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疊影迷情 37《無獨有偶巧相同》

無獨有偶巧相同

  又要扯回今年第81屆的奧斯卡金像獎影片,可說是「無獨有偶巧相同」,我看了幾部,題材和意念竟有些巧合,這好像是一群人素未謀面,大家赴試場比試武功,卻是有兩方都不約而同用同一種武器和武功來分高下。

  先拿競選最佳演員來說,今年角逐電影中的其中兩部,一部是辛潘 Sean Penn的「夏菲米克的時代 Milk」,另一部是法蘭郎基拿的 Frank Langella「驚世真言 Forst/Nixon」,兩部電影都是說美國政客,前者是以同性戀者身份競選參議員,總不能說他踏上仕途最終目標不是想當總統吧,後者是嘗過當總統的甜頭而諳然下台,尼克森接受了大衛霍士打訪問後,兩人識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幸而沒扯上同性戀關係。觀乎往屆奧斯卡競選,甚少有這樣同是以一種職業,或同一類身份人物的題材拍成電影參賽的。

  若說我是勉强說兩者扯上關係,但競選最佳影片的「一百萬零一夜」跟「讀愛 The Reader」卻有頗多雷同之處。也許你們會說此兩部電影一是拍東方印度,一部是拍西方國家,題材壓根兒不同,豈有相同之處?是的,兩片雖然取材不同,但內容有不少相同,「讀愛」是說姬溫絲萊特Kate Winslet原來是納粹黨的女獄卒,殘害了三百猶太人,她被捕前曾跟一名十五歲少年有肉體之歡,片中以少年(已是中年人)開始,加進不少的往事倒敘”Flash Back” 進去,時空交錯地推展情節,很多電影都有倒敘片段加插其中,用以刻畫主角的性格,之所謂有前因才有後果,這就跟一百萬零一夜手法相仿了,「一」片也是開首是成年後的主角在監獄裡被嚴刑拷問,馬上剪接他童年時代的回憶進去,新舊事情交替,構成緊湊情節,不過兩片的導演功力不凡,旗鼓相當,絕不令觀眾混淆。但以愚見,「一」片的導演丹尼波爾加進太多的倒敘,削弱了細緻描寫主角的性格,雖然是拍得好看,但恐怕是「霎眼嬌」,一部電影、一部小說,主角沒有獨特性格,只仗傳奇身世,也只是作者一廂情願對觀眾對讀者闡述一個故事,這故事人物並不能令觀眾看後留下深刻印象。

  我記得蕭若元先生在黃錫照先生「麗的電視」當政時期,他策劃的幾部電視劇如「鱷魚淚」、「大地恩情」、「大內群英」等等,把無線電視台的電視劇打垮,甚至有「輪流轉」腰斬事件,蕭君說過:故事著重的是人物,也只有人物。這句話令我牢記於心。「讀愛」比較佔優的是導演由開始已經刻意描述男主角的心理狀況,而賴夫費恩斯演主角的中年,他演技是無可置疑,把一個有愁善感的男人演活了,男主角家有嚴父,瑕疵的是導演沒說明其父對他嚴苛的原因,著墨不足,導至看這部電影如看的小說中間失掉了幾頁,要讓觀眾猜度才接得上去,但觀眾填補的空白也只是自我忖測,總是內心罩了一份兒迷糊,反之「一」片的導演就開章明義,把男主角身世詳細說出,兩片之間各有不足亦各有優越。

  「讀愛」說的是一段忘年戀,女主角老是不喊少年主角大衛哥盧斯 David Kross的名字,只叫他「小子」,這段感情連女主角也知道不能長久,但男主角對她卻念念不忘,雖然他在成長其間也有跟年紀相若的女子有過情慾關係,但他始終仍對姬溫絲萊存著愛意,以至影響他日後的婚姻破裂,這點劇力導演史蒂芬戴利Stephen Daldry是做得到,反觀「一」片的那段男女之情卻不怎樣刻骨鏤心,是導演分散了劇力,沒有凝聚起來,只是拍得故事流暢掩飾了瑕隙。

