能走錯,否則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想起來,許久以前有一部法國片「劫寶群英Le Clan Des Siciliens」,歹徒要劫走囚車裡的亞倫狄龍,也有絕招,開場時亞倫狄龍戴上手扣被押往警局,要等候警務人員作初步盤詰,他坐在房間外等著,此時有他的同黨假扮法國警察,押著另一個假扮犯人來了,假警察坐在他旁邊,當他站起來時,假警察把一包小電鋸暗中塞進他大衣口袋裡,當一切手續辦妥後,他被押上囚車裡,囚車車廂內分兩排密麻麻的小囚室,就像公眾廁所內一格格的廁間,他進裡頭後把小電鋸拿出來,先用小鑰匙打開手扣,然後用電鋸割開車廂的地板,割破一個可讓他通過的大洞,在外頭也有不少同黨協助其事。

先由同黨駕著小運貨車吊著押囚車,當車子經過分岔路時,一名女同黨把轎車子開到路中間,佯作拋了錨,轎車攔了路,所有車都要停下來,而那輛小運貨車是停在囚車旁邊,亞倫狄龍就乘此時間從破洞鑽出車底,再爬到旁邊的小運貨車車底,接應的運貨車車底早也有個洞,讓他竄進去,這時大家合力把轎車推過一旁,交通回復暢順,而亞倫狄龍已逃出囚車了。

當年看這片時年小無知,一直認為他的逃脫是老外想出來的絕橋,但後來重看才覺得破綻百出,外國貨不一定是「優質良品」。

破綻是他用的小電鋸可以割開車廂的地板,相信至今尚未發明有如此強力的小電鋸吧,車底是鐵或鋼板做的,怎可在短短幾分鐘內割得破一個方形洞口呢?再說車子底部是氣油箱、輸油管和操縱前胎轉動的電池接駁線,萬一割斷了縱橫交錯的管子,車子根本不能動,豈不是馬上事敗了嗎?況且押運重犯不可能祇有一部押犯車吧,更何況是在外頭接應的同黨最少也要七、八個,端的是勞師動眾。

這部由義法兩國合資拍成的劫案片,動員了亞倫狄龍外,還有老牌性格演員尚嘉賓Jean Gabin和連奴雲端納Lino entura,導演是法國犯罪片老手亨利梵儒爾Henri Verneuil,當年是賣座片。

故事是說老江湖尚嘉賓把亞倫狄龍救了出來,跟他合夥械劫一部747飛機上從法國運到美國的一批價值連城的珠寶,那次行動是跟美國的黑手黨合作,歹幫全部可以攜手鎗登機,完全不受海關檢查,在飛行途中騎劫了飛機,不過當年劫機尚未成潮流,阿爾蓋達的恐怖份子尚在娘胎,所以匪幫才如此「狼胎」(狼胎是廣東俗語,說人家做事勢兇夾狼) 。

歹幫把飛機騎劫後,還降落在美國的超級公路上,來接機的黑手黨匪幫有數十人,真的是聲勢浩大,就是械劫和得手過程祇是編導捏造,全是想當然矣,也是餿主意,虧他們能想出來也拍得出來,大刮一筆。

當年看時是迷上了亞倫狄龍,他演邪派更具魅力,覺得這片是佳作,但其實不然,祇是明星效應加羊群心理,人人說好看豈可不看?否則就沒話題可談了。

械劫犯罪片很難拍,橋段要令觀眾拍案叫絕才是成功,不過像這樣的佳作如鳳毛麟角,以前亞倫狄龍和尚嘉賓也合作過一部械劫賭場的驚險片「械劫銷金窩」,比那部由法蘭仙納杜拉、甸馬田等「鼠隊The Rat Pack」拍的械劫拉斯維加斯賭場的驚險片「銷金窩大劫案Ocean 11」晚了好幾年,但我的腦袋記憶庫裡資料失落了,兩部片的械劫過程也記不起來,祇記得兩部片的結局都是見財化水,亞倫狄龍那部是劫回來的鈔票全部浮在泳池上,而後者剛好相反,鼠隊把錢裝在一名因心臟病猝斃的同黨棺材裡,以為可以安全運走,怎料死者遺孀把棺材送入焚化爐,全部鈔票也煙消雲散,警世意味很重,當年我看戲時年紀尚幼,先父是以喻看戲於教育,教我牢記不義之財切勿起貪念,我就把教育意義取代了犯罪過程,所以至今也沒有非份之想,當個良民好了。

正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是鬥智力看誰勝一籌,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兒潛在的犯罪意識,是魔性潛伏作祟,所以械劫犯罪片才有票房,祇可惜苦了編導,要他們費盡心思也拍不出精彩的作品出來。

(2010年7月20日)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35 港式決鬥


港式決鬥 Duel, the Hong Kong's Style

今年因世界博覽會的磁力效應,從國外回來的朋友特別多,順道也回港稍作停留,老朋友亞佛也從澳大利亞回來了,飯局後說請我去看港產片,他明知道我不喜歡看港產片,還說要我看後寫觀影感想,像個學生做閱讀報告一般無異。

已是兩周前的事了,我們去看了爾冬昇的「鎗王之王」,爾冬陞是我喜歡的唯一個香港導演,他去年的「新宿事件」確是令我為港片有這個導演而自豪。

看後也不敢寫觀後感,怕得罪了人,但我這人又是口快心直,不吐不快,一直留到至今,寫了幾篇有關決鬥的文章後才把此片拿作三部曲的終結篇。

兩個高手一較高下,第一場的比試我已覺得有點兒嬉,比鎗像是障礙賽,又奔又跑,就像特種部隊的選拔試,以前看過西片裡頭的特種部隊考驗鎗法比試,是倏忽之間在比試者前面竄出歹徒或平民的人形鎗靶,出奇不意,就是要考比試者的迅速反應,能辨別出哪個是目標,在奇連伊士活的「辣手神探Dirty Harry」片集和「沉默的羔羊Silent of the Lamb」第一集裡茱莉科士打也曾要通過這種考試,但「鎗王之王」片中既然像古天樂的平民也可以參加這種比賽,他又不是什麼特警,就不可能要他跟專業警探一樣要反應快、開鎗速、射得準的諸種要求吧?一個平民怎能像警探一樣隨時可以用實彈射擊來訓練鎗法和反應呢?

香港是嚴例管理鎗械武器,在每次發生警察對付歹徒時開過鎗,警方都要地氈式搜索彈殼來歸案調查,絕不馬虎,但作為平民的古天樂竟可隨便擁有私家手鎗和子彈,這樣的劇情不免是一廂情願了吧。

因為古天樂開鎗射殺了械劫的歹徒,當天他在鎗法比賽後駕車回家,在公路上碰上歹徒持鎗械劫運送四億美元不記名的債券,歹徒把護衛員及銀行職員林雪也殺死,適逢一名交警騎摩托車趕到,也被歹徒鎗傷了,他及時把子彈上膛,把幾個歹徒鎗殺,這帶出他要由法庭裁判是否合法殺人,這就是爭執點,一個普通人執法是否合法?但那場法庭戲的控辯雙方的証據和陳詞都是膚淺,不值一笑,若寫這些法庭戲該參考美國的法庭戲片集吧,人家寫的真是針鋒相對,字字珠璣,句句誅對方於絕境,有如奕棋,旗鼓相當才好看,要不然就省掉這段戲好了,現在審判結果也沒帶出任何有意義的信息。

劇情更是故弄玄虛,卻又破綻百出,不能自圓其說,劇情竟來個峰迴路轉,古天樂原來是械劫案的主謀。

運送債券的押款車是在開車後才由護送債券的職員打開錦囊,知悉押款車要走的路線,當押運員知道有車吊在後頭,知道車上有內應,試想想,既然銀行要押運車臨時才知道路線,何不派誰來負責押運也該在最後一分鐘才公開,怎會如此百密一疏呢?再說今時今日大量的款項交易都是用電腦與交易的,除非那些債券是來歷不明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任何銀行也不會幹洗黑錢的事吧,這樣不免暴露了導演是沒有常識,何不改作是押運貴重物品如鑽石之類物品?

那場在高架橋上的鎗戰,古天樂殺盡歹徒幫,卻留下杜汶澤一個,讓他逃掉。作為隊長的吳祖彥卻似得是個「心靈神探」,一早就懷疑古天樂有嫌疑,死咬著他不放,派警員全天候跟蹤他,但仍給他屢次與杜汶澤接觸,香港的警員不是哪麼窩囊廢吧?

其實祇要吳祖彥多問嫌疑犯古天樂一句:幹麼你完了射擊比賽後為什麼要繞那條路線回家呢?因此他才抽絲剝繭的釘緊古天樂,這就合情合理多了。

杜汶澤還潛入醫院裡行刺那個受重傷已無知覺躺在病榻上的交警,暗殺行動是雞手鴨腳,更搞笑的是能讓他輕易逃脫,哀哉是導演太粗枝大葉了。

到古天樂跟曇花一現的黑道大爺王敏德接洽,出售了債券,交易後才發現那些美鈔是有問題的,古天樂作為一個投資專家,連跟黑道中人交易也沒詳盡計劃,他應該知道很多轉錢入戶的途徑,卻棄而不用,讓他陰溝裡翻船,活該。

要寫出一部好的偵探鬥智電影,一定要小心細節,別被人捅出疪漏來,本來香港的編劇模式最適合是拍此類電影的,因為是集體編劇制,一個想出點子來,其他編劇就該找出破綻,互補不足,正如俗語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可惜並非如此,香港,不,是中港台的編劇從沒有創作出一套如日本東野圭吾的推理片,更遑論是松本清張的級數了,人家是「細心」,咱們是「大意」。

古天樂要策劃械劫案的動機是他在金融市場上虧蝕甚巨,電影裡說他是冷靜,沉著,但他每步棋都是走錯了,看這部電影時有若觀棋局,祇有不斷搖頭嘆惜的份兒,我在看戲時也不多說話,嚴守「觀棋不語真君子」的守則。

先說片中的古天樂周旋於兩個女人之間,一個是成熟的金融界才女李冰冰,一個是小家碧玉型的護士蔡卓妍,但愛情也擦不出火花,淡得如冷水澆頭。

本片人物不多,但表現出的特性很少,成了反比,連兩個壯男的性格也沒表現出彩,應該寫出吳祖彥是個不能接受輸了的人,比鎗法敗於古天樂,一直心裡不忿氣,再不然是說他識英雄重英雄,處處維護對方,這就來得更有戲劇性了。

兩雄相遇應該是惺惺相惜,但大家又有顧忌、嫉妒心、正義感與俠義心,各類的心理因素又促成兩者的對峙,不是互相拋書包,說看過什麼書,這就有點滑稽了,就算是觀眾也看過那本書會記得書內的金句嗎?

末段是吳祖彥在缺乏人証物証,光憑一張古天樂在中學時與兩位劫匪的合照就率隊把他抓回警署問話,難道律政師可以任警探胡作妄為?隨便發出拘捕令嗎?不過這部片是顧及大陸票房,國內觀眾可能認為此乃天公地道的事,寧枉無縱嘛,直至扣留期完結,兩雄私自對話,古天樂竟憶起當日劫案情況,將劫案過程重演一次,來向觀眾解釋他的冷血所為,以彌補前面的破漏處,天呵!

希治閣所以配得上稱為偵探片大師,是他從來不在電影末段加插一場補鍋戲,向觀眾解構前面的戲祇是掩眼法。

直至古天樂事敗了,要親身去行刺那名受重傷的交警,也可以說得通他已知是走投無路,作最後一擊,結果被在病房內等他出現的吳祖彥和蔡卓妍看到,他拿鎗衝出病房,在走廊內想著若是衝出外頭的幾個可能性,這又是劣筆幾撇。

終於到兩雄像西部片的鬥拔鎗,若是有普通常識,也該知道在外頭一定有埋伏的狙擊手,祇要放一鎗打中古天樂的膝蓋,那就可將他制服歸案了,不過,沒兩雄對決又怎有最後的劇力?不合常理也照用如夷。

這令我想起007作者伊安法蘭明在「金鎗手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小說裡寫的比鎗原則,他說拔鎗快與慢不是勝負主因,要瞄得準,還要計算手鎗的退彈速度,愈快勝算愈高,一柄手鎗退彈該是以秒數的百份之毫釐決勝,而且放鎗後有後挫力,握鎗者也要先克服這種後挫力而穩住手鎗,才可連環發射,至於另一位寫過「神探智擒職業殺手The Day of the Jackal」小說家佛德烈科西,在其他作品中也描寫過鎗械,一柄完美的鎗有如武士的寶劍,鎗管的前後準星要成一直線,不容任何差誤,而鎗手習慣了用的手鎗,已摸熟了手鎗的性能,握在手中重量也得心應手,配合得宜,所以才打得準,他們也非鎗械專家,祇是深入研究,頗有心得才寫成小說,甭像我們的電影及小說,一知半解已被視為專家了。

以前受短期軍訓時軍隊裡也教過手槍,教官先教我們先拆開手鎗再重新箝組,要鬥速度快,練上幾課才教授手槍每件組件的作用,而在片中看古天樂兩人用的手鎗鎗管上有紅外線瞄準器,那祇是不切實際的玩具鎗。

