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疊影迷情之130 星光尋舊夢


星光尋舊夢 Follow the Faded Away Theaters Foot Steps

香港人把電影院稱為戲院,以前的老香港稱戲院為「影畫戲院」,就是能看到活動畫片的地方,好友黃仲標傳來電郵,有關已經全部拆卸的舊戲院,看了這份電郵資訊,不免勾起許多在那些戲院看過的經典電影的回憶。

我是從小喜歡看電影,十六歲那年我開始畫漫畫,得李凌翰師傅提攜,在報章賺到些零用錢,可供我有閒錢可看電影,又有錢可買些印刷精美的日本電影雜誌,把那些明星照片割下,貼滿牆壁,一張眼就可見到一張張熟識的面孔。

當年我把看過的電影記下來略作紀錄,那一年我一共看了三百多部戲,差不多是一天一部,那年頭,物價便宜,我是精力充沛,星期六、日不上課,通常不在家溫習,每天看三部戲,聖誕節、復活節、過年及暑假都是假期,每天看早場,12點半場,兩點半場和七時半場,有時候多加一場午夜場,光是假期累積已有兩百多部戲,算起來三百多部戲並不算多了,而且我是有看無類,不像今日那麼挑剔,港產片少看,比起如今,能每天看一部電影,反而不足三百部戲。

朋友笑我是:「職業是看電影。」說實在話,當年我年少無知,也胸無大志,曾有過念頭想:若是當戲院裡的帶票員多好,這樣的話看電影可以不用花錢了,真的笨拙,當帶票員祇能老是看那間戲院的戲,別的戲院放映的電影也不能去看。幸而這念頭像我本性一樣,永遠不會持久,否則我怎會看了這麼多的電影?還有那麼多的回憶?這些過去看電影的回憶也彌足珍貴,令我永遠難忘。考大學時,填寫第二志願是唸電影系,以為以自己的成績一定不能達成第一志願的,哪知道就是第一志願取錄了我,電影系是唸不成了,畢業後出來做事也曾申請過入電視界,偏偏是我找到適當工作才有回應,那次在電視台面試後當局要詳細考慮一個多月才聘用,我想一定是後備者,人家是先聘請了比我優越的人不行才輪到我,這樣也無緣加入了影視界,如今過了多年也從沒涉入過此行業,但我沒有後悔,這輩子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並無遺憾就是。

以前的電影院不像今天的迷你戲院,今天在商場內的迷你戲院系統有六、七間,有的銀幕大,座位少,行數少,若是坐前排,看大銀幕時觀眾的頭和眼要每秒鐘由左至右掃一遍才能窺全豹,看完電影會眼花繚亂,哪會是娛樂嗎?

年少時家在九龍,不過作為一個標準影迷,若是要看好戲,就算是天腳底也跑去看,況且小時候父母都是電影迷,一是先天性遺傳,二是後天性熏陶,香港區的戲院也留了不少對經典片的記憶。

電郵展示的第一間是皇都戲院,當然在這戲院也看過不少電影,但記憶中我是在中學時期去皇都看的是安東尼柏堅斯的「誰是兇手(片名我忘了) 」,這部戲我在寫他的文章中也提及過,是我一個人去看晚上九點半場,一邊看一邊擔心誤了最後一班過海渡輪,當年還沒有海底隧道,我當年買的是前座票,最便宜的一種,但看完了戲要花錢坐出租車到碼頭去,交通費足可買兩張最貴的超等戲票。

也要再提以前的戲院座位是分前、中、後座、樓上是超等跟特等,以前座的票價最便宜,進一級是中座和後座,最貴是樓上座位,以前的戲院老闆做生意跟風氣走,甭像如今的戲院一視同仁,就是最前一行也收同樣票價,當年我為了要多看電影,多是前座客,祇有偶焉有認為值得看的電影或是出了稿費才犒賞自己,前座看多了也有後遺症,就是近視眼加深和無心唸書,惡果堪虞。

第二間是樂聲戲院,位於銅鑼灣,面對維多利亞公園,現在是那間大卡拉OK場的位置,戲院的大堂就是現在售賣印尼食品的超級市場,(請看文章前的附圖) ,最深印象是在那兒看了狄保嘉第和施娃郭仙娜合演的「Hot Enough for June(中譯名也忘了) 」,是部間諜片,說當年是冷戰時代,文質彬彬的典型英國紳士狄保嘉第是個學者,英國情報局派他到鐵幕的捷克去接觸一名想投奔自由的女間諜施娃郭仙娜,她在片中真的是熬不住六月的酷熱,全片讓她賣弄性感,這戲院也差勁,前座祇有兩、三排,也不設中座,買不到前座票祇得看後座了,戲老早已忘得一乾二淨,祇記得男女主角是在公眾泳池初接頭,說的密碼就是「六月夠熱了。」,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愛的明星,為他們大破慳囊又何妨?

