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疊影迷情 33《為「Jai Ho」喝采》

為「Jai Ho」喝采

  在疊影迷情第31篇文,說及第8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文中我曾批評主辦當局主題曲選舉評審委員,一窩風把最佳主題曲獎斷給了「一百萬零一夜 Slumdog Millionaire」的作曲,我承認為文時真的有點偏激,當我看了「一」片後,才覺得自己是有點眼光淺窄,好萊塢電影作曲家青黃不接已是事實,但獲獎的Jai Ho再聽之下確是悅耳,配合了整部電影更是雙得益彰,功不可沒。

  「一」片是我近十幾年來看過最好的奧斯卡最佳電影,拍得好是無話可說,故事也好,比起當年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奧斯卡刮的旋風,攫奪了幾個大獎,但到了”最佳電影”一關還是鍛羽而回,但跟「一」片相比,人家的社會性及人性問題更寫得深入,而「臥」片不外寫兩對男女的情感關係,完全沒觸及深刻一點的社會問題,只憑飛來飛去的輕功令老外一新耳目,無可諱言,當年「臥」片某項獎項獲獎時不禁令中國人有點民族性的亢奮,若過了若干年後再重看此兩部片,內涵、深度高下立判,這點不能光憑一句民族性否定了人家的成就。

  此片是載譽甚多,我在這裡也不再畫蛇添足,好片各人感受不同,各有各看法,況且我不擅長寫影評文章,在這裡,我只寫些對此片的看法,雖然「一」片表面上是部印度片,全部演員除了幾場幾個遊客是白種人外,全部出場人物都是印度人,甚至在完場時還來一段「寶萊塢」式歌舞,英國導演丹尼波爾執導獲得最佳導演獎是實至名歸,好幾場戲拍得極為感人,觸及社會性的街童問題,並不故作悲天憫人,比起當年巴西的名片「巴西街童」更出色、更可觀。

  也無否認此片有些地方也很煽情,但絕不過份,點到即止,印度是個貧富懸殊的國家,可能比中國更嚴重,農村、小市鎮的情形不遑多讓,感人的故事俯拾皆是,但我們的編導卻寫不出如此般的題材,更是我們創作方面的悲歌。

  這部電影是成人神話,不該說是「成人童話」,原來苦盡甘來的故事也有賣點,像在星期五無線明珠台重播又重播的「風月俏佳人 Pretty Woman」,就是成人神話,許多人仍喜歡看,一看再看依然有些地方惹人流淚,一部電影能觸動到觀眾的情緒就是好片,令人難忘就是經典。電影是尋夢園,提供觀眾一點夢想不到及夢寐以求的東西,劇情固然重要,導演是娓娓道來一段故事,只可惜有些導演故作高深,賣弄花巧,加插不少亂章剪接,足令觀眾看得迷糊,令觀眾自作聰明看後回去猜度一番,這又何苦來由?「一」片裡也有不少剪接、倒敘片段,但導演丹尼波爾拍得清晰,絕不含糊,已顯不凡功力,也對印度的民族宗教及文化有所批判,實在難得。

  此片外表上是部印度片,我對印度片的認識始於印度電影大師薩耶哲雷,我只看了他經典之作「阿培三部曲」及「求職者」、「奕棋者」,有幾部也忘了名字,我曾跟一些年青的印裔人論及印度電影,有的根本不認識他,也有人認為他拍的不是印度片,因為他的電影裡沒有載歌載舞的場面,儼如煮印度咖喱時忘了下辣粉,單靠黃薑粉來調色怎行,吃來全不是味兒。

  但薩耶哲雷的電影裡談及人生外,更探討印度民族的社會及婆羅門教階級性問題,我也看了不少印度「寶萊塢」片,有一部「印度超人」,續集更聘請了程小東作武俠指導,連場打鬥,竟也連場歌舞,相當悅目,歌曲也動聽,那位超人主角竟是歌舞俱佳,跳起舞來有板有眼,有招式也有做手也有姿勢,確是令人刮目相看,你何曾見過李連杰在電影裡載歌載舞?雖然成龍也能唱兩句,但論做手卻沒見過了吧,再拿東瀛片武俠片來說,總沒見過三船敏郎或仲代達矢揮刀殺人後下一場又唱又跳湊湊熱鬧,只有北野武的「新盲俠」在最後一場竟來了一段集體木屐「的塔」舞,已算異數了。

  印度也是電影多產之國,人口稠密,人民喜歡看電影,有需求就有供應,而拍攝電影的進度相當神速,「七日鮮」–以七天時間來完成一部電影並非當年蕭芳芳、陳寶珠拍電影時期的香港獨有。我也奇怪印度片的歌舞跳得整齊可觀,每一場歌舞也要練上多次才能跳出成績來,這一點我就是配服印度人的歌舞天份了,不單只用一句工多藝熟來形容之。

  我看過印度在60年代的名片「大蓬車」,此片曾瘋靡大陸,贏得當年大陸不少口碑,看過的人都說此片難忘,我幾年前才有機緣得見,果然是部娛樂性充沛的電影,有懸念,有打鬥,有鬥智,合情合理,絕不低智,當然少不了連場歌舞,男女主角都十分漂亮,加上女的愛穿低胸露臍裝,跳起舞來玉腿呈現,拍攝歌舞場面鏡頭活動多,再加剪接,絕不是單靠推拉鏡頭了事,而當年大陸人民男男女女都是穿清一色的中山裝,能看到人家如此不耳目一新才怪。

  中國跟印度一樣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我曾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及歐洲有些博物館看過印度一些文物,他們一些銅塑神像在幾世紀前已做得十分精緻,尤其是印度的「纖畫」,尺寸有大如牆壁,有小如手掌,但繪畫得十分精細,令人驚嘆,比起中國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更繪畫得出色,畫中每個小人都有不同表情,有光暗面,難得的是印度達官貴人的衣服十分花俏,纖畫竟一絲不苟描畫出來。

  二十多年前我的職業是為不少大酒店宴會廳佈置宴席,也有跟不少印度富商佈置婚宴,認識不少印度朋友,記得有一次在九龍彌敦道「金域假日」酒店為印度人婚禮佈置,剛巧材料不夠,印度朋友帶我到重慶大廈去買,若不是他帶領我去,我也不知道有「重慶迷宮」,大廈裡頭迂迴曲折,店裡有店,機關重重,在牆邊按鈕掣,牆會打開,又是別有洞天,四通八達,內裡儼如「小孟買」,有賣香料、布匹、藥物、食物、錄影帶的,百貨雲集,當我看「一」片時看到印度警察追打街童,及印度教派衝突大殺異教徒時,在狹窄陋巷裡穿梭追逐,就驀然勾起了我的記憶,想及此,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只是拍了重慶大廈的皮毛而已,未能觸及脈絡,不過十年人事幾番新,重慶大廈可能已沒當年那種情況了。

  印度是個多民族國家,有幾百種方言,以英語為統一言語,亦為可悲,現在印度人在美國社會上已佔不少高職,而且也有不少影響經濟的富商,已像中國的崛起,歐美國家經濟一蹶不振,西風東漸,各領風騷數十年,但貧富不均仍是文明古國的一個毒瘤,要切除、要根治絕不是一年半載能解決得了,要解決尋覓大同和諧之所可能真的只能在電影的尋夢園裡追尋吧。

2009年3月9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