就是觀眾沒什麼要求,也許是不懂得要求,人家提供吃什麼就吃什麼,看電影不同參加零團費的旅行團,一定要有要求才逼使電影人有進步。

「鎗王之王」的疪漏多的是,若說下去就是雞蛋裡挑骨頭,該留些餘地吧。

名影評人石琪認為「鎗王之王」比爾冬陞去年拍的「新宿事件」好,這是各花入各眼,新宿事件雖有沙石,但瑕不掩瑜,很多地方讓我感動,我仍沒改變對爾冬陞的期望,希望他能再拍出一部令觀眾震撼的好電影,是為盼也。

(2010年7月17日)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34 決鬥者為榮譽而戰


決鬥者為榮譽而戰 The Duel Among Honor

前兩篇文章談及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的生死決鬥,那是日本劍客為榮譽而戰,憶起了經典電影「決鬥者The Duellists」,把光盤找了出來再重看一遍。

稱之為經典電影並無過譽,拍於1977年的電影,相隔了33年,現在看來也相當有吸引力,絕無過時,導演列尼史葛Ridley Scott當年是新手,還沒人投資找他拍「異形Alien」,如今他是名導兼名製片家了,他成功絕非僥倖。

兩個人之間的決鬥是關乎恩怨、情仇、名譽、及比拼武功,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部片就是說拿破崙時代兩個輕騎兵軍官為榮譽作出糾纏不休漫長的決鬥。

說回宮本武藏之雙劍馳騁之夢那套動畫,麥兜型教授犬飼喜一也論及中古世紀英國武士穿上整套盔甲,拿著長矛,馳馬與對手決鬥,衍生出跨世紀騎士精神的決鬥,卡通教授說當年武士穿著沉重的盔甲決鬥是比拼雙方的體力。

以前在電影裡看見歐洲的紳士當著大庭廣眾,走到有積怨的另一紳士面前,剝下白手套用之掌摑對方的臉,那就是公然向人家挑戰,到了決鬥日雙方就拉朋共友到約定地方,由兩人用武器拼個你死我活,頗有紳士風範和風度。

當年風行一時的決鬥是要雙方有裁判員,雙方各自有朋友陪同,包括好友、律師、救護人員,若有傷亡,連忤工也要在場幫一把。

在美國西部片裡也有決鬥,不過是鬥快拔槍,兩個牛仔遙遙相對,也省掉裁判員喊句開始,但是決鬥者是心靈相通,牛眼對牛眼,互相對望一下就拔槍,看誰仍然佇立就是贏家,拔槍快尚屬其次,一槍中矢才是重要,挺乾淨俐落。

經典西部片「七俠蕩寇誌」有一場是占士高賓的飛刀手被人挑釁,他起來跟那不知死字怎樣串法的人鬥槍,槍聲一響,他走回原處繼續睡午覺,任得那招事者中了飛刀翹掉也懶得管了,至於在「獨行俠決鬥地獄門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片中,奇連伊士活跟壞蛋李雲奇里夫及醜漢伊拉和域在墓地裡三人比鬥槍法,也是絕招。

我第一次看「決鬥者」時,是在香港藝術中心的小戲院,由「第一映室Studio One」放映,當年祇是看懂三份二,不習慣看沒配上中文字幕的電影,英語對白沒全聽得明白,但已覺得出色精彩,後來在電視台播影時再看一遍,印象更加深刻。比起列尼史葛現在的電影,他祇是保持水準而已,一個人成了名反而失卻以前那種細緻,作品不及以前的感性和創意。

電影改編自約瑟康維Joseph Conrad的短篇小說,說述拿破崙時期的兩名輕騎兵Hussar軍官,由基夫卡拉甸Keith Carradine演的阿曼特Armand和夏維基素Harvey Keithel演的佛勞德Feraud,兩人於1800年間因小誤會而發生第一次決鬥。

第一次決鬥始於佛勞德向阿曼特屢次挑釁,阿曼特已多番忍讓,但終於也逼著要下場決鬥,兩人用的是西洋劍,地點在佛勞德家的庭院,他打敗了佛勞德。

又是題外話,這令我記起幾十年前在香港的「麗的電視(也就是現在的亞洲電視台) 英文台」、某夜凌晨偶焉找節目看,看到一部西班牙的西洋劍擊片,拍一個劍術師父捲入一樁爭奪西洋劍武功祕笈的兇殺案,電影時代背景是十八世紀,令我才知道西洋劍跟中國的劍術一樣有劍譜,攻守有法,轉、跳、退、進皆有法則,當阿曼特和佛勞德用西洋劍決鬥時,阿曼特站定位置少有移動,先守而不攻,佛勞德則圍著他處處進逼,成一個圓形的攻擊,他就是圓形的軸心,這次初交手已是刻畫出兩人性格,他比較穩重,處處忍讓,佛勞德是剛愎自用,咄咄逼人,當他瞧出佛勞德的破綻再作反擊,闖出外圍圈,一擊即中。

比武不一定是猛攻者勝,就是要沉著冷靜找出對手的弱點才出擊。

以後多次他們都是用軍刀決鬥,軍刀跟西洋劍不同,後者注重揮、刺,軍刀是刀刃鋒利,著重狠劈,甚至有一場是兩人坐在馬上揮刀決鬥,佛勞德為了榮譽而屢次挑戰,阿曼特也曾因決鬥而受傷,也曾試過兩敗俱傷,也分不出勝負。

佛勞德是死纏爛打,以置阿曼特於死地而後快,兩人在軍中也各晉升官階,但每次碰頭也各不相讓,軍中法紀不准軍人私下決鬥,但他們也置諸不理,直至1812年,拿破崙率兵侵略俄羅斯,慘遭俄軍的焦土戰略,嚴冬一到,法國大軍受到重挫,潰不成軍,在嚴寒天氣下,兩人隨殘餘部隊再在一起,這次兩人曾單獨聯手對付哥薩克騎兵,雖共渡生死危關,但也不能化解恩怨。直至兩人升為將軍,阿曼特成了瘸子,退了役,歸隱田園,此時拿破崙大勢已去,被囚於厄爾巴島,拿破崙又潛回法國,意圖復辟,阿曼特不再參予,兩人又因政見不同形成對立,拿破崙的短暫復辟失敗,擁護拿破崙的佛勞德成了階下囚,阿曼特不計前隙把佛勞德救出來,他已成家立室,但佛勞德仍找他作最後一次生死鬥,這次是用手槍一決勝負,還是他放了佛勞德一馬,可以殺死對方也不殺,最後的勝利是他。

最後一場頗有意思,是佛勞德孑然一身在田野中漫步,登上高處,看見晨光熹微,普照大地,憶起自己鍥而不捨的跟阿曼特決鬥是何等沒意義,人家是謙謙君子,而自己太執著了,論人格已勝負立判,電影終了,許多時候,我們形形役役就是追尋某些虛無縹緲的目標而迷失了,又因為自己的固執而堅持去跟一個人積怨多年,時光荏苒,也忘掉為什麼原因而痛恨那人,心裡抱負著沉重的包袱,到頭來驀然回首才知道是幹出幾許毫無意義的事,醒悟了,拋開心理負擔,不再堅持執迷不悟,這樣才會豁然開朗。

列尼史葛就是能把這種意境刻畫出來。

片中有一段是阿曼特的好朋友對他說:「你們兩個前世一定是仇人,所以今世才要決鬥。」這段頗有東方色彩的輪迴味道,想起來,跟人無緣無故結上樑子也許真的是前世冤孽。

整齣戲是阿曼特為主角,他是個典型的君子,無奈牽涉入跟佛勞德結怨,他也感到這樣無止境的決鬥是將生命作賭注,內心產生怯畏,就算是臨陣殺敵也沒這般恐懼,不及佛勞德的視死如歸,在那場於叢林間騎馬揮刀搏命時,他害怕得手也顫震,幾乎連軍刀柄也抓不牢,遑論怎樣跟佛勞德拼命呢,列尼史葛刻畫主角的心理也相當細緻。

兩位演員夏維基素是演技派是無懈可擊,基夫卡拉甸是演藝家族,也拍過不少藝術片,演「標殺令Kill Bill」的大衛卡拉甸是他哥哥,他真正演出一個君子的正派形象,兩人是旗鼓相當,在導演調度下構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0年7月15日)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疊影迷情之133 史力克中年危機的暗喻



史力克中年危機的暗喻 The Implication of Skrek’s Middle Age Crisis

坦白說,看3D立體電影我不覺得是享受,太座答應要跟兩個內姪女渡周末,要我奉陪末席,花錢買了兩張比平常票價略貴的票,兩個小孩有學生票優惠,岳母有老人票,一行五人花三百多元去看一套無聊的綽頭片,實在有點不值。

至目前為止,看了幾套3D電影,還是覺得二十年前在佛羅里達州的和奈迪士尼世界裡看的最具立體感,這幾部3D電影跟之相比效果還是不足,那個年長的內姪女剛去過和奈迪士尼世界一遊,她跟我的見解相同。

立體電影早在幾十年前已有,記得最初那部是恐佈片「蠟像院魔王」,看是看過,但不存留半分印象,祇記得還是要加戴一副紙皮做的眼鏡,一邊是紅色玻璃紙,一邊是藍色的,脫下紙皮眼鏡框,見到銀幕上是紅藍兩色不對焦的影像,立體效果就靠兩邊眼睛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紙才瞧得出來,後來有些有生意頭腦的出版商還以這種方法印製出立體漫畫書,順應潮流賺了一筆。

到如今3D電影大行其道,看來不久將會有3D的三級情色片面世了。

史力加Shrek這個反傳統的動畫角色已第四集,也跟潮流走,搞3D綽頭,胡胡鬧鬧、離離合合的情節湊足90多分鐘,已算對觀眾有所交待,跟同期的「3D反斗奇兵3 Toy Story 3」硬碰硬,仍有票房收益,皆因3D電影方興未艾。

我對史力加並無多大好感,多年前看第一集時已覺得此部戲充滿香港人的特性,但經外國人改良,以小聰明、蠱惑、猥瑣、喜歡捉狹、揶揄來製造笑料,跟本地土產的「麥嘜」一樣,醜、不可愛,但看多了不可愛也變得可愛了。

這部「史力加萬歲萬萬歲Shrek Forever After」聰明之處是加進了醜主角的中年危機,結婚多年後的外騖心理,笑料幼稚粗鄙,如今的小孩具半早熟的成人口味,對這種方式的笑料十分受落,本片有意將心智未成熟的成年人和心智已半成熟的小孩子都一併汲納,編導值著史力克的憤然離家出走,誤信外面的小人擺佈,導至命途坎坷,而明白「身在福中不知福」道理,(這句教訓話在片中重覆說了多遍) ,徒帶來懊悔,宣揚應該維繫美滿家庭方為正途,向成年人教誨一番。

本來沒帶任何期待的看,但看到快完場時竟令我精神一振,沒想到竟看出本片有特別的喻意,正是「凡物皆有可觀」,此言不虛。

當史力加的對頭人小侏儒是個暴君,他將搞起義反抗的史力加所有同族一網打盡,偏偏就走漏一個史力加,他十分憤怒,在他管轄的城堡裡有塊魔鏡,可以讓老百姓看到統治者頒佈的消息,就像一部給公眾看的電視機一樣,老百姓在暴君統治下當然是民不聊生,生活貧困,而暴君小侏儒卻窮奢極侈,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一人及其轄下的女巫軍享有特權。

暴君小侏儒為了要全民搜捕漏網之魚,在魔鏡的電視機上播影宣傳片,要全民皆兵,萬眾同心,去搜捕史力加,這樣才會令國泰民安,達至國家昇平,前途一片光茫,紅太陽徐徐上昇,這段宣傳片無論顏色、畫面設計都有著北韓的影子,說到老百姓可以大群載歌載舞時,令人聯想到北韓的轟動世界、動員十萬群眾的「阿里郎」大型歌舞表演,在此同時卻插入灰沉沉的老百姓觀看魔鏡的片段,兩者截然是個大對比,小侏儒在宣傳片裡不斷出現,要老百姓深深牢記他的影像。

這一段就是影射北韓金日成,全國以一人為首,財富都集於一人,這種共產黨的個人崇拜低劣手法,當今仍存在,史力加這部片聰明之處就是把這些用動畫手法搬進電影裡嘲諷,就算是在共產國家放映也不易為人察覺,以借題發揮方法,讓共產國家的兒童看了,潛移默化,將來對領導人的個人宣傳自會聯想起這一段片。

北韓的領導人本來就是那個小侏儒化身,型格甚似,祇是高度差點兒而已,數十年來搞個人崇拜,已違背了共產主義的真義,人民生活慘痛,國家是烏雲密佈,暗沈沈的,真正璨爛的太陽祇有在宣傳片裡才能見得著,而中國六十年國慶時還不是朝「東方式共產主義」路線走,搞個人崇拜,江澤民和胡錦濤的畫像放得比北韓領導人小一點而已,由訓練有素的大群軍兵扛著出來,跟著原身站在敞篷車上揮手,用擴音器道:「同志,你們好。」隨即群眾響起:「領導人,你好。」

好?好個屁?搞個人崇拜已是不好了,還樂此不疲,不害躁。

為君者、為政者、作為一國領導人,應該是以民為貴,君為輕,鞠躬盡瘁為民服務,就是下屬有刷鞋馬屁幫想出搞個人崇拜的餿主意出來,也應斥之而不為,方為君子治國,留芳後世總比強求得一剎那的呼聲好得多了。

史力加片中還有一段是小侏儒歹角以重賞方法,徵求人民把史力加找出來,許多人為求重賞不惜把假冒的史力加推出來,木偶潘諾奇奧把他的木匠父親面孔塗綠,扮作是史力加去領獎,木匠老爹是可憐兮兮的,看到此處令我聯想昔日文化大革命時期,有些人真的六親不認,連父母也拉出來清算,這都是祇有極權國家才會發生的慘事,違悖倫常,也許這種事情在北韓仍屢見不鮮,但中國對北韓視若手足,不斷周濟,大家堅守所謂改良的馬克思主義,豈能不同流合汙?

