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疊影迷情 27《令人失望的「換命謊言」》

令人失望的「換命謊言」

  看了奇連伊士活監製兼導演的「換命謊言Channeling」,這部電影說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的兒子失蹤事件,結果洛杉磯警方為了維持破案聲譽,硬把一名陌生男孩強說是她的兒子,要她接受,警方又為求自保,隻手遮天不惜把她送入精神病院去。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又發生了變態殺人兇案,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像透了一部電視劇,奇連伊士活拍得祇是穩當,了無神彩,成績跟他導兼演的「驅逐」相差甚遠,而這部戲投資和製作費卻大得多了,還動用了尊麥高維治John Malkovich扮演長老會的牧師,只是跟出跟進,殺雞卻用了牛刀。

  劇情離奇曲折,也相當荒謬,1929年間的洛杉磯警方怎可以隨便把一個完全陌生小孩交給一個失蹤兒子的母親,敷衍了事,把那位母親當是白痴,而那小孩硬認冒充失蹤男童的身份,而那位母親只憑陌生小男孩的高度及行過猶太人割禮的生殖器作為証據,而向警方屢次投訴非親生子,但屢遭警方否認,反說她是精神有問題,她又憑牙醫和教師的証明對警方勢力作出反搏,她大可以找鄰居或親友作証,甚至一張照片也可以証明是兩個人,事情公開後安祖連娜被記者包圍成了新聞人物,警方偵緝隊長竟妄顧一切,把她送入精神病院,由醫生判斷她是精神失常,隨意對她強行用藥,把稍有常識的觀眾一廂情願地牽著走進毫無常理的佈局裡。

  光批評而無建設性怎行?其實要拍得感人的話,可以把安祖蓮娜跟陌生男孩相處,在無助和沮喪之際,她伏在桌上痛哭,小男孩對她安慰,輕輕觸摸她的頭髮,無奈的對她產生同情,她轉頭過來痛叱他一句,其後感到自咎,反而拉著他的手道歉,令她感到對這陌生小男孩同樣需要她關懷,將失子之痛把愛投放在身畔小孩身上,更多地方讓她展示演技,這已足夠,甚至她被警方誣衊為精神分裂,改寫她勢孤力弱,力排眾議來証實警方不是,在眾人皆醉她獨醒形勢下,鍥而不捨,哪更有「存在主義」的味道。至於她被關進精神病院六天內,片中也隻字不提這小孩到什麼地方去,難道幾天可以不吃飯乎?若由那小孩想辦法營救她,去找牧師尊麥高維治,由牧師暫為照顧,再為她找有力人仕出頭,共同對抗警方勢力,就更具劇力了。

  另一場戲是洛城警方最後把男孩送回親娘,在火車站搞宣傳,記者雲集,警察局長把一包衣物送給小孩,說是安祖蓮娜以前買給小孩穿過的,現在拍得小孩像棄之如賤屐,若是改為他的親娘拒絕接受,但他堅決將衣服包搶回來,緊握包裹不放,珍而重之那段曾與安祖蓮娜相處的短暫時光,並流出感激之淚,來個大特寫,繼而記者群的閃光燈不迭閃亮,那小孩的淚可以引發很多觀眾淚水,這招叫「小本萬利」,若嫌不足,再加鹽加醋的話,可拍安祖蓮娜躲在火車站角隅,遠遠目睹男孩跟回親娘,不敢現身道別,只有用手輕揩眼角淚水,就更煽情了。

  一個好劇本人物要刻畫得好,不能光靠演員的演技搭夠了事。片中安祖蓮娜這個電話接線生主管刻畫並不夠細緻,尤其是她上司對她這位單身母親暗慕之情卻是十分曖昧,不湯不水。

  在片中結束時,男上司邀請她同去觀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她拒絕,只是說她跟人打賭說「一夜風流It happen in one night」還是「埃及豔后Cleopatra」得最佳電影獎,若是她贏了就請上司吃晚飯,結果她上司才走,電台已公佈結果,竟是時光飛逝,快如閃電,毫不合理,應該改為她聽了電台廣播後然後收拾辦公室物件離去,最好是臨離開辦公室前還輕撫案頭上兒子的照片,而上司正在公司門外等她,問她知道賽果如何,她只對上司一笑,挽著他的手:「我請你去吃頓晚飯。」上司含情脈脈:「我沒有放棄。I never give up。」她嫣然一笑:「我也是。Me too。」電影由此終結,字幕跟著打出:「她一直沒放棄找尋失蹤的兒子。」語出雙關。一個經歷了這麼多痛苦的女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令觀眾看了這場戲也為她存有希望而離場,韻味就烹調出來了。

  奇連伊士活為了拖長電影放映時間,加插了變態兇手擄走兒童再加殘殺的情節,並非枝節多了使電影更加豐富,反而令整部電影失去平衡,更像一部電視劇,得不償失,作為一個導演應該知道劇本如何取捨,不能照單全收。

  其中一場是兇手行刑前,要求見安祖蓮娜,她赴約,因為她想証實兒子是否被害,兩人相見,可別以為有任何突破,而是兇犯還不肯認錯,出言戲弄她,她兇起來,把兇犯逼到窗前叱罵一頓,這場戲就可以刪掉,根本沒啥意思。

  到了兇犯行刑時,吊死就算,平平無奇,若是兇犯步上行刑台時歇斯底裡的哀嚎,後悔殺人,又向神父問是否真的有地獄,神父沒回答,只是向他畫十字架,他被黑布蒙頭時仍痛哭哀求,接上行刑手拉下活動木板的木條鏡頭,接一個仰鏡來拍兇犯墜下,再接一個推拉鏡頭,由觀行刑的群眾推向吊下來的兇犯屍體,而讓觀眾看見兇犯雙腳有水流出來,告訴觀眾兇犯行刑時竟嚇得失禁,這場戲才具警世意義,再把鏡頭推回觀刑群眾,安祖蓮娜略低下頭,閉上眼睛,戴上手套的右手掩著嘴唇,處理這場戲該是這樣才是,但這純粹是個人意見,不能作準。

  片中有幾場法庭戲也拍得淡然無味,沒有任何高潮,警方和兇犯皆罪有應得,但拍不出大快人心的感覺,奇連伊士活只是稱職,把底片填滿了就算交差。

  處理感情戲也非他強項,他是銀幕上的硬漢,形象突出,他拍感情戲就是關公月下斬蛁蟬,「人硬心也硬」,若是劇本寫得好他才能發揮得好,他是依賴劇本,受控於劇本。

  能兩度攫取最佳導演奧斯卡金像獎,合該是他走運,不能說他沒材料,只不過是他水準參差不齊,時好時壞,好時也不是挺好,壞的作品也不壞到那裡,像「擊情The Million Dollars Baby」,重拳出擊,但打不出任何感情來,他已是七十九歲高齡,仍有魄力一年執導兩部電影,也不能不配服他生命力極強。

  如今的電影導演大師固然絕無僅有,巨匠也沒有,所以經典電影還是我仍要喝的那杯茶。

2009年2月20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