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之142 南非點滴的記憶

圖為「Shout at the Devil」的宣傳海報

南非點滴的記憶 Every Drop about the South Africa

上文談及關於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民權領袖曼德拉的兩部電影,寫的時候不免想起了南非,一時手癢,想寫一下南非給我的感覺,反正文章必涉及電影,又是隨筆,像跟朋友閒聊,就寫下來吧。

我是在94年與太座及岳母參加旅行團到過南非,距今已有十多年了,還在開普敦跟我一位英國裔南非出生長大的老朋友見面,以前他在香港某大飯店工作時已跟我因生意而認識,成為知己,及後他返回出生地工作,還當上了一間大飯店的總經理,那夜他還請我們吃南非色彩的葡國菜,他說南非以前也被葡萄牙人佔領過,那種葡國菜跟澳門的正宗葡國菜味道又有不同,我亦到過葡萄牙里斯本,也認識葡國血統的澳門朋友,一如「馬交Macau」朋友說,正宗的葡國菜味道很濃,過鹹,他說的沒錯,在澳門的葡國菜已是改良過,減少撒鹽煮菜,適合中國人口味,那夜我們在角城吃的葡國菜是燉豬腿、非洲雞、烤魚,覺得好吃是因為香料醃的食料很香,味道早已忘卻,但祇記得是香、好吃而已。

當夜我們還喝了南非釀製的柚子酒,很甜,易入口,就是這樣才誘人多喝,也就容易醉了,這種白酒加冰塊或冰了更好喝,以前他在香港時,某日下午,陽光瀉地,我和那南非朋友坐在大飯店的咖啡座裡,他推薦我喝,我們是一黃一白,膚色國籍有異,大家對著窗外的維多利亞港,喝酒聊天,這次真的是「酒逢知己」,我喝多了,到離去時還腳步飄浮,後來大家各散東西,再難逢這樣在一個懶洋洋的下午把酒言歡了,朋友能開心相聚的日子真的要珍惜。

晚飯後,他帶我們三人去看南非最大的IMAX電影院,銀幕真的比我在美國幾個州市看過的IMAX更大,放映的是南非的風景及飛禽走獸紀錄片,影片拍得極美,令我嘆為觀止,我岳母老人家至今仍津津樂道是這輩子沒見過如此壯觀的奇景。

那次南非之旅在「迷城皇宮Lost City Palace」大飯店住過兩天,房間豪華寬闊,相信很多人也住過,不多說了,不過日後我到廣州番禺住過「長隆」大飯店,簡直是迷城皇宮的A貨(仿冒品) ,中國大陸是A貨專家,大至飯店也有。

該次旅行倒不是像如今鬧得翻天覆地的零團費問題,但導遊到每一處會帶團友到土產店去購物,是傳統經營方法和指定動作,既不能癈止就該想出新點子來改變方針吧。我們的導遊先帶大隊去嚼南非鮑魚和魚翅午膳,那頓飯是海鮮餐,兼有龍蝦和牡蠣,膽固醇頗高,若是現在要吃也要三思然後舉箸,祇記得枉有材料,烹廚卻是一般,吃過了,導遊在車上才開始向我們推銷,他鼓其如簧之舌說南非的粵菜廚子不行,徒浪費了食材,然後介紹烹調鮑魚和魚翅的方法,說得頭頭是道,跟著慫恿女團友回家試試,此時人人都蠢蠢欲動,繼而他開始派發烹調方法的影印本,稍後才開始推銷,之後下一站是去購買乾貨鮑魚。

導遊的高招數還沒耍出呢,當我們到了售賣乾貨海產的店,在進店之前他還說若是團友覺得價錢不值的話,可以不在此店購買,絕不強逼大家一定要買到貨物。

大夥人進了店,看見別的香港旅行團買得性起,但我們的導遊穿梭團友之間,還說要看清楚貨色才買,見他是一臉誠懇為團友著想,總有人當自己是天天吃慣鮑魚,以專家自居,也買了幾斤,然後大家登車,此時導遊才說他可以拿到比那店更好的貨色賣給團友,而且更為便宜,經他這樣說就算是不想買的也搶著向他下訂單了,第二天,他跟司機像當苦力的把幾十包鮑魚扛到旅遊車上,見他收錢時禁不住喜形於色,也知道他有大收獲了,我們買下的鮑魚祇是比乾貨店的略大點兒而已,價錢也不見得是特別便宜,拆開包裹紙,發現那乾貨店的標誌,還不是那間店的貨色,但他這樣的心理策略已成功了,而且旅遊完結,大家對他不免有額外打賞。