共產黨治國手法跟西方民主國家當然是沒法相提並論,美國的自由民主尚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先要有民主自由才可更臻至完善的體制,別說老美是老戇,他們是面朦心精,利用卡通片來在小孩身上下藥,手段可說高明,就像把違禁品用漂亮的包裝通過檢查混進來,實在高招,但這些招數也不能不讚,究竟有多少人能察覺到也是未知之數,但總算是功不可沒。

說及此,順帶一提,記得在七十年代,美國的廣告人想出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催眠推銷商品手法,以前的廣告片是用底片(Film) 來拍攝的,正常放映速度一秒是16格底片,一秒晃眼即逝,若是廣告商要推銷汽水飲料的話,製作廣告時每隔五秒,就把一張一個表現出枯渴的人影像剪接入底片中間,放映時是一晃而過,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綻,但觀眾看了多次後就會心理被催了眠,洗了腦,產生想喝汽水的慾念,自然對推銷的汽水產生興趣,這就成功推銷了產品,美國人的心理戰手段是挺高明的。

要改變閉塞的政權達至民主自由,似乎就是夢想,倒不如把這些妄想投射在荒誕的卡通片裡尋求開解吧,九十分鐘內倒會讓人暫時開心一下這又何妨呢?

(2010年7月12日)


疊影迷情之132 傳說與真實的劍聖


傳說與真實的劍聖 The Sword God : Legend & Reality

記得我少年時是在彌敦道的舊大華戲院、看過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在巖流島的生死決鬥,電影是稻垣浩導演的,那部戲就是叫「宮本武藏之雙龍會」,演日本一代劍聖宮本武藏的是三船敏郎,佐佐木小次郎由鶴田浩二來演。

那場決鬥是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在晨曦中決鬥,宮本武藏就是利用陽光照眩了敵手雙目,一躍而下,用木劍擊中其腦門,對方立時喪命。

實在是真有其事,一招定勝負,確是瀟灑磊落,絕不拖拉,也不是通常日本的武士刀招數所云:「敵未動,吾亦靜伺,出招先者負。」誰先出招就讓對方高手瞄準破綻,頭腦急轉彎,把握機會出擊,一蹴而及,勝負立判,兩者對陣,大家是比拼耐性,看誰沉不住氣,輸贏即定,甭像我們數十年不變的武俠片,招式多,但不能制敵,打得漂亮但實在是花拳繡腿,不管用,打來打去也是分不出高下,一個人的體力有多少?不斷的打下去誰能熬得住?拍電影是好看,但總是欠缺真實性吧,人家東瀛高手過招就爽快多了。

幾個月前,朋友黃志說及有一張日本動畫是關於宮本武藏的不能不看,但他從不借出收藏品來供諸同好,我們祇有光聽的份兒,一直是想看得著,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五月時我和好友關伯渲*到廣州遊覽時,他找得出來給我買下。

終於看到這張「宮本武藏之雙劍馳騁之夢」的動畫光盤,也不能不喊一聲「服」字,日本文化實在是亞洲之首,竟有動畫片探討一個劍聖的人生及內心思想。

而且片中除了追查宮本武藏武功的真實性和經歷外,還分析及求證此人的心理傾向和他創的「二天一流」派劍術,又論及西方十字軍盔甲武器和中國漢朝騎兵、戰車對這位武學大師的影響,絕非一般的兒嬉動畫片可比擬。

也許不是多人能看得著這張資料性的文化光盤,在此也該略介紹一下內容,動畫的主角是個胖嘟嘟的矮冬瓜教授「犬飼喜一」,造型簡單,跟香港土產的「麥兜」相比,麥兜已是畢彼特了,犬飼喜一有個高瘦木偶人的女助手一二一小姐,眼睛和嘴巴祇是三粒黑點,教授先從宮本武藏的十七歲時,乃石田三成的衝鋒陷陣小卒開始說起,當年是1600年10月「關原之役」,他跟同鄉伙伴彥哉,參加了對抗德川家康的戰事,彥哉被殺,他也敵不過敵方騎兵,受了重傷,他隸屬的西軍三成大敗,德川得天下,在江戶建立了幕府時代,這段旁述是用日本「南音」*唱繹出來,就有小林正樹的怪談中「無耳方一」的風味。

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坊間有不少以訛傳訛的捏造事蹟,把宮本武藏神化了。

大學時期我的朋友、同學都是沉迷於古龍、諸葛青雲、臥龍生等作家的武俠小說,也有人向我推薦還珠樓主的「蜀山劍客傳」,我都是粗略的看了,覺得不是我那杯茶,也沒看下去,後來有唸歷史系朋友向我力薦「宮本武藏傳」,還半誘半強逼我一定要看,我專心的看了第一集,就被小說迷住了,一口氣啃了八集,還有四集他沒借給我看,後來因功課忙了,沒追下去,現在倒覺得有點遺憾。

此冊宮本武藏的巨著,一開始就說他跟巖流派的佐佐木小次郎在舟島決鬥,他得勝後坐小舟離去,從此深入研究武功及兵法,如苦行僧似的周遊天下,一邊是修練自身,一邊是跟多人決戰,遇上各種不平凡的經歷。

小說是加插不少回憶往事,用「意識流」手法寫,頗有電影感,對於我這個影迷來說是「開正戲路」,讀得津津有味,更不同一般武俠小說它是闡述宮本武藏的心理狀況,描寫細緻入微,當文學作品來讀也無不可。

現在看了這張光盤,印證以前讀過的宮本武藏傳記式小說,更是趣味盎然。

光盤用2D及3D立體動畫合成製作,原作者是「押井守」,一開始也是巖流島決鬥,這段拍得像由高手執導,短而精,鏡頭、剪接蒙太奇都比稻垣浩的舊作更勝一籌,矮冬瓜教授犬飼喜一說宮本武藏初次上陣「合戰」(就是群戰、在戰場上作戰) 敗下陣來,自始覺得當騎士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標,潛心武術,某次跟一名擅用「流星錘」的浪人穴戶某決鬥,利用長刀纏住流星錘的鐵鍊,以短刀刺殺了穴戶某,創出了「二劍一流」派,亦名為「二天一流」派。

宮本武藏是個武痴,鑽研兵法,對於當年慘敗於德川騎兵耿耿於懷,久未能釋,他後來改良了馬鐙和弓弩,又寫了「五輪兵書」,最妙的是五輪與奧林匹克的五環相同,而當時德川幕府是鎖國政策,根本沒有任何外國文化進入日本。

五輪兵書亦有提及以小勝大、以寡敵眾並非沒可能,他比喻說:「以小勝大尤如用尺建大佛」,這譬喻挺有禪意,他是一邊潛心向佛,一邊卻如染上毒癮似的不斷拼殺,難以克制,他又全心習書、畫,作品意境奇高,又是茶道、將棋高手。卡通片就是探討他此種矛盾心態,加以批判,亦莊諧並重,此人心理相當矛盾,卻懂得捉摸對手心理,屢次決鬥也是洞悉對方心態才去比拼,因此戰無不勝,正如孫子兵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五輪書火之卷中曰:「決勝之道,關鍵乃是認清楚敵人,找出優點和缺點,則無往而不利矣。」

於關原之役後四年,1604年3月,宮本武藏在洛外之一乘寺下鬆與吉川一門的第三度決鬥,他先去視察形勢,繪下地勢圖以供參詳佈局,他在五輪書中也有闡述:「臨陣前應俯視對方,于高處擺架勢,佈好陣才準備殺敵。」他想起昔日關原合戰,他要迎戰吉岡及保護少主嚴吉郎的七十人,就是讓對方先佈好陣勢,對方久候,心情煩躁,他才驀然出現,逐一斬殺,連小孩的小主也殺斃,他是想衝破當日關原之戰的心理障礙,在合戰中能取勝,然後他在濃霧中溜脫。

舉凡每次決鬥他都是讓對手苦等,讓對方有心理負擔,對方一見他出現自會沉不住氣,先行出擊,讓他有機可乘了,也符合了「先動者負」的劍客手則。

就像跟巖流派的佐佐木小次郎在舟島生死鬥也一樣,他讓佐佐木小次郎等得不耐煩,等了他一夜,他在晨曦才施施然乘小舟大駕光臨,小次郎早耐不住,已著了他道兒,借助晨光他才贏了此役。

也不能說他是陰險手段,決鬥是求勝,兵不厭詐而已。

「武士道」就是明治維新後有人憑他的「五輪書」內提倡的精神創造出來。片中也提及這種不畏死,臨陣本著這種精神也非可行,在日俄戰爭旅順一役中,日兵舉刺槍跟俄羅斯熊軍硬拼,結果對方勢強壓陣,導至日軍一敗塗地。

歷史人物也是人,總有優缺之處,就算是劍聖也有其陰暗面,怎樣獨善其身也難免有些地方被人垢病,道德標準雖可能隨時代進展而略有變異,但傳統觀念的基礎仍不會變,他們一生歷程的成績單就由後世來評分吧。

(2010年7月11日)

疊影迷情之131 踩鋼線的執法人員



踩鋼線的執法人員 The Wire Walking Sinful Lawmen

看了「邊緣特警(暫譯)Brooklyn’s Finest」,片中刻畫出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執法人員過著踩鋼線的生涯,正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安東尼圭亞,我祇看過他幾部電影,「亞瑟王King Arthur」是大而無當,把耳熟能詳的亞瑟王故事亂改一頓,跟那部「特訓日Training Day」一樣,看後是煙消雲散,祇糢糊記得主角丹素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是個貪污警探,其餘則腦海不留半點痕跡,至於那部「烈日逃亡Tears of the Sun」是重拍當年由澳大利亞大塊頭洛泰萊Rod Taylor演的僱佣軍,於剛果獨立時期帶領比利時僑民及黑人孤兒逃亡的「黑日逃亡Dark of the Sun」,但舊戲緊張刺激得多了。

他動用了李察基爾Richard Gere、伊丹鶴克Ethan Hawke、唐紀度Don Cheadle和韋利斯史奈普斯Wesley Snipes等四位獨當一面的明星,更在片中看見久違了的性感女星艾倫芭金Ellen Barkin,美人遲暮,令人有點唏噓。

布魯克林是紐約市的黑人「紅蕃區」,龍蛇混雜,三教九流,罪惡黑點,毒品的推廣中心,數十年來的罪案率一直保持平穩增長,足令州政府頭癢。

四個主角三個是當警察,唐紀度是臥底,韋利斯史奈普斯是剛出獄的大阿哥,唐紀度跟這位大阿哥交情深厚,竟分不開自己的真正身份,李察基爾是快退役的「老差骨」,但晚節不保,伊丹鶴克是貪污警察,為貪錢而挺而走險。多角色的群戲,安東尼圭亞費了大篇幅來描述每個角色,但仍有不足,非戰之罪,是他先天不足,仍需日後進補,他是先來個漁翁撒網,然後把撒出去的幾束線再收回來,這是聰明做法,如奕圍棋,先用棋子佈局稍後才收局。

李察基爾雖說是不貪污,但他厭倦生命,有自毀傾向,經常玩「俄羅斯輪盤」遊戲,手槍裝上一敉子彈用來吞槍自殺,他跟一個年青搭檔出勤,但又疏忽看管搭檔,令搭檔殺害年青黑人,上頭對他不滿,將他撤職。

伊丹鶴克是個盡責的父親和丈夫,為了要令家人過好的生活,要找一筆錢來買房子,脫離貧民區,不惜殺人謀取贓款,屢次在行動中想私下吞掉毒販的黑錢,私自闖毒窟求財,濫殺毒販,結果劫數難逃。

題材是重覆以前的貪污警察電影,看得多了也覺得索然無味,味覺也麻木了,安東尼圭亞也弄不出什麼新意來,幾個主角沒一個值得觀眾同情的。

既然是受政府俸褖,應盡忠職守,獨善其身,看見伊丹鶴克為了搜集買房子的款項有如喪家之犬,為財亡命,理想的美好生活誰不想?但總不能黑白不分,踩著鋼線,下面是萬丈深淵,一失足就粉身碎骨,但他卻是毫不詳細計劃好就亂衝亂撞,難道能逃得過追查的証據嗎?像一開場時他跟一名毒品拆家在車廂內祕密晤面,談笑間突然拔槍把人家轟死,祇是揩揩屁股也不揩掉指紋就走,行為近乎冷血,祇為求財而已;到末段時,他的同僚知悉他會到賊巢裡去謀財害命,終於用車追蹤到他,勸他臨崖勒馬,他佯作答應,但轉過頭來就拔槍轟破對方車子的輪胎,他是財迷心竅已往無歸路方向大步邁進,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另一個是當臥底的唐紀度,上頭派他去搜集韋利斯史奈普斯的販毒罪証,他跟對方是結拜兄弟,卻不同意韋利斯拷問敵方小嘍囉的冷血手段,背後藏槍,準備隨時把韋利斯及手下射殺,總算是毋忘在職,他是相當矛盾,左右兩難。後來韋利斯當街被人亂槍暗殺,殺手逃之夭夭,唐紀度認為是警方借刀殺人,衝往接頭人處,不惜跟上司艾倫芭金大吵大罵,更帶武器到韋利斯對頭幫處大開殺戒。