  兩部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我也沒看過原著小說,難以置評,不過秦天南看過了「一」片的原著「Q & A」,他對我說那男主角參加「百萬富翁」電視遊戲的動力是那男主持曾欺侮過他曾當妓女的女朋友,根據秦天南的見解,男主角的報復心理太強,出於私心,影響了讀者對男主角的品格評價,我認為男主角若要向節目主持人報復,他豈能在千萬人中被抽中而能出席節目呢?這點動機可以存在,但機會卻是微乎其微吧。

  最近「一」片的原著小說印度作者兼南非外交官史瓦盧普路 Vikas Swarup昨日去南非履新時路經香港,在電視新聞中接受訪問,他說他不喜歡導演處理印度教徒武力對付伊斯蘭信徒的那一場,他認為印度人是包容和容納異邦的民族,光憑他片面宣揚國民品性善良,我不敢百份之百肯定或否定,我對印度認識不深,也沒去過印度旅遊或居住過,若旅遊只是浮光掠影,難知真實情況,看的只是最好的一面;此乃通病,每個小說作家都有不滿導演、編劇擅改作品的怨言,但我看了「一」片,劇本已算是寫得很不錯了,瑕不掩瑜。

  其實「一」片就是孤兒流浪記,三十年前,印度裔女導演美娜納爾拍過一部電影「街童Salaam Bombay」,說的是一個印度鄉村的男孩,幾經轉折到了大城市孟買,在妓寨裡當個奉茶小子,他跟一個賣毒品的少年成了朋友,在龍蛇混雜的地帶混口飯吃,又跟妓寨中的一個尼泊爾雛妓產生一段感情,後來那雛妓的遭遇甚為悲慘,那部電影感人之處更勝「一」片,還得了幾個大獎,所以丹尼波爾這次憑「一」而名成利就,也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幸運之神正眷顧他。

  再說回倒敘Flash Back片段,導演運用得宜可令主角的性格更特出,但我們的導演甚少運用,例如「赤壁」兩集,可加插一些倒敘以述曹操怎會以一個聰明而攻於心計的梟雄,竟會驀然統率十萬大軍,以數百艘戰船南侵,既又不懂南方水性,一代奸雄會出此下策嗎?若編得合理該加插回憶片段,向觀眾解釋他怎會對小喬永誌不忘,不是單由對白說幾句了事,電影是由影像組合成故事,不是像話劇由對白來推展情節,曹操頭痛之患,也可加插他因內疚於心,晚上夢見昔日作惡多端,有愧於心,令他失眠,睡眠不足導至頭痛,幾場快速剪接昔日作奸犯科的片段,已經足夠把曹操這角色塑造得立體化了。但導演吳宇森捉鹿也不懂得脫角,徒令影片耗資數億拍不成經典,關於「赤壁」不屑一談,這裡只是順帶一筆而已。總而言之,幾部大製作古裝片如「投名狀」、「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也該加插Flash Back使主角性格更人性化,卻都捨之而不為,變得大而無當了。但,這都是我個人意見,不可作準。

  「一」和「讀愛」片還有相似之處是拍攝大堆鞋子,前者是兩個印度小滑頭在泰姬陵遊覽之地,盜取人家大量鞋子用以發售,賺取金錢,前者則是主角大衛哥盧斯得悉女主角犯殘害猶太人罪行後,走進納粹黨的毒氣室舊跡,看見無數的鞋子疊成一堆堆長陣排列,回想起來真的令人有點感觸,雖然猶太裔人也曾令我吃過大虧,但目睹昔日他們受過的災難苦痛,也令我痛心。

  這兩部電影相同點甚多,但也不愧是異曲同功,同樣描寫男女主角的苦難,也可以引用一句老套話說:「如有雷同,乃屬巧合」。

2009/3/1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