就瞧他略費點心思已令「一家便宜幾家著」,皆大歡喜,所以說凡做任何事前先有點計劃,則事半功倍,當今的零團費導遊應該向他借鏡才是。

當年已是曼德拉當政,我們沿途上看到不少貧民窟,有一次在公路上還有一群貧民向我們的車子投石塊,所以我對南非的治安一向沒好感,事隔多年,現在舉行了世界盃,治安也沒多少改善過,精神領袖曼德拉已九十多歲了,萬一他去世後我恐怕南非的政局有變,若是走向羅德西亞及其餘非洲國家那些統治者獨攬大權,不顧民生疾苦的舊路,那就糟殃了,在這屆世界盃看見那南非總統,覺得他有非洲暴君亞敏的影子多於曼德拉的氣魄,這不能令人不擔心的。

有幾個早年移民到南非的朋友近年也賣出在當地的產業轉回來定居,聽他們說南非的治安失衡,生命財產都沒有保障。

我最初對南非的印象是在剛唸中學時,有比我高班的朋友說看了「吾國吾民Cry My Beloved Country」這本指定課外讀物後深受感動,小說是寫一位「蘇魯族」的牧師的經歷,但令我遺憾的事直至現在我也沒細心閱讀過這本鉅著。

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蘇魯族Zulu」這個名詞,過了幾年有一部「戰血染征袍Zulu」的電影,由米高堅Michael Caine主演,說維多利亞女皇時代,一隊數百人的英國軍跟成千上萬的蘇魯族土人決戰,結果是全軍覆沒,兩方互相屠殺戰鬥激烈,當年我看見銀幕上的土人排山倒海的衝向勢單力薄的英軍,不禁產生鋤強扶弱之感,覺得土人實在太可怕了,間接受了電影蒙閉了。

當年還沒知道事情該由兩面來看,其實以英軍當年的槍炮也屠殺了不少用原始武器的土著,再說是英國人侵佔了人家國土,人家祇不過是為反抗外敵入侵而戰。

後來我又看了「血色黎明The Zulu Dawn」這部電影,演員有畢蘭加士打、比得奧圖Peter O’Ottle、和演過年青邱吉爾的西門活Simon Wood及許多英國綠葉演員,闡述了這場戰事皆因比得奧圖演的將軍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漠視了蘇魯族人也會用兵,也不理部下勸告,他把軍力分散,被土人逐一擊破,導至慘敗,做成了對英國沉重的打擊,戲不大好看,但總算有點意義,沒看過的不看也沒多大損失。

南非曾由荷蘭人最先開發,後來英國人來了,兩個白種民族因瓜分人家國土分贓不均而戰,這是殖民主義時期的悲哀,正如日俄戰爭在中國領土上開戰。

也曾讀過史詩式作家占士米契納James Michener的巨著「神約The Covenant」,寫的是南非黑人與白人的歷史虛構小說,氣勢磅礡,跨越數百年,涉及幾個家族奮鬥史,小說的電影感很強,要拍祇能拍成電視劇,但好像至今也沒拍過,若是拍了,不管拍得怎樣也值得一看,占士米契納是個高手,他敘事功力不容置疑,客觀地批判種族歧視,當年他的書在八十年代出版後還被南非白人政府禁售。

另外一個南非籍的小說家是韋伯史密夫Wilbur Smith,他寫的多是流行驚險小說,極具娛樂性,很多也拍成電影,最有名的是「Shout at the Devil」,中文譯名已記不起來,有羅渣摩亞Roger Moore與李馬榮Lee Marvin合演,還有美艷的巴巴拉柏金斯演李馬榮的女兒,乃是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兩名江湖客對抗在南非德軍的故事,是大片製作,最令人難忘的是一場戲是兩人拳拳到肉的拼擊,打得兩敗俱傷。

憶起二十多年前,我跟在各大飯店做事的老外過來甚密,他們有不少是南非籍的,但又分布耳人和英國人,雖然他們在異地工作,兩種人是口和心不和,布耳人是荷蘭裔,對種族歧視較深,有一個布耳人對我開玩笑說:「你看黑人在體育方面的爆炸力很強,田徑都是他們強項,但他們甚少在游泳方面取勝,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答不上,待他開盅答道:「因為他們是巧克力,要知道巧克力掉在水裡會融化的。」這是戲謔玩笑,但可見也有點刻薄了。

訴說我對南非的印象,拉拉扯扯竟又寫上三千字,要踩剎車掣了,有許多關於南非籍朋友的往事也不再贅述了,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談吧。

(2010年7月30日)

2 則留言:

  1. 這種三流的影評也好意思貼出來,丟人現眼

    回覆刪除
  2. Excellent post. I used to be checking continuously this blog and I'm inspired! Very useful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the closing section :) I handle such info a lot. I used to be looking for this certain information for a very long time. Thank you and best of luck.

    my blog ... click here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