最後一段戲是三位主角不約而同到達一幢大廈裡,導演用交替剪接拍法,拍出三條線各有來處,再聚合一起,等到這節戲他才拍出高潮和劇力。

看來這位黑人導演安東尼圭亞還要努力,他說故事已有了進步,但拍電影不是光靠說故事說得流暢,還要說得動聽,這就是牽涉主角之間的情感關係,有動人之處,要有人性,主角要有獨特的性格,本片是描述了出來,但未臻完善,例如李察基爾為何有自殺念頭?是寂寞難耐抑或是另有別情?這都語焉不詳。唐紀度跟韋利斯的肝膽相照也是拍得皮毛,不大感動觀眾,這就是導演欠缺真功夫,比起許多過去的商業片高手他仍有不足,套句話來鼓勵他:「老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加油吧。

末段有一場是李察基爾被收回警徽,內心落寞,他去找老相好黑人妓女尋求慰籍,到了她營業地方,推開門,見她跟一名黑人壯漢在幹著,並嚷出音響效果配合節拍,李察基爾黯然離去,坐在門口的樓梯級處等候人家燕好以後才進去,稍頃,那個黑壯漢穿回警察制服出來,觀眾也猜得出這黑警察一定是開小差來消消悶氣,喫免費餐,李察基爾進房子裡,他有欲言又止、欲語還休,見她正蹲在廁所洗濯污穢,兩人再倚偎一塊,黑妓女拿出一隻金腕錶來贈他,這已表明心跡是愛君情摯,他求她從良跟他一起,她卻斷然拒絕,令他貿然推開了她,傷心離去,他返回車裡,把金腕錶摔在椅上,拿出手槍,裝上一枚子彈又想舊調重彈,正在此時,驟眼看見外面有黑人流氓押著失蹤少女登上麵包車,「冥冥中自有靈光一剎,由此普渡眾生」,他打消自殺的念頭,立定了主意,他就是踩著鋼線,徘徊於生死之間,一念之間,由自毀而變為拯救少女出火坑。

三位警察都是在踩鋼線,徘徊於正邪之間,在乎怎樣選擇,視乎受不受環境所支配,導演安東尼圭亞也是徘徊於好与壞電影之間,祇是差一點兒,就可把整齣戲提升了,戲如人生,台上台下往往就是如此微妙。

(2010年7月10日)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疊影迷情之130 星光尋舊夢


星光尋舊夢 Follow the Faded Away Theaters Foot Steps

香港人把電影院稱為戲院,以前的老香港稱戲院為「影畫戲院」,就是能看到活動畫片的地方,好友黃仲標傳來電郵,有關已經全部拆卸的舊戲院,看了這份電郵資訊,不免勾起許多在那些戲院看過的經典電影的回憶。

我是從小喜歡看電影,十六歲那年我開始畫漫畫,得李凌翰師傅提攜,在報章賺到些零用錢,可供我有閒錢可看電影,又有錢可買些印刷精美的日本電影雜誌,把那些明星照片割下,貼滿牆壁,一張眼就可見到一張張熟識的面孔。

當年我把看過的電影記下來略作紀錄,那一年我一共看了三百多部戲,差不多是一天一部,那年頭,物價便宜,我是精力充沛,星期六、日不上課,通常不在家溫習,每天看三部戲,聖誕節、復活節、過年及暑假都是假期,每天看早場,12點半場,兩點半場和七時半場,有時候多加一場午夜場,光是假期累積已有兩百多部戲,算起來三百多部戲並不算多了,而且我是有看無類,不像今日那麼挑剔,港產片少看,比起如今,能每天看一部電影,反而不足三百部戲。

朋友笑我是:「職業是看電影。」說實在話,當年我年少無知,也胸無大志,曾有過念頭想:若是當戲院裡的帶票員多好,這樣的話看電影可以不用花錢了,真的笨拙,當帶票員祇能老是看那間戲院的戲,別的戲院放映的電影也不能去看。幸而這念頭像我本性一樣,永遠不會持久,否則我怎會看了這麼多的電影?還有那麼多的回憶?這些過去看電影的回憶也彌足珍貴,令我永遠難忘。考大學時,填寫第二志願是唸電影系,以為以自己的成績一定不能達成第一志願的,哪知道就是第一志願取錄了我,電影系是唸不成了,畢業後出來做事也曾申請過入電視界,偏偏是我找到適當工作才有回應,那次在電視台面試後當局要詳細考慮一個多月才聘用,我想一定是後備者,人家是先聘請了比我優越的人不行才輪到我,這樣也無緣加入了影視界,如今過了多年也從沒涉入過此行業,但我沒有後悔,這輩子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並無遺憾就是。

以前的電影院不像今天的迷你戲院,今天在商場內的迷你戲院系統有六、七間,有的銀幕大,座位少,行數少,若是坐前排,看大銀幕時觀眾的頭和眼要每秒鐘由左至右掃一遍才能窺全豹,看完電影會眼花繚亂,哪會是娛樂嗎?

年少時家在九龍,不過作為一個標準影迷,若是要看好戲,就算是天腳底也跑去看,況且小時候父母都是電影迷,一是先天性遺傳,二是後天性熏陶,香港區的戲院也留了不少對經典片的記憶。

電郵展示的第一間是皇都戲院,當然在這戲院也看過不少電影,但記憶中我是在中學時期去皇都看的是安東尼柏堅斯的「誰是兇手(片名我忘了) 」,這部戲我在寫他的文章中也提及過,是我一個人去看晚上九點半場,一邊看一邊擔心誤了最後一班過海渡輪,當年還沒有海底隧道,我當年買的是前座票,最便宜的一種,但看完了戲要花錢坐出租車到碼頭去,交通費足可買兩張最貴的超等戲票。

也要再提以前的戲院座位是分前、中、後座、樓上是超等跟特等,以前座的票價最便宜,進一級是中座和後座,最貴是樓上座位,以前的戲院老闆做生意跟風氣走,甭像如今的戲院一視同仁,就是最前一行也收同樣票價,當年我為了要多看電影,多是前座客,祇有偶焉有認為值得看的電影或是出了稿費才犒賞自己,前座看多了也有後遺症,就是近視眼加深和無心唸書,惡果堪虞。

第二間是樂聲戲院,位於銅鑼灣,面對維多利亞公園,現在是那間大卡拉OK場的位置,戲院的大堂就是現在售賣印尼食品的超級市場,(請看文章前的附圖) ,最深印象是在那兒看了狄保嘉第和施娃郭仙娜合演的「Hot Enough for June(中譯名也忘了) 」,是部間諜片,說當年是冷戰時代,文質彬彬的典型英國紳士狄保嘉第是個學者,英國情報局派他到鐵幕的捷克去接觸一名想投奔自由的女間諜施娃郭仙娜,她在片中真的是熬不住六月的酷熱,全片讓她賣弄性感,這戲院也差勁,前座祇有兩、三排,也不設中座,買不到前座票祇得看後座了,戲老早已忘得一乾二淨,祇記得男女主角是在公眾泳池初接頭,說的密碼就是「六月夠熱了。」,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愛的明星,為他們大破慳囊又何妨?

第三間是樂聲戲院對面的豪華戲院,是如今富豪大飯店,左旁的商場也是,(附圖就是這間戲院) ,我最記得是看過法國片「左輪三五七」,是法國最蘊藏魅力的男明星伊扶蒙丹主演的,戲很好看,但也忘得無影無蹤了,祇想再重看,但在中學時坐船渡海也要去看了一部叫「A Summer Place(又是忘了譯名) 」,是仙杜拉蒂跟杜唐納許合演的,還記得有個性格演員叫李察伊根的演仙杜拉蒂的父親,戲是平凡,但那條主題曲相當悅耳,就是沖著主題曲才去看這部青春老套戲,後來搬到香港區住,在豪華戲院也看過不少名片。

再過了馬路往中環走,在波斯富街交界,現在是銅鑼灣廣場位置的是紐約戲
院,以前是跟九龍旺角的新華戲院聯線的,當年上映小林正樹的「切腹」,就是可以在九龍看但我也偏到香港區去看,這部無從置疑是經典佳作。

至於往後面街走,現在是會議中心廣場的是碧麗宮,這間是超級大戲院,如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在這裡看戲是一流享受,戲院改建前我在前一篇文章也有說過,本是隸屬於怡東大飯店的,後來轉讓給邵氏公司,轉讓前怡東大飯店接了一個開酒會的大客戶,就是卡地亞公司宣傳旗下產品,那酒會可以在大堂擺置一部從法國運過來的舊式雙翼螺旋槳式飛機,開雞尾酒會地方還綽綽有餘。

當年我在碧麗宮樓上工作過,我的洋上司知道我最愛看電影,經常跟我調侃說:「若是不見你在公司裡,也知道你躲在哪裡,我會往下面戲院打一排召你回來的啟事,你就會馬上現身了。」

也得感謝當年碧麗宮選片上映的人,選的大部份是既有娛樂性又有深度的好片,像開幕的「異形」,由烈尼史葛執導,還有「追兇一百年Time After Time」,說的是寫英國科幻小說名家W.H. 威爾斯,追蹤連環殺手開膛手積克Jack the Ripper,透過時空到了二十世紀的三藩市,題材獨特,又有湯漢斯演出的小品電影「難得有情人Nothing in Common」,描述一個孝子為父親胼手胝足的動人故事,還有「迷離夜合花Blue Velvet」,好片實在太多,也不能盡錄了。

那時候我是因利乘便,成了該院的忠實捧場客,後來戲院出售再改建,我也難免有點傷感,也預知道大型電影院已經沒落,祇供日後緬懷。

說到後街還有一家華盛頓戲院,現在也改建了,當年這戲院的銀幕不太大,祇記得看過由亞倫狄龍演的幾部殺手片,一部是說僱佣軍的「The Wild Geese野鵝敢死隊」,有李察波頓、羅渣摩亞,李察哈里斯等大明星合演,戲是普通貨色,最好的那一部算是「群英會Excalibur」,導演是尊波曼John Boorman,拍的是亞瑟王朝與神劍的故事,格局森沉,格調典雅,把英國中古時代的神話與家族鬥爭娓娓道來,是歷年來的亞瑟王題材片之冠,端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灣仔區有的是東方戲院,就是如今大有商場之處,東方戲院是影二輪西片的,我小時候每逢假期,都會在筲箕灣外祖母經營的留產所(就是為孕婦接生嬰兒的私人小醫院) 裡住,我姨母最喜歡帶我坐電車去東方戲院看電影,看的多是當年的洋人武俠片,史超域格蘭嘉的「美人如玉劍如虹」就是在那裡看的,還有幾部由當時的義大利大塊頭、也是世界健美先生、史提夫李扶士拍的希腊神話片,當年年紀小看到他出現就高興得呆了眼,他渾身結實肌肉像是用硬塑料塊砌成的,他比當今的亞諾舒華辛力加英俊,但頭腦卻比不上亞諾,後來沒聲沒息的不見了蹤影,他從不需要任何演技,觀眾不是看他表情,他一出場就打得多個對手落花流水就行,他拍戲連服裝費也可省掉,也不知他是否怕熱,他從不穿什麼上衣,褲子是三角型內褲,身上肌肉永遠是發亮的,後來猜出他拍戲時他的助手一定隨身帶了大罐油,什麼油也行,不斷用油刷在他身上保持光澤。

再過去就是東城戲院,我剛出來社會做事時是在灣仔熙信樓,下班若沒事幹也甚少去光顧這間戲院,謠傳這戲院以前是殯儀館,女廁是停屍間,所以鬧鬼,謠言是言之鑿鑿,當年沒有「八卦雜誌」,又沒什麼電郵,但謠言傳訊速度也相當快捷,本是無稽之談,謠言四方傳來,加上人的疑神疑鬼心理,這樣就寄存在心裡,謠言廣傳出去,令戲院生意驟跌,導至加速削掉這間戲院的命運,這戲院在我唸中學時期是跟九龍佐敦道的快樂戲院聯線,也曾上映過幾套A級製作,如「瘋狂大賽車The Great Race」、「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據資料提供還有占士高賓演的「Pat Carrett and Billy the Kid(好像譯作神槍纖霸) 」,導演是森畢京柏,這幾部戲我都是在九龍區戲院看的,我記得在東城戲院後期曾單獨去看過一部古巴片「出殯也瘋狂」,貧乏國家出的電影卻拿到國際電影獎,我看是同情兼滲入幾分政治目的有關,電影並不出色,看了也忘了。

香港區的戲院說到此也該作個中場休息,九龍區才是我少年時活躍的範圍,也得留待下次再說了,不過當年在九龍區看電影也的的確確是讓我留下很多有趣的經歷,這就當是預告片,不日會排期上映的。