第三間是樂聲戲院對面的豪華戲院,是如今富豪大飯店,左旁的商場也是,(附圖就是這間戲院) ,我最記得是看過法國片「左輪三五七」,是法國最蘊藏魅力的男明星伊扶蒙丹主演的,戲很好看,但也忘得無影無蹤了,祇想再重看,但在中學時坐船渡海也要去看了一部叫「A Summer Place(又是忘了譯名) 」,是仙杜拉蒂跟杜唐納許合演的,還記得有個性格演員叫李察伊根的演仙杜拉蒂的父親,戲是平凡,但那條主題曲相當悅耳,就是沖著主題曲才去看這部青春老套戲,後來搬到香港區住,在豪華戲院也看過不少名片。

再過了馬路往中環走,在波斯富街交界,現在是銅鑼灣廣場位置的是紐約戲
院,以前是跟九龍旺角的新華戲院聯線的,當年上映小林正樹的「切腹」,就是可以在九龍看但我也偏到香港區去看,這部無從置疑是經典佳作。

至於往後面街走,現在是會議中心廣場的是碧麗宮,這間是超級大戲院,如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在這裡看戲是一流享受,戲院改建前我在前一篇文章也有說過,本是隸屬於怡東大飯店的,後來轉讓給邵氏公司,轉讓前怡東大飯店接了一個開酒會的大客戶,就是卡地亞公司宣傳旗下產品,那酒會可以在大堂擺置一部從法國運過來的舊式雙翼螺旋槳式飛機,開雞尾酒會地方還綽綽有餘。

當年我在碧麗宮樓上工作過,我的洋上司知道我最愛看電影,經常跟我調侃說:「若是不見你在公司裡,也知道你躲在哪裡,我會往下面戲院打一排召你回來的啟事,你就會馬上現身了。」

也得感謝當年碧麗宮選片上映的人,選的大部份是既有娛樂性又有深度的好片,像開幕的「異形」,由烈尼史葛執導,還有「追兇一百年Time After Time」,說的是寫英國科幻小說名家W.H. 威爾斯,追蹤連環殺手開膛手積克Jack the Ripper,透過時空到了二十世紀的三藩市,題材獨特,又有湯漢斯演出的小品電影「難得有情人Nothing in Common」,描述一個孝子為父親胼手胝足的動人故事,還有「迷離夜合花Blue Velvet」,好片實在太多,也不能盡錄了。

那時候我是因利乘便,成了該院的忠實捧場客,後來戲院出售再改建,我也難免有點傷感,也預知道大型電影院已經沒落,祇供日後緬懷。

說到後街還有一家華盛頓戲院,現在也改建了,當年這戲院的銀幕不太大,祇記得看過由亞倫狄龍演的幾部殺手片,一部是說僱佣軍的「The Wild Geese野鵝敢死隊」,有李察波頓、羅渣摩亞,李察哈里斯等大明星合演,戲是普通貨色,最好的那一部算是「群英會Excalibur」,導演是尊波曼John Boorman,拍的是亞瑟王朝與神劍的故事,格局森沉,格調典雅,把英國中古時代的神話與家族鬥爭娓娓道來,是歷年來的亞瑟王題材片之冠,端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灣仔區有的是東方戲院,就是如今大有商場之處,東方戲院是影二輪西片的,我小時候每逢假期,都會在筲箕灣外祖母經營的留產所(就是為孕婦接生嬰兒的私人小醫院) 裡住,我姨母最喜歡帶我坐電車去東方戲院看電影,看的多是當年的洋人武俠片,史超域格蘭嘉的「美人如玉劍如虹」就是在那裡看的,還有幾部由當時的義大利大塊頭、也是世界健美先生、史提夫李扶士拍的希腊神話片,當年年紀小看到他出現就高興得呆了眼,他渾身結實肌肉像是用硬塑料塊砌成的,他比當今的亞諾舒華辛力加英俊,但頭腦卻比不上亞諾,後來沒聲沒息的不見了蹤影,他從不需要任何演技,觀眾不是看他表情,他一出場就打得多個對手落花流水就行,他拍戲連服裝費也可省掉,也不知他是否怕熱,他從不穿什麼上衣,褲子是三角型內褲,身上肌肉永遠是發亮的,後來猜出他拍戲時他的助手一定隨身帶了大罐油,什麼油也行,不斷用油刷在他身上保持光澤。

再過去就是東城戲院,我剛出來社會做事時是在灣仔熙信樓,下班若沒事幹也甚少去光顧這間戲院,謠傳這戲院以前是殯儀館,女廁是停屍間,所以鬧鬼,謠言是言之鑿鑿,當年沒有「八卦雜誌」,又沒什麼電郵,但謠言傳訊速度也相當快捷,本是無稽之談,謠言四方傳來,加上人的疑神疑鬼心理,這樣就寄存在心裡,謠言廣傳出去,令戲院生意驟跌,導至加速削掉這間戲院的命運,這戲院在我唸中學時期是跟九龍佐敦道的快樂戲院聯線,也曾上映過幾套A級製作,如「瘋狂大賽車The Great Race」、「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據資料提供還有占士高賓演的「Pat Carrett and Billy the Kid(好像譯作神槍纖霸) 」,導演是森畢京柏,這幾部戲我都是在九龍區戲院看的,我記得在東城戲院後期曾單獨去看過一部古巴片「出殯也瘋狂」,貧乏國家出的電影卻拿到國際電影獎,我看是同情兼滲入幾分政治目的有關,電影並不出色,看了也忘了。

香港區的戲院說到此也該作個中場休息,九龍區才是我少年時活躍的範圍,也得留待下次再說了,不過當年在九龍區看電影也的的確確是讓我留下很多有趣的經歷,這就當是預告片,不日會排期上映的。

(2010年7月8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