(2010年7月8日)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29 遊魂難捨人間情


遊魂難捨人間情 The Spirit Still Remains the Passed Memory

「月蝕The Eclipse」這部片是去年(09年) 榮獲愛爾蘭電影及電視節的最佳影片、最佳配角及最佳劇本獎,我一向對獲獎的影片興頭不大,皆因電影節的評審委員諸君的品味和口味老是跟我有差距,我怎也攀不上,所以少看為妙。

愛爾蘭的電影甚少看過,我已非香港國際電影節擁護者多年了,昔癈寢忘餐地一天幾場戲,香港一場接著是九龍一場,為的是趕去看資料冊子推薦的所謂好戲,看了反而滿肚子「氣」,接下來就算那部戲是精品,也倦得無福消受了。

但祇有香港國際電影節才讓香港影迷有機會看到其他地方的電影,是否合乎香港影迷口味?也是見仁見智,各地潮流文化有異,適合當地人看的電影及戲劇原素也不一定放諸世界而皆準,正如我現在對「刺身」食物產生厭惡感一樣。

話分兩頭,其實人類的諸種情感與道德、倫理全部有共通性,所以無論看哪一個國家的電影祇要有耐心看下去,必有所得,文化有異祇不過是外衣不同而已。

這片的封套是有華盛頓郵報及好萊塢記者報的推薦,評論是說此片是美麗、甜密而動人兼驚嚇的鬼故事,有點像去超級市場買罐頭食物,先看看標紙上的食物製成品包含有什麼材料?看了挺對胃口就買下來回去品嚐。

故事很簡單,主角米高是愛爾蘭一處海邊小鎮的中學皮球教師,閒餘時間愛好寫作,妻子在兩年前罹癌病去世,遺下一對正唸中學的子女,他還要照顧住在護老院的丈人,老丈人對他抱有意見,他義務協助愛爾蘭寫作協會,在小鎮上搞作家研討會,他負責接待女作家艾本葉尤Iben Hjejle,在此期間他經常疑神疑鬼,看到癱瘓在護老院的丈人的鬼魂纏擾他,但老人祇是垂危而已,他情不自禁愛上了專寫鬼故事的女作家,而另一位享有盛名的男作家艾丹昆Aidan Quinn卻苦纏著女作家,在短短幾天的研討會中,他與女作家互生情愫,直至研討會終了,那夜他頭一遭看見妻子的亡魂來找他,小鎮再恢復平靜,女作家已回倫敦去,致電求他再續情緣,電影就此告終。

憶念已故親人,在內心寂寞時總想見到故人的鬼魂回歸,但內心又有點恐懼,十分矛盾,正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但到了黃河又如何,他每次看到沒死去的丈人鬼魂時必大吃一驚,直至某夜丈人的鬼魂要抓他下黃泉,他驚魂稍定,趕赴護老院去,發現丈人真的割脈自殺了,他感到有點內疚,一個人寂寞難耐時內心難安,就是已故親人的幽魂也覺得可怖,鬼魅祇是內心所生。

整齣戲很平淡,祇是偶焉來一兩場突然的驚嚇,用的是愛爾蘭悅耳的聖頌合唱團配樂,有時是輕輕的鋼琴伴奏,配合冷冷的愛爾蘭小鎮景物,情調格外雅緻迷人,這種片要慢慢細味,才能感受出來,到最後他妻子的亡魂以罹癌病症前後的兩種形象在他床畔出現,撫摸了他,然後悄然消失,令他終於明白執著悼念故人也徒令自己痛苦而已。

適逢快要上映的年青吸血僵屍片也叫月蝕,不過兩部是不同風格的鬼片。

想起二十多年前有一部「幻夢成真Field of Dream」的電影,也是關乎親人去世後亡魂留在陽間徘徊,構成一部既有親情又涉及倫理,更具深刻人生哲理而動人特異之作。

當年我在銅鑼灣的「碧麗宮」戲院看此片,碧麗宮就是現今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以前是大型會議中心,前堂闊大,後改建為戲院,選映的都是高格調電影,座位寬闊,在那裡看戲是真的享受,當年改建戲院之前我在那裡做過事,還記得改為戲院後第一部戲是「異形」,而那部小本謀巨利的「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卻成為碧麗宮映期最長的電影,電影院懷舊留待日後再有機會詳談。

看了「幻夢成真」後,成了主角奇雲告士拿Kelvin Costner的影迷,但近十年來他是後勁不繼,想起來對捧一個偶像也有點失望。

奇雲告士拿在「幻夢成真」裡扮演一個放棄城市生活歸田的知識份子,某日他聽見擁有的一片玉米田上有呼召他的聲音,當初他以為是自己思覺失調,後來他把大片玉米田剷光,建了一個棒球場,而不少已逝去的棒球名宿一一在棒球場上出現,但祇有他一家人有緣見得著,無緣人以為他們一家人患了神經病,這令他經濟緊拮,銀行要收回他的玉米田,但他仍堅持下去,後來他才覺悟是年青時反叛父親,脫離家庭,父子反目,他內心隱疚,但求贖罪導至如廝境地,他父親也是個棒球名將,後來還以年青的形象在光天化日下出現,跟他再復修好關係。

情節並非如廝簡單,而箇中還牽涉他受感召,穿州過省去找一位鬱鬱不得志的黑人作家,憑蛛絲馬跡,抽絲剝繭竟穿越時空在芝加哥尋找到已故名醫畢蘭加士打,原來名醫以前也是棒球員,不過是棄棒投醫,結果成為懸壺濟世的醫生,老畢對當不成棒球名將也有遺憾,但在人生路途上走到分岔路時就要作出一輩子的抉擇,老畢選了另一條路,但也有成就,選擇並沒對或錯,後來老畢在他棒球場出現,他女兒突遭意外,幸得老畢出手把她救活過來,那段戲既微妙又感人,後來老畢還化為年青時的形象,與幾位不同時代的棒球明星一較高下,完成少年時未完之願望,而奇雲告士拿也與年青的父親聯手作賽,父子再無介蒂。

這部美國片道出正常的倫理關係,奇雲告士拿結婚生女才明瞭當父親的苦衷,人長大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非惡意抗衡,大家必須本著包容才可溝通,少年時的衝動祇會做成日後的懊悔,願當今80後的青年人能懂得這種情況,奇雲告士拿就是為了彌補昔日年青時期的莽失,不惜傾家蕩產建成了棒球場,完成父親當年的夢想,以求贖罪,這種愚孝美國人也有,絕非東方才有,所以說倫理和道德的文化並無地域之分,人情味是世界共通的。

也就是亡魂回歸為後人開竅,解開了後人的心結,當一切豁然開朗,一切都是美滿,人間、天堂並無異殊,這部舊戲雖然是鬼片,但絕不恐佈,況且人情世故甚為細緻動人,比新的「月蝕」一片更好看,內容更充實。

我擁有這張光盤已有多時,但一直沒重看,祇是視若珍藏,現在為文也祇憑多年前看過一次的記憶,好電影就是久存心中難以忘懷的。

(2010年7月6日)

疊影迷情之128 樂「園」生悲

樂「園」生悲 Tragedy in the Amusement Park

6月29日,深圳東部的「華僑城」樂園內之「太空迷航」機動遊戲,因機件故障發生嚴重意外,導至六死十傷,這種據稱是由中國解放軍研發的新穎遊戲,頗受遊園人士歡迎,結果鬧出意外慘劇來。

樂極生悲是誰也不想發生的事,但防不勝防,就是通過了安全檢查也難免會產生意外,或許是負責安檢的工程師走漏了眼、或是一枚小螺絲釘鬆脫了、甚至是機件的金屬疲勞等等,有殊多種不明因素會衍生出慘劇。

想及此,找到一部由已故的科幻小說作家–米高克烈頓Michael Crichton的處女導演作品「機械人世界The West World」電影光盤出來重看一次。

他是在1973年拍的,關於一個遊樂場發生的科幻慘劇,後來他寫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內裡也提及有富翁想斥資開辦一個恐龍主題樂園,但結果也是弄成不可收拾的慘劇,題材有點相若。

至於這部科幻片說述美國有一個機械人樂園,祇供成年人遊樂,玩者可以在樂園內各個不同的時代背景環境裡,肆意濫殺有如真人的機械人,以洩內心的暴力傾向,也可以跟男女機械人有一夜情而無須負上任何責任,諷刺美國的主題樂園文化,算是有點喻意,怎料到機械人竟會叛變,改過來殺掉遊客,主角的同伴摯友不幸被殺害,連自己也被機械人追獵得走投無路,真的慘過弱小動物。

演機械人殺手的是尤伯連納Yul Brynner,他一身「七俠蕩寇誌」的全黑牛仔服飾,他演過「太陽王King of the Sun」後竟招上了印加族酋長的靈魂,走起路來有如患上「男人之疾~痔瘡」,兩腿拐三分之一彎的步履,也像是本身有機械故障,像肖了機械人,此角色真的不作他人想,而且面無表情,一雙眼睛殺氣騰騰,酷極了,他一輩子都是演正派角色,虧他到了晚年才有機會改變戲路。

同等排名,演倒霉蛋被機械人追殺的是李察班哲明Richard Benjamin,他曾是紅小生,也演出過不少出色的電影,至於演他同行摯友的是占士保連James Brolin,也要略說一下此人,他是演電視片集「杏林雙傑Marcus Welby M.D.」出名的摩托車醫生,後跟歌星巴巴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同居至今,他的兒子喬什保連Josh Brolin演過「二百萬謀殺案No Country for anOld Men」,最近還夥拍性感女神美瑾霍士Megan Fox演出「疤面仇俠Jonah Hex」的新派牛仔片。

以初次執導來說,米高克烈頓也算稱職,把這部驚慄電影拍得有板有眼,比他寫的小說好看,他創作了很多小說,如「昏迷Coma」和「剛果Congo」,很多都拍過電影,他本來是個醫生,除小說外還當過幾趟導演,執導過由鐵金剛辛康納利和當奴修打蘭合演的「金剛大盜The Great Train Robbery」,以維多利亞的時代作背景,頗有懷舊情調,他也是電視片集「急症室ER」的監製,端的是多才多藝,可惜是中年早逝,天嫉良才。

這部片由機械人樂園的宣傳廣告片開始,隨即是兩個主角進入樂園尋開心,而大開殺戒,旅客越殺越過癮,直至占士布連在樂園裡的西部世界中了槍,臨死前還大惑不解,問道:「為什麼會這樣?」真的死得不明不白。

跟著是李察班哲明被追殺,樂園裡的每個機械人都起義了,殺盡所有人類,這也有點喻意,就是平日被濫殺的獵物反撲,改變了整個正常宇宙規矩,有若「物極必反」,像歷史上的奴隸起來起義反抗暴政,把整個統治體制推翻,確是令人深思,若一個懸殊的社會制度,對立形勢到了極端不平均時,本來擁有特權者卻淪為被虐者,此種情況在世界各地也屢見不鮮。

追殺李察班哲明的牛仔槍手尤伯連納有電子感應裝置,可以探測到人類的體溫,追殺人類簡直是囊中取物,最妙的是李察逃到了沙漠,連一條響尾蛇也是機械的,攻擊他也易如反掌,到了最後他要絕地拼死反擊取勝,不免流於有點俗套。

既是驚悸電影,情節下半段是逃亡和絕處求存,也不必細表了。

不過在美國每個州、省、市、鎮都有不同的主題公園,款式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用刺激遊戲來招徠旅客,單是扭曲婉轉的過山車形狀已是千奇百怪,現在大陸卻全盤接收了這種泊徠文化,不再著重被文革時期毀壞了的歷史遺跡,樂園是供人尋樂的地方,但人都是祈望在樂園裡玩新穎的玩意,留下既刺激難忘的經歷,所以中國大陸的主題樂園主理人都各出奇招,也忽視了安全措施,報章報導深圳大部份樂園的機動遊戲都已殘舊不堪,中國人的破壞力超強,但保養維修卻特別弱,而公德心更超薄弱,玩這些主題樂園的遊戲機祇好各安天命吧。

另一部在1977年拍的「遊樂場驚魂Rollercoaster」,擺明車馬是說過山車,由佐治薛高George Segal演的刑警,聯同李察威麥Richard Widmark演的聯邦調查局行動隊長,與亨利方達Henry Fonda演的FBI巨頭,三人合力追尋在遊樂場過山車上放置炸彈的變態兇徒鐵摩菲畢頓Timothy Bottoms,匯聚幾個性格演員拍出來的竟是一套平平無奇,驚險不足,劇情犯駁的「稚戲」,徒有珍肴異饌落在庸手裡也泡製不出一道好菜色,難道美國沒低手編劇和導演嗎?非耶,非耶。

07年炎夏與老朋友金炳興伉儷到拉斯維加斯去旅行,我曾對他說:「看這個就是最大型的遊樂樂園,一切都是虛假的。」的確是,祇有酷熱逼人和真正贏得回來的錢放在口袋裡握著,怎再不押下去才是真的 - 贏了錢。

到了結尾也該順道一提,後來「機械人世界」有了續集,由比得方達Peter Fonder主演的「翡翠窩大陰謀The Future World」,又是不變定律,狗尾續貂,成績大不如前集,將機械人主題再玩一回,但這部續集我倒是後悔再重看了一次。

(2010年7月3日)

疊影迷情之127 黑暗中的冷笑聲



黑暗中的冷笑聲 Laughter in the Dark

七月一日、星期四,香港無線電視的明珠(英文)台,播影了電視片集「法妻The Good Wife」,我在前數篇文章已說這套片集相當精采,編劇有極高水準,這一集的案件是關於電視台一個受歡迎的時事節目主持人,他自持擁有大量觀眾而作出對一件女嬰失蹤案的肆意判斷和猜測,認為女嬰的母親涉嫌謀殺稚女,虛報女兒被人拐走,那位年青母親不堪受輿論打擊而自殺身亡,其丈夫委托了女主角的律師樓接手控告那不負責任的節目主持人,但最後的判決結果是那可憐失去女兒兼喪妻的鰥夫敗訴,因為陪審團和法官基於控辯雙方的証供都認為被告無罪。

這看來是沒有天理,那個嘩眾取寵、肆無忌憚的囂張時事節目主持人能繼續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下去,在片集結束時,女主角律師樓的女合夥人,她在下班前收看那個預先介紹會有揭祕消息公佈的節目,該名意氣風發的主持人竟誣衊那位控告他的女合夥人律師是女同性戀者,女合夥人看了毀謗她名譽的節目竟毫不動怒,祇是關燈走了,在一片漆黑中爆出幾聲冷笑。

那幾下在黑暗中的冷笑聲簡直是高招,為整齣戲點了睛,餘韻猶存。

現實生活中確有不少一朝得志,語無倫次的所謂成功人士,我認識的也有幾個,也是該說我是運氣好才能遇得上,命途中我遇上的真正好人也不少,能遇上反面的人總算是有個對比,若是所認識的人全是好人,也不免太單調了吧。

一部電影裡有忠角有奸角那才做成沖擊的戲劇性,那才好看。

幾年前,我得罪了一個朋友,事隔多年本來也不堪提,也不應再提,並不是我至今仍耿耿於懷,我對此人已無感覺,不再恨他,祇是避免與他為伍而已,人生在世多餘的時間不多,何苦讓自己跟恨自己的人相處?而大家卻無話可談呢?

也不涉及原諒與不原諒這回事,誰對誰錯?各有己見,就如那套片集的劇情,那個雙失的丈夫是受害人了吧,但在法庭上雙方的代表律師針鋒相對,祇是稍有差池,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法律是公平維護雙方,得勝者亦不是全對。

片集裡那個楚楚可憐的受害人對女主角說:「是他有自己的節目,可以在眾多觀眾面前肆意凌辱我,我啥也沒有,叫我怎樣反駁呢?」的確是,有些人就是擁有向公眾發言的渠道,就可肆意妄為地批判自己的眼中釘了。

好比是一場拳賽,一個拳手雙手被綁住,任得對手狂毆,這公平嗎?

我得罪那人在某暢銷報章的情色版上有個專欄,他就一連幾個月在專欄上以我為醜化的對象,並不是我對號入座,而是許多認識我的朋友看了都致電給我道:「你今天又見報了,做了主角。」令我對他的專欄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悲哉的不是我當了丑角,而是可見報紙的編輯壓根兒是准許他天天惡作,竟視若無睹,可見這份報紙的編輯祇是打馬虎眼上班,看也不看,照刊登如夷。

後來得正義的「石琪」兄嚴詞厲語的告誡了他,他才收斂,不再惡作。

事隔多年,他對我的怨氣早已完全消掉,反正我對他不再痛恨,無任何感覺,既無仇恨也無怨,心若平湖,亦牽不起任何漣漪,就算是再見到他,點頭打個招呼就是,也不是已一笑泯恩仇,沒感覺又何來仇恨呢?

也不像那劇集裡的女合夥人關了燈,一笑置之,哪種是冷笑、包含了鄙視,但我全不需要這些放在超級市場內跟仇恨和怨懟同一架子上的產品。

但我也並非沒七情六慾,已臻禪境,頭頂三千絲煩惱不是刮光的,而是逐一捨我而去,千方百計也挽留不住,我早已給自己定下原則,若真的要恨一個人,祇能恨之一段時期,視乎時間長短,但絕不會是長達三、五年吧。

又來翻舊賬了,以前有套「功夫Kung - Fu」的西部牛仔片集,說主角大衛卡拉甸David Carradine小時候在中國清朝的少林寺學過藝,片集賣點是經常加插一段那位洋小子刮光頭髮,被瞎了眼的少林大師點化的情節,那些對話充滿東方禪意,由淺入深,由老和尚對小徒詮釋一件事的反思,當年我的好友莫杰祥說那些所謂禪話是似是而非,祇會把不懂禪學的人導入歧途,但我卻不以為是,哲學是深不可測,但若用淺白易明的方法解釋給大眾,也不失為好方法,記得當年我跟他相聚時,若一時沉悶,他就叫我扮老和尚說自己那即興的狗屁不通禪語來逗他開心,我立刻兩眼翻白、板起面孔、正襟危坐的說:「第三戒,不可偷吃….。」此刻他已笑不可抑,想及此套片集禁不住想起故友,他自殺前的一段日子,有一個晚上致電找我,可惜我不在香港,接到他的電話草草聊了一兩句就掛斷了,他可能致電給我就是想我扮少林得道老僧點化他,再逗他開心,也許這樣會令他改變初衷也不一定,有時候我扮愕呆的逗笑本領確是有點管用的。

片集中有一集是那洋小子遇到其他小僧欺侮他,他心有不甘,老和尚察覺,教誨他道:「你因覺得不公平而痛恨,那祇會令自己心裡堵著硬塊,若要搬開那壓著的石頭唯有放開胸襟,視若無物,否則那塊石頭祇會愈長愈大。」

洋機靈小和尚問道:「我怎樣才可教訓他們不可這樣呢?」老僧搖頭答道:「你還是不能拋開積怨,反而是將怨恨的石頭自己再搬多幾塊上去。」小和尚又問:「但他們仍是天天欺侮我呢?」老僧說:「哪你祇有當作沒事,容忍也是種修維,祇要你當作閒事一樁,像天天吃飯睡覺一樣,他們欺侮你,見你逆來順受,也自會覺得沒趣和慚愧,也是你感化了他們,這樣你心內的石頭自然會消失無蹤。」

說是這樣說,但知易行難,非得道高僧也難以實踐,但亦非沒有可能,以德報怨,以德服人,是要有極大的容忍心,能做得到已是達至得道高僧一半路程了。

現實中有許多人是你讓他一步,他反而得寸進尺,哪更要看你的功力如何了。

老天就是這樣公平,製造了許多好人,同樣製造了許多壞人,而這世界上好人也不是完全沒錯,壞人壞得頂透也有一點兒善良,這樣世界及人生才會豐富。

「Laughter in the Dark黑暗中的笑聲」,原是那部1969年名片「奪命桃花」的名字,這部片由尼高威廉臣Nicol Williamson演一個有爵士名函的富翁,夫憑妻貴,妻子是純英國貴族血統,他本身卻是個蘇格蘭人,上流社會知悉了他的身份後,並不真的認同他,暗裡恥笑他,他既有錢又有閒,就在外頭包了個理髮店的修甲女郎安娜卡蓮娜Anna Karins 為「二奶」,結果弄至他身敗名裂,打回原形,甚至雙目失明,而二奶又另有情夫,偷情之餘還合謀對付他,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幾角戀情關係如今是司空見慣,但在69年卻是罕有,黑暗中的笑聲其實是意謂暗裡嘲諷這位可憐蟲,這部英國片是六十年代英國新浪潮導演東尼李察遜Tony Richardson的作品,拍得相當好,我幾十年前看過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

平常我交朋結友絕不計較當個小丑,逗人開心,也曾有摯友背後說我是有「被虐狂」,對我刻薄才令我開心,這事我絕不介意,大夥人也總有一個不怕吃虧聚會才會開心吧,正如功夫片集的老和尚所說,若不當一回事,也有其他人受到感化,自有好的回報,人生裡別管有沒有暮地聽得見黑暗中的笑聲,祇要自己是問心無愧,那種冷笑聲祇不過是驟忽而來的一下子「思覺失調」罷了,來得快也自然會消失得快,小毛病而已,管他的。

(2010年7月3日)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26 旅途中的笑料


旅途中的笑料 Funny Things that Happen on the Road

上兩篇文章談及旅途中許多意料不到的事情,會驟忽發生,有時候會令旅行者束手無策,電影中也有笑片描述這些荒謬的趣事,但實際生活中亦不乏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喜歡旅遊,可以增廣見聞,又可瞭解別的地方的風土人情,當然要視乎經濟情況為先,其次才論是否能有時間,有時候就算是有大量閒錢,基於很多原因也去不成,也祇得徒呼負負。

84年,我和太太曾去埃及旅行,住的算是頗具盛名的國際級飯店,但房間的淋浴水龍頭,扭開來有如扭開收音機,先傳出混雜的怪聲,良久才從水管裡傳出打嗝兒的聲音,才吐出水來,是又黑又棕色的液體,我當初還以為是石油呢,噴了十分鐘後,水慢慢經過了淡色轉化過程,才見清澈,最糟糕的是去水孔的污水去得緩慢,要洗澡嗎?一雙腳就要踏進污水灘裡。

誰叫是參加旅行團去的?跟導遊投訴要換房間,等了好久,導遊才帶同埃及籍的男人來,說這人是飯店的最高級經理,會操蹩腳英語,他說整間飯店的房間都滿了,沒法達到我的要求,反正我們旅行團祇住三、四天,以後再會為我想解決的方法,那個導遊是香港人,說:這裡大部份的房間也有這種情況,就算是換了房還不是一樣。而那位埃及人經理道:讓我來修理一下吧,他立刻脫掉那鬆垮垮的西裝上衣,捲起衣袖,從褲後袋裡拿出幾件工具來,真的動工,沒多久,衛生間裡傳出深沉而長的打嗝兒聲音,我進去看,浴盤裡的水真的去掉,但留下一個圈子的污垢色,他說會派房務部職員來清潔浴盤,那天我們出去遊覽,晚上回來,浴盤的污色仍在,我下樓去投訴,到了樓下飯店附設的餐廳,竟看見那個埃及經理身上掛著圍裙正在忙著收拾桌子,他還認得我,抬頭向我依呲牙微笑。

而我到櫃台前投訴,要見夜間班經理,那接待員找到一個金頭髮的外籍青年來,介紹他是夜間班經理,那伙子說自己是法國人,不懂英語,猛是詐傻扮矇的搖頭,我跟他說了老半天也是白耗,祇好湊乎著洗澡吧。

第二天我向香港導遊投訴昨天他帶來我房間的飯店經理,原來是個侍應生,他佯作毫不知情的道:「每個埃及人看來都是一模樣嘛,你準是認錯人了。」

暑天去埃及旅行實在是太熱了,第三天我們的行程是去「樂蜀」,大清早四時要起床,從開羅坐六時的飛機去,到達後觀光一番,十時要暫停所有活動。

為的是避過酷熱的日頭,整天在「樂蜀」的活動像廣東人說的「斷截禾蟲」,分開幾段進行,到了晚上我們回程,坐的是雙引擎螺旋槳飛機,我和太太的座位編在飛機門前,那飛機是客貨兩用,我們座位前的空間擺滿了大小不一的貨物,擠得幾乎飛機艙的門也關不上,飛機上的空中小姐都是胖婦,全身黑袍制服,飛機起飛了,哪知道飛到半程,機門像老得鬧脾氣,發出古裡古怪的抗議聲,原來那輛早該退役的飛機的機門露出隙縫兒來;也算走運,若是噴射引擎飛機的話飛得高了,這會導至空難,幸而飛機飛得不高。鬧出這種事故,空中小姐喚了副機師出來看,副機師跟她咕噥幾句,然後由她伸出雙手,抓著機門兩邊扶手,用胖嘟嘟的身体來擋住隙縫,真虧她是龐然大物,把隙縫封得密了,當兒看得我也目瞠口哆,鄰座的一對外籍金髮夫婦跟我對視一眼,苦笑地搖搖頭,兩人依偎得緊貼在一起,祇祈望能安全著陸,那空中小姐還用在黑色遮面布上的一雙眼睛向我拋個媚眼,彷彿對我說:請放心吧,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沒怪得這航空公司聘用的空中小姐都是有資格去當「重量級摔角手」。

像我在前幾段說的經歷,我們在義大利的「波隆尼」也有過,因為是自由行,住的是小旅館,由旅行社早為我們在香港時預訂安排的,那種小旅館,房間不能跟任何大飯店相比,舒適就是,我們進入旅館登記時,接待處的金髮美人兒職員負責看店,她長得有點像義裔艷星愛雲芬芝Edwige Fenech,不過祇是身裁縮了一碼,笑得又甜又親切,穿著硬領襯衣,外加一件小背心,到了早上,竟是她在旅館的小餐廳當服務員招待我們,不過她是穿上圍裙和短裙子,制服改了,要適符職責,我們吃過早餐出去逛了一會再回旅館,竟見她在我們房間搞衛生,這次連圍裙也換了顏色,她改穿灰色的衫褲制服,到我們離開旅館再繼續旅程,結賬時又是她,祇是制服不同,幌眼間,她又換過牛仔褲,穿短袖運動衣為我們搬行李和召出租車,這間小旅館是聘用她一個人身兼數職,但可見店主是個執著的人,每份職責也要求職員穿上合適的制服,人倒是同一個,但至少是換了衣服。

有句俗語說:「老千教兒子,便宜莫貪」,某年聖誕節長假期,我們一行數人去參加香港旅行社辦的桂林旅行團,價錢便宜得難以置信,早上六時集合,由尖沙咀坐旅遊車到深圳,過關後再坐旅遊車一直開到廣西桂林,一共要坐12小時的長途車,隨團導遊還對我們說,這部旅遊車以安全為重,有三名司機負責駕駛,包管不會在路上出交通意外,一直都平安無事,直到傍晚吃晚飯時,我看見三名司機聚在一起把酒言歡,我問導遊:這怕不怕呢?導遊答道:怕啥?他們三個不會全醉了吧?晚上再續車程,天氣峭寒,整車人都睡熟了,我是特別容易醒過來的,迷迷糊糊間聽到汽車的響號聲傳至,我揩掉眼垢,嚇得呆愣,原來我們的車子開到對頭的車道上去,我趕忙走到前面,負責駕車的司機睡熟了,坐在他旁邊和坐在門口梯級處的兩名副手扯呼得像在合唱,我拼勁搖醒了司機,他才如夢初醒,揩揩嘴角,驚惶不下於我,一扭方向盤,整車人都弄醒了,但總算安全無事。

這絕對不是趣事,若我不是睡醒,那趟旅行必然成了頭條新聞。

許多人也坐過大郵輪旅遊渡假的經驗,以下的事是我好朋友告訴我的,他有幾位朋友結伴同坐大郵輪從溫哥華到阿拉斯加渡假,大郵輪是天天到達不同的港口,停下來,讓乘客登岸參加預訂而另收費的半天或一天遊,或是自由行,各適其式,那三位男士,仗著已是第〝M〞次參加郵輪旅行,也不參加付費用的節目,他們自行找消遣,大家去吃一頓當地美食,真箇是「把酒言歡」,到吃罷了飯折返碼頭,才發現大郵輪竟不等他們回去,免得耽誤上千人行程,早開走了。

此風塵三俠才驚惶失措,不及後悔,祇求補救,他們知道郵輪的行程,連忙租一部車子趕赴下一個港口,翌日希望能再登上郵輪就行,怎料到陸路是群巒曲折,海路是汪洋無阻,他們輪流駕車趕夜路,翌日下午才到,但郵輪又開走了。

他們祇有再趕赴下一站,但經連夜趕路已疲憊不堪,要租個旅店房間住宿一夜,當夜大家沒覺好睡,因為地區偏僻,逼著要三人同房,三人連衣服也沒得換,能稍歇下來,就開始互相埋怨,這一夜,挺忙的。

翌日追到另一港口,郵輪又溜了,如是天天追船,但也無果,我的好友說給我聽時,絕非我是幸災樂禍,而是笑不可抑,結果呢?是三人乾脆坐小飛機返回溫哥華接其他一起坐郵輪同遊朋友的船算了。

由坐郵輪周遊變成陸上旅行可算異數,儼然是拍電影的好橋段,也沒人拍過。

也該說說幾部關於旅行趣事的電影片段吧,否則豈可像間中插入談政治說時事文章一般枯燥?不符合「疊影」的觀影文章規格。

有一部叫「旅行團風雲(台灣譯名,香港上映過沒有卻不得而知?)If it’s Thursday, This must be Belgium」,美國片,1969年拍的,領函主演的是玉女蘇珊貝茜,說她是一個女導遊帶著一團挺麻煩的美國人到歐洲觀光旅行。

參予演出的都是當年在電視台薄有名氣的電視片集明星,反而客串的粒粒是比較出名,如羅拔華漢Robert Vaughn,他是「特務雙龍The Men From UNCLE 」片集裡的主角–拿破崙蘇魯Napoleon Solo,在這片中他門牙鑲金,演一個在羅馬為觀光客拍照找口飯吃的街頭攝影師,祇是曇花一現,還有義大利名導演第昔嘉Victoria De Sica和大群艷星,有瑞典超級肉彈安妮達愛寶Anita Ekberg、性感誘人的義籍肉彈仙蒂貝嘉Seinta Berger、英國艷娘鍾歌蓮絲Joan Collins,還有請了民歌手當奴芬Donovan唱了悅耳的主題曲(該片海報就在本文之前展示了)。

英文片名挺有意思:「如果是星期四,必然在比利時。」的確點出了旅行團在歐洲旅行時天天去的地方也不同。旅行團中許多人物,發展成幾段故事,其中一段是一對夫婦,妻子祇顧購物,走錯了原定的集合點,結果上了別的旅行團的旅遊車,當丈夫的當然心急如焚,但擺脫了兇巴巴的妻子也樂得有幾天安靜,結果夫婦在比利時再重聚,妻子是上錯了日本觀光團的車子,隨團到處走,言語不通,多日來耳濡目染,變了個溫順的日本女性。

這部片拍得絕不鬆散,反而是十分有趣、惹笑,喜劇片就應該這樣拍法,編與導一定是個具幽默感而思想成熟的人才行,咱們香港就欠缺了這些人才,但在當時這部電影不過是小型製作,沒一個是大銀幕上的明星演出,但好看就行。

另外一部又是小投資的旅遊喜劇片,這部片更是由美國的另類雜誌「National Lampoon」斥資拍的,但推出後由於是好笑,票房賺回幾十倍成本。

這部片是1983年的「瘋狂假期National Lampoon’s Vacation」,主演的是當年在美國電視台演「歡樂今宵」式節目:「星期六狂熱Saturday Night Live」的蔡惠齊斯Chevy Chase,這節目是低級兼略不文,但卻又是訓練獨當一面諧星的「少林寺」,占基利、黑人諧星愛迪梅菲、史提夫馬田及英年早逝的尊布魯奇也是從這節目闖出名氣來,蔡惠齊斯拍了這部「瘋狂假期」也成了紅了一陣子的明星。

「瘋狂假期」真的玩得很癲狂,說蔡惠齊斯一家四口、妻子和一對七、八歲的子女,打算開車子走遍美國一次,四人長途跋涉到了蔡惠齊斯母親家裡,接了老人家一起乘轎車橫渡幾個州,豈料走了一半路程,老人家心臟病猝死了,本來蔡惠齊斯要把母親的屍體放在後座跟一對小子女同座,那對小子女當然不肯,又哭又吵又鬧,結果他心生一計,讓母親坐上車頂,用繩子把母親屍體綁好,繼續前進,回家再說,哪知道遇上傾盆大雨,車子回到家裡,才發現他母親的屍體不知在什麼時候摔走了,也不知摔到哪裡去,這段黑色喜劇真的搞笑。

在1985年,原班人馬拍了續集「歐洲假期National Lampoon’s European Vacation」及1997年的「賭城假期Vegas Vacation」,但是續集都較普通。

英國貓王奇里夫李察Cliff Richard和影子樂隊The Shadows在1963年拍了一部「Summer Holiday」,中文片名想不起來了,說一群年青伙子租了一輛雙層巴士遍遊歐洲的經歷,全片載歌載舞,很多枝插曲也成了經典金曲。

不過關於旅遊的經典喜劇非「儷人行Two for the Road」莫屬了,這部戲很多看過一次的人也印象深刻,內涵深遠。

祇可惜,至今仍沒一部新的旅遊喜劇能與之相提並論,祇聞尊尼普特Johnny Depp和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目前在威尼斯拍攝一部叫「遊客The Tourist」的驚悚浪漫戲,這讓喜歡旅遊的人士會拭目以待了。

(2010年7月2日)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疊影迷情之125 幼稚的喜劇令人啼笑皆非


幼稚的喜劇令人啼笑皆非 Kid’s Stuff Comedy

坦白說,我不喜歡看香港片,這與有沒有歸屬感完全無關,香港的電影往往令我失望,而我的電影光盤庫要看好的電影多的是,何苦浪費時間去看那些無聊、無稽兼幼稚的戲呢?看了就心戚戚然,如此爛的劇本也可浪費金錢拍成電影。

前些兒去看了那部所謂喜劇的「人間喜劇」,我是愛看喜劇片,滿以為若是稱得上是人間喜劇,至少「爛船也有三斤釘」,應該總是會逗我開心吧,哪知道看了反憋了一肚子悶氣,我的腰圍已是46吋了,看了出來更增加到52吋。

看喜劇片最糟糕是無法發笑,而聽見戲院內有人大聲笑,真的有點悲從中來,我怎會完全不感到好笑呢?莫非是我是脫離群眾?或是我的感情僵化了?

喜劇片的劇本應該是從平凡中有不平凡的情節,合情合理之內,出乎意料之外,要超乎觀眾及大多數人的想像力,就像編偵探小說,作者有如跟讀者奕棋,要著著勝過讀者,令讀者看得心服口服才行。

這部人間喜劇,我愈看愈不耐煩,也不期望導演再出什麼奇招擊中我笑穴,果然沒出我意料之外,祇是耍出更幼稚不堪的自以為是笑料,那才要命。

故事主軸是說杜汶澤演的「旗兵」大陸偷渡來港的殺手,跟搭檔綽號「夕陽」的前輩殺手許昭雄到了香港,可是大家失散了,有這樣窩囊廢的殺手,辦事如此失敗,請他們遠道而來的人可說是倒大霉頭,但片中並沒提及他們來是對付什麼人,如此捉了鹿也不懂得脫角,白白浪費了可以加鹽加醋的情節副線,原來編導比他兩人更窩囊廢。

杜汶澤到了一間天台小屋等待搭檔「夕陽」來會合,冷風驟至,令他病倒了,不醒人事,他醒過來,已是躺在別人家裡的床上,寸縷不存,原來救他的人是個編劇家王祖藍,往後就是他跟王祖藍發生的胡鬧情節。

他誓要殺死阻礙他的王祖藍,屢殺不死,王祖藍問他身世,他隨口看著書架上的電影光盤盒子,把各部電影的片名串成了他的身世,對我這種影迷來說殊不好笑,跟著他括起赤裸胸膛的兩點,道:「籍著兩(雨) 點說愛你。」低俗不堪。

劇情有如一盤散沙,東拉西扯,轉到說王祖藍跟小情人薛凱琪的情情塔塔關係,既不動人也不有趣。

一個殺手與一個普通人扯上關係,而那個普通人又是個煩惱極了的人,這種題材絕不新鮮,法國片多的是,雖然看過,也如過眼雲煙,忘了片名,祇記得好久以前皮亞李察演過那個麻煩人,「大鼻子情聖」謝拉爾德柏迪約演殺手,被那個普通人纏上,哭笑不得,大概在十年前反過來,大鼻子情聖演麻煩先生,而「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尚雷諾演殺手,這類片美國片也拍過,也是喜劇片,不過也有紋有路,不像此片那樣兒嬉和小兒科。

不能說是人間喜劇抄襲人家,祇可說是「如有雷同,乃屬巧合」。

但本片的孩子氣編導處處炫耀自己是個影痴,拿拍電影的資金來滿足己欲,抓了馮小剛的作品「集結號」、吳宇森的模式電影片段來戲謔,更不知所謂,再加插一段由李力持扮個導演,找王祖藍和杜汶澤來創作一個殺手劇本,那段戲拖得很長,再加插一段杜汶澤跟一個懷孕的女孩一起,那個女孩又喜歡用手機自拍電影,天呵,拉雜成戲,比我東扯西拉的拉雜成文更勝一籌,真的服了他,這,更顯得劇本單薄。

拉扯夠了就找吳嘉龍出來當個發現杜汶澤是殺手的刑警探長,展開一場蓋著塑料布的槍戰,祇聽見聲音,跟著兩名殺手逃去,走進戲院裡,銀幕上正放映一個黑影從通水道內奔跑,杜汶澤割破銀幕,走進裡頭,從此逃之夭夭。

至於王祖藍跟薛凱琪的愛情本來可以拍得更感人的,女者是個患精神失常的病者,應該可以拍得男者用愛感化她,一切逆來順受那才動人,這半點兒人情味也交不出來,奈何編導材料有限,祇是不湯不水的拿來搞笑,哪就有點兒過份了。

演喜劇片千萬不可把觀眾當作白痴或幼稚園生,愈演得過火愈令人難受,像王祖藍老是扮情竇初開的情場白痴,像杜汶澤的誇張鬼臉表情,就是兩位編導太幼稚了,還沒摸清楚拍喜劇片的竅門。

不過香港觀眾的要求也不高,既來之則安之,也許沒看過上好的喜劇片,不過就是那些具高評價的喜劇電影對幼稚生來說,或也許是認為艱澀,不值得看,幼稚程度的人還是給他們普通貨色,他們也會甘之如飴。

最悲哀的莫如那部大陸翻炒片「人在囧途」也比此片好笑兼好看,香港人真的要加把勁了,不然不單是經濟方面被人爬過頭來,連文化也輸了一截呢。

(2010年6月30日)

疊影迷情之124 漫長歸家路(二)


漫長歸家路(二) The Long Way Home (II)

要說到「人在冏途」這部喜劇片,說的是兩個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在春運期間千里迢迢,歷盡萬苦千辛才能到達目的地,一個是回家過年,一個是去討債,喜劇性情節就從在這兩個活寶身上發生。

主角是由徐崢飾演個搞動漫發了財的小老闆李成功,要在除夕返回長沙渡歲,另一個由王寶強演的牛場擠牛奶工人牛耿,要到長沙追回倒閉牛場主人其客戶拖欠的一筆債。

兩人從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已註定在一起,湊成一對活寶,從坐飛機遇上驟變風雪飛機折返,李成功改坐火車,竟跟牛耿買到的是同一硬座的車票,最好笑的是李成功用姆指摁一下自己那張車票,姆指上竟印上脫色油墨,顯明是由電腦打印機泡製出來的假票,他們協議兩人輪流坐那座位,火車開了不久,又因前面遇上雪塌方,走不動,他們改坐長程汽車,卻又遇上交通意外,車又不能走,這偏偏碰上剛剛,兩個霉蛋偏要走在一起,還要一同夜宿一個破爛賓館的房間雙人床上,李成功是苦不堪言,整齣戲就是寫兩人在沿途上的怪遭遇。

若是看過我上文,明眼人已瞧得出是抄襲那部美國片「天涯淪落人Planes,Trains & Automobiles」,祇是改頭換面,把兩個老美改為中國人,一富一貧,又是富的千方百計也擺不脫那貧小子,略為更改了些情節,論人情味,總算打個平手。

別以為抄襲、盜用外國片是香港人擅長,那部「瘋狂的石頭」就是照抄襲佳烈治(Guy Richie)的電影「掠奪Snatch」,不過製片人是劉德華,他是香港人,哪就不足為奇了,這部片的監製是文雋,也是香港人,抄襲就更是名正言順了。

不過改弦易轍後也改得不錯,很多笑料,足讓我看得開心,既然不能找回那部美國片重看,也可聊勝於無,好比吃同樣材料的菜,不過這次是中式煮法。

也有點像在港式茶餐廳吃西餐,中式醬料較濃,但也好吃就是。

也是兩人千辛萬苦歷盡滄桑才能抵達目的地,主角李成功家有賢慧嬌妻,但在外頭也有個小情人,那個小情人還摸上門來,他不在家,但他妻子知道了也原諒了他,雖然是電影理想的寫法,但浪子回頭,是要靠容忍和包涵才行。

說回我那次千辛萬苦才能回家的事吧。

說這個之前,該說這事影響了我開始寫作,是那次我把經歷寫了一封信給我好友張天明,我是全部真確的說述,並無半句虛言,祇是加了少許個人見解而已,那是人生中碰上這種事情,我也不想,但卻是避無可避,不過我當自己是幸運兒,一下子接二連三同一天十幾個小時內發生了這大串事,人生就是這樣無奈,他看了我的長信後覺得很有娛樂性,回信督促我該從事寫作,我才開始大膽的寫。

記得那是80年代,也記不起來是83或是84年了,那年的復活節假期,一連四天,我跟太座 「事頭婆」到了廣州渡假,當年我有一個舊伙計住在廣州市,我託他替我們買回程的香港直通火車票,他竟託家人去代買。

當年沒有香港回鄉証及身份証的話是買不到直通火車票的,結果他是買了到深圳去的慢車票,我當年有坐過這種每村、每鄉、每鎮都停站的慢車的苦經驗,有一次坐在我旁邊的大陸同胞一上車倒頭就睡,還把頭枕著我肩膊,他倦了借用我的肩膊也不打緊,最慘是他邊睡邊流唾液,我推開他,他還惡形惡相的用北方方言罵我打擾他美夢,他是北人北相,長得高大,我看見他,自己像縮了一號,也不敢惹事生非,全車廂內祇有我一個是香港人,祇好逆來順受,也不知道他是吃什麼長得哪麼高頭大馬的,流出來的唾液帶有顏色,結果我回到香港家裡,衣服右邊肩膊處有大灘黃澄澄的髒塊,怎也洗不掉,害得我衣服也報銷,當火車快到布吉時,有邊界官員登上火車車廂來檢查邊防証,我推醒他,這粗漢竟罵我為什麼到了東莞常平時不喚醒他,害得他要坐回頭車倒回去,怪責我這個同途陌路人不盡職守,每到一站不給他一個「叫床Wake Up Call」,(當年國內稱飯店的早晨定時喚叫服務Morning Call是稱為叫床服務) ,那年頭大陸同胞真的不可理喻,以為離鄉背井是真了不起的大人物。

那一次我看到那兩張慢車火車票,對著我舊伙計,不謝也不是、謝也不是。

我拿了車票,豈可讓我「愛人」有同樣擠密密麻麻火車廂的遭遇?我又自作聰明,第二天九時到火車站退票,當時車票很火,一下子就脫手了,老伴問我怎樣回深圳再轉車?我回答是大不了去召部出租車到深圳去。

但是在出租車站,那些司機開天劈價,獅子張大口來噬咬,當然沒成交,不過當年公路的路費很貴,坐長途出租車也不見得安全,這個我也有過經驗,有次我要坐出租車由東莞厚街到廣州去,我跟出租車師傅談好了價錢,包一輛車,登車啟程,車子離開了東莞,沿途沒現在的工廠林立,看同一的叢林景色看得膩了,不知不覺打盹兒,突然我被人碰撞一下,醒過來,看見左右兩旁各坐了一名大漢,司機座旁邊又有另一個壯漢,那師傅咧嘴對我說:「老闆,他們都是同路去廣州的,就給個方便吧。」我哪知道他有沒有額外收了車資?但哪敢出聲抗議呢?

既然坐不成出租車,我倆就到長途車站打算坐巴士回深圳,怎料到了巴士站祇見人頭湧湧,又不排隊,又爭先恐後,情況惡劣,站頭大部份是香港人,為要在長假期能趕回深圳,中國人的國粹全耍出來了,要爭恐怕不夠他們狠,妻子叫我倒回出租車站,多少錢也找部車子先回到深圳再說,我祇好從命,又折回原處,豈料經過「麵包車(當年是14座小巴士) 」站時,看見有「幫車」的人扳著車門叫嚷:「廣州到深圳,每位四十元,車子馬上要開了。」

嘩!我聽見,心裡想:果然是「天無絕人之路」,四十塊,挺合經濟原則,而且車子有空調又是空車,我們就坐上去,哪知道噩夢才剛開始。

那天幸好我心血來潮,買了幾個肉包子沿途吃,上了車,經過一番折騰,肚子餓了,我倆先吃了包子充飢,車子真的開了,祇不過是在廣州市內遊覽,先來附送個「市內觀光City Tour」,這種小巴經營手法是跟香港那些「打游擊」小巴一樣,到處鑽到處接客,客未坐滿休得開車走正途,偏偏遇上我是廣東人說的「腳頭好」,能帶「旺氣」給人家,我們坐上去後不久,全車十四個座位都坐滿了,但司機竟每個上車乘客都要一視同仁,市內觀光不輟,直至車廂內中間通道也坐滿人,車子足坐了二十四人才正式啟程,有坐板凳子的,有站立的祇收半價。

車子是關了車窗,空調又不夠,窗子全鎖緊了,打不開,乘客有幾個北方老鄉是慣吃大蒜的,呼吸的口氣困在車廂內,其臭可知,我已熬不住,把衛生紙扭了兩根小油條,塞進鼻子裡,驟眼看有如兩條白色鼻涕,方可捱得過來。

算起來我們是十一時上車,車子十二時四十五分才正式離開廣州,一路上風馳電掣,別以為平平穩穩可以一直到深圳去,車子到了東莞厚街,剛駛上超級公路,後面傳來一陣警察車響號,一部警車飆上前來,停住,擋著我們車子的去路。

「打開車門。」警車裡的公安衝出車外,兇巴巴的敲著車門大叫,車門打開,公安想擠上車也擠不進去,祇有喝令:「全部人下車。」

要下車也要費一段時間,車子真的是有資格參加多人乘麵包車的世界紀錄,我們坐在最後一排,待前面的人下了車才能下車,我看見公安一個箭步登上車,一手攫奪了司機的車匙,隨手一甩,拋到高橋下面野草叢生的荒地上。

二十幾個人全部由另一個公安頒令,由幫車的小伙子帶領到高架公路的路旁等候,乘客有十幾個是香港人,當然鼓躁,但又徬徨,那小伙子安撫大家說:「沒事的,司機會在車上用無線電話叫另一部車子來接回大家,繼續上路。」

大家祇有等著車子來接,我私下問那隨車拉客的小伙子:「公安把車子的啟動車匙拋到荒草叢中,怎樣才能找回呢?」他回答說:「少擔心,我們的後備用車匙多的是,公安這樣做是一貫手法,祇是想召拖車來把車子拖回公安局扣押一兩天,以示警戒,罰些錢就可取回車子,不過公安召了拖車來是要另找藉口多收一筆以補助局裡的加菜開支。」

等了好久,終於有一部同樣大小的麵包車駛至,我們二十四個乘客又魚貫登車,待我們坐好,車子正想開動時,公安又拍車門,叫我們全部下車。

哪有這樣笨的事,不是目睹也不相信,第一部車子是超載,第二部接回原班乘客豈不是一樣超載嗎?害得我們上了車又下車,第二部車子的車匙還不是給公安大爺摔到老遠處。

沒騙人,大家正徬徨無措之際,是我不知道哪裡來的愚勇,對那隨車小伙子問車資你已全收了,現在你怎樣解決我們到深圳去的問題?我一說了就一呼百應,小伙子跑到高架路口,跟被扣押第一部車子的司機商議,過了片刻他跑回來,跟大夥人說,把一半車資退還給我們,叫我們另覓車子回深圳好了,這也好,我對大夥人說:東莞厚街我最熟,哪怕迷路,大夥可跟著我走。

當兒我帶著十多人一起走到厚街市去,我們攔到一部麵包車,這部車子也不超載,有其他的人分別坐了其餘的麵包車,我們的車資是每人十五塊,還以為省了,也滿以為車子一上高架路就很快到達深圳,哪知道事與願違。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那車子不走高架橋超級公路,為的是省過橋費,走的是鄉間小路,車子簸盪得像坐在「電動全身按摩機」上,祇不過是部又殘又舊的機器,足以令到我渾身骨頭差不多鬆脫,人家說「舟車勞頓」就是這般苦況。

鄉下的路又迂迴曲折,車子邊走邊接客,不過乘客多是坐短途的,有上有下。

直熬了三個多小時,車子終於停下來,司機說到此為止,車子已到了二線的布吉關口,這部車不能過關再走,要我們自行過關,再坐別的車子到深圳市去。

我們過了關,真的有幾部大巴士在等客,我們想坐出租車也不行,祇有幾部出租車,但都是等過關的原乘客,我們祇有坐大車到火車站去,到了羅湖火車站,再嚇了一跳,人頭湧湧,都是長假期後趕回香港的人潮。

八幾年香港人用的是一本式的回鄉証,我們到達羅湖時是七時多一點,排隊過兩個海關,足耗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英界。

坐上火車已是九時了,能在擠逼的車廂內找到兩個座位已算幸運了,我跟老伴相顧而苦笑,覺得耗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終於抵達英界,這種噩夢式的經歷是畢生難忘,家裡附近的「雲吞麵」店十一時才打烊,雖然是難吃,但此刻倒令我真的渴望吃得到。

那料到香港的火車開到上水站竟停下來,等了好久,也不開動。

過了差不多四十五分鐘,車內傳出廣播聲音說:因為前面列車架空電纜發生事故,列車不能啟動,所有乘客必須下車,鐵路局會安排巴士接送乘客到火炭站,再接駁另外的巴士到紅磡終站。

「天呵!」我聽到這消息真的是氣餒得狠拍了額頭一下,怎想到會峰迴路轉,以為可安全坐輕便鐵路列車回到紅磡,坐上過海隧道巴士就可回家,但現在在香港也要轉來轉去?老天真的幽默,大半天折騰我倆還嫌不夠要多加添幾兩。

我們再轉了幾次巴士才能回到家裡,剛好是凌晨零時,那家雲吞麵店早已烏燈瞎火,我倆都累得垮了,祇有泡方便麵吃,那頓方便麵是我畢生最好吃的。

凡事要向好的方面想,正如老外說:「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有多少人能有這種啼笑皆非的遭遇呢?噩運拉隊過來,避也避不了。買六合彩沒我中大獎的份兒,但這種事接二連三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平安無事,也算幸運了。

我是把那趟經歷再像寫給遠方好友的信再默出來,事隔多年,再重烹調同一道菜食味自是不同,當年是佐料新鮮固然好吃,但現在寫了多年泡製出來的別有不同吧,若覺得平平無奇,哪就像我當年的苦遭遇,拐個大灣還沒到目的地了。

所以我當年覺得看那部「天涯淪落人」時,特別覺得好看,是因為感同身受,如今看這部「人在冏途」也一樣對這片有偏愛。兩部片有不同的人情味,後者是牛耿被一個女騙子騙盡所有盤川,後來他們再遇回女騙子,窮追到底,才發現她另有苦衷,她把一張小孩子畫兩大戇頭的圖畫送給他們作紀念,李成功把圖畫一分為二,各拿對方形象的圖畫作為紀念,他雖然是個員工討厭的上司,私下謔稱他是「大灰狼」,但經過一番經歷,他人也完全改變過來了。

有時候人生路途上的一點兒經歷也足可影響後半生,我亦如此,經過那事,我將一切突發的噩遇也處之泰然了,這也算是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吧。